高中時期數學動不動考140分、150分的學霸都是什麼樣的人?

崔亞玲


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一直自認為高中時期一個偏科嚴重的準學霸,一般數學、物理考試基本上都能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交卷,印象中沒有拿過150分,但是135-145之間是常有的事。高三(1994年)的時候,物理拿過奧賽省二等獎,數學拿的奧賽市二等獎,高考的時候,偏科的影響太大,同班考上清華的同學總分比我多40多分,英語比我多了70多分,就此與北大、清華、中科大無緣,上了一所相對普通的重點本科(當年全國首批27所211高校之一),然後大學裡面談了三年戀愛,畢業工作19年,現在成了全職帶娃的非油膩中年大叔。


說一下我當年都怎麼學習的。

對數字、公式、立體建模特別敏感

這一點我不知道能否用天賦來形容,我絕對不是天才的料,不過當年的我確實對數學和物理知識特別敏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腦子中總會建立一系列虛擬的模型進行演練,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力學、電磁學等等,各種知識點的場景都會在我的腦子裡面建立一個動態的場景,而且能夠基於不同的知識點快速的切換,這一點,可能是很多同學所不具備的。

特別能吃苦、堅持、倔的很

用我們湖南本地話來說叫做霸得蠻,從上初中開始,我就一直有一個習慣,任何數學、物理的作業和練習題,必須在當天完成,並且必須自己獨立做出來,不跟任何同學交流(那時候也沒有微信、電話,什麼都沒有),經常為了解開一道數學題或物理題,動不動就是4、5個小時,熬夜到晚上2、3點也一點都不瞌睡,即便做夢也都會經常夢到題目,甚至有時候答題的思路是在夢中找到的,第二天爬起來趕緊回憶思路進行答題,那種激情,真是難以忘懷。

大量的練習

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學習的知識量非常大,節奏很快,每一個公式、定律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相互之間有大量的關聯性,其實按現在流行的腦圖模式來說,這些知識點是可以形成一張網狀的思維導圖的。

如果不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針對性習題訓練,這些知識點很容易在你的大腦中被擱置、淡忘,變成一些模糊的記憶。所以,在我看來,反覆練習大量的、有難度的、覆蓋全部知識點的習題是非常有必要。

我記憶特別深刻,湖南的學生可以說是習題練出來的。高中的時候,老師經常發數理化的練習冊,一般都是至少2、300頁一本A4紙規格的,我一般都習慣於在一兩個星期內高強度的做完一本,而這一本習題一定是覆蓋了所有知識點的,我可以沒白天沒黑夜的做,做完之後,可能1、2個月都不會碰這個學科的習題,但是因為經過反覆的練習,習題的內容、知識點、出題的套路模式,都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中,所以那時候學校組織模擬考試,通常都是按1.5-2.5小時的考試時間,我從來沒有超過60分鐘交卷的,因為大多數考題我看題目就知道答案了。

呵呵,別不相信,我是95屆湖南的考生,都是血戰拼出來的。所以到高考的時候,數理化三科考完以後對答案,我能確保前面110分左右的填空、選擇、判斷題做到1分都不丟。

挑戰高難度,一覽眾山小

數學、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對超級複雜的題目進行挑戰,比如奧賽的題目,因為只有這樣的題目才會在裡面設置非常精巧的機關和複雜的邏輯,如果你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挑戰不可能,窮盡你知道的知識點去演算、推敲、猜測可能的解題思路,一旦做出來一道題,對你的知識的鞏固效果會遠遠超過你做100道普通難度的習題,而且經常進行這種挑戰,會極大的拓展你的思維方式,讓你把各種公式、定律給連貫起來,做到舉一反三。

所以,我那時候會跑到省會長沙的袁家嶺新華書店,把當時能買到的奧賽相關的書籍和習題全部買回去做練習,寒暑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玩,我自己一個人悶在家裡閉關修行,就這麼慢慢熬出來的,到後來高三下學期,我都不去上數學、物理課了,自己跟老師申請,獨自跑去圖書館看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的書籍。

然後,大學考了一個物理專業。😂

再然後,就是現在的全職奶爸了。😆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閒話少說,直接上圖,這是我班今年三個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

第一個同學,數學150分!

第二個同學數學149分!

第三個同學,數學143分!

這三個同學的高考數學成績都很厲害,那麼她們都是什麼樣的人的?

她們都是普通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天份。

第一,她們三個同學都是女生,誰說女生學不好數學的?

第二,他們的高考數學成績是高中三年中考的最好的一次!第一個同學,平時數學在130多分,好的時候能考到140,但是從來沒有考過150分,而高考她做到了。第二個同學情況類似!第三個同學,數學一直是薄弱學科,經常考110、120多分,而高考竟然考到了143分!這足以說明,高考並不可怕,高考題目更嚴謹,搭配更科學,更容易考好!

第三,她們的總成績,並不突出!文理分班之前,有兩個同學在班級只是中上游的水平,並不是班級的佼佼者,更不要說在年級的排名了!

以上三點說明了什麼?

紮實學習,努力奮鬥在高考中,比天賦更重要!這裡並不排除極具天賦的學生。但是,在我看來,有些天賦不錯的學生,由於學習不紮實,數學往往會在一些基礎題目上失分,成績並不比這些雖然天賦不明顯但是紮實學習的學生學習要好!

那麼,普通學生,如何成為數學學霸?下面是幾點學習建議:

1.時間上的保證:高中三年,時間多分配一點給數學絕對不吃虧。這些學生學習文科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數學題,這是很關鍵的因素。

2.題量上的保障:要做題,但是不要盲目或者隨大流刷題,要知道自己的優勢章節、題型和不足的章節和題型。

3.抓住課堂這塊主陣地:上課認真聽講,跟好老師節奏,老師的提問就算再簡單也要回答,防止走神。

4.獨立思考很關鍵:遇到難題別急著看答案或者搜答案,會形成依賴。一般想想剛學的東西用進去就能解決。

5.錯題本不要美觀,要實用:錯題本,一是要分模塊整理。二是記了就及時看多多看,千萬別想著到考試前再看。三是記思路記題型,千萬不要原題答案再抄一遍。

6.不要應付作業,更不要抄作業,做一道就會一道。

最後一點很重要,高考有規律,考試有技巧!我在考前給她們的一個小技巧,對她們的提分起到了很關鍵因素。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數學考140,150的不見得就是學霸,至於是什麼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是普通人。

我高二會考前摸底考試數學147,全市並列五個第一的其中一個,當然,我的數學老師告訴我說,閱卷老師是個大度的人,因為我一手螃蟹字他也看懂了而且還不計較扣分。高三有一次物理考試,全班只有一個及格的,很不好意思是我,而且我還九十幾分,那我得出的結論是,我是個讀書很懶的人,也是個無法專心學習的人,還是個對事情基本都是三分鐘熱度的人。十年過去了,我是個普通人。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有自己的缺點,學霸只是在學習上有天賦而已,其他地方不見得比你牛,當然那種智商完全碾壓大眾的不算。最強大腦裡的那些牛人,其實問問他們自己,我敢說十個有八個不敢說自己真牛,因為他真的不牛,只是某一方面湊巧比他們理解接觸的深一些而已。

問問題的這位朋友最重要的不是瞭解他們是怎樣的境界,而是要去平視他們。說個我的糗事,我學騎摩托學了至少五六回,學會了過幾個月沒機會摸到摩托,不好意思,我得重學一遍,為此村裡人好多人說我二,而且是二的不要不要的。

呵呵,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有可以吹的往事,也有完全被人蔑視的地方呢?


飄在水上的風


我爸爸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偏科嚴重,理科天才文科一塌糊塗,情商十分低,為人處事一竅不通,性格古怪執拗,但專業領域確實非常紮實,我父母是高中同學,爸爸是那種半年住院不上課,穿著病號服發高燒參加考試半個小時就可以的全年級數理化第一的那種人,是那種有難題老師就會點名讓他解決,然後他會拿出多種解題方案的那種人。但也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外語上依然不及格甚至越考越糟糕的那種人,會是你不想聽什麼他就說什麼的那種人,也是一句話就可以惹到你暴跳如雷的那種人,也是會奮不顧身下河救人入火救人的那種人,也是會把自己孩子忘記在門外的那種人……總之父親是某方面的天才也是某方面的白痴。


雲起56451349


本人是一學渣,只考上一個普通二本。

我舍友就很牛逼了,原來跟我一樣,也不學習,後來分了文理班,他因為物理答題卡沒圖上,所以只得了60分,選擇40分,滿分100,跟我又留在了一個班,一個宿舍,班主任也沒變,然後他就當上了班長,新的班級,需要靜下來,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就帶頭維持紀律,慢慢他也不玩了,然後他從總分高我40分,一直到最後的140分,沒辦法┐(─__─)┌,他的學習方法一般人不受用,他上課效率極高,他總是自己比老師多看一到兩節,哪裡不會做上記號,等到老師講到那再聽,然後自己再接著看,一次有個老師說他數學其實不太好,然後他就連續三次都考145以上,等到最後一個月,他跟我說他理綜一般提前半個小時就寫完了,數學能把後邊答題驗算一遍,這就是天賦吧

總之,最後他的成績是數學150,理綜283,英語137,語文如果沒記錯的話比較低,只有115 。還有,我們都是河北考生(ノ๑`ȏ´๑)ノ︵⌨


啊前方


我堂妹就是這種人,典型的動不動就考滿分的學霸。



堂妹的父母,也就是我的二叔和二嬸都是鎮上的中學老師,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數學,他們講課我也聽過,說實話他倆的水平不高。不然,教書為什麼快30年了還留在鎮上中學呢?

這個跟二叔嬸的性格缺陷有關係。

先是二嬸,暈車,極度暈,騎自行車都暈。五十多歲的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師範畢業後,一輩子去到縣城的次數也不超過五次。

不願意走出去。

再是二叔,脾氣大,愛喝酒,打罵學生,與人鬥狠,在學校學生都怕他,在校外騎摩托走在路上,路邊玩的小孩看見他都往旁邊躲。不懂進退之道。

可想而知,堂妹在這樣的家庭,從小的教育得有多嚴厲了。她的學霸之路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以別人幾倍的努力去學習。

因為二嬸沒有出去過,所以她希望女兒走的遠遠的,替自己走出去。

因為二叔眼睛裡容不得沙子,所以他希望女兒的學習是完美的。120分英語卷,考119分都要辱罵其“蠢死”。

學習壓力大,學習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不被罵,不捱打。讓自己走出去,遠離父母。很多小孩沒有熬過去,但是很幸運,堂妹扛過來了。最後以市狀元的分數被清華錄取了,後來又取得本校碩博連讀資格。學習上顯然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在性格上,我個人感覺情商不高。也就是性格非常內斂,不善於表達。可能在外面與同學不是這樣,但是在家裡,與親戚之間確實不擅長表達。很多時候都是悶聲悶氣,沒有共同語言。

結婚兩年一直沒有決定生孩子,去年在北京生了女兒,滿月了才通知給親戚,反而朋友則是一週左右就通知了。弄得家族是一陣糊塗,怎麼突然冒出了一個小侄女啊?

其實學霸的世界,我也不懂...


Mer86


我是00年參加高考,並考上985。對於我們那地年代的人來說,理科生偏科的很多,大部分人語文跟英語拉分。我呢,主要是不偏科,不開玩笑的說,我的文科成績都比文科班的尖子生好。我又是個懶散得人,習題沒有完整做過幾套,但是對於數理化來說,我覺得就是課本上的知識點,然後舉一反三。我高考化學接近滿分,錯了一道選擇題,原因粗心嘛。數學140多分。對於這些東西來說,我個人覺得,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多鞏固學習下就可以了。考試的時候,多讀一下題目,迅速的理解他們要考的知識點,別的也沒啥問題。另外,我們是少數民族地區,學習壓力真不大,我那一年貌似清華才608分。現在孩子學習競爭壓力真的大啊,不考上670-680左右,清華是沒戲的。


卓越談球


中學大學裡數學成績優秀的人多如牛毛。高考140+甚至滿分的也隨處可見,尤其對於清北華五的理工科系(我大學班裡可能就沒有低於140的)

在中國的考試體系下,數學高分並不需要什麼天賦,只要不太笨,勤奮一點,多刷刷題,再細心一點,140+如探囊取物,壓軸題也不過開胃小菜而已。

不過考試好不等於數學好,高分低能這個詞都用濫了,核心問題是:你其實沒有在學數學,你只是在刷題,你的老師也沒有在教數學,他/她只是在教你考試。

作為一個高中生,如果你真的在“學”,那麼你考慮過如下的問題麼?

1. 為什麼要學平面解析幾何?(明明已經學了平面幾何)

2. 複數(虛數)的意義何在?

3. 尺規作圖的本質是什麼?

4. 我們用特徵方程來對線性遞推數列求通項,原理是什麼?

5. 物理和數學的關係是什麼?


帖木兒


數學靠不靠天賦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我身邊也沒有天才,也沒有智商比大家差的人,基本同學都是智商水平相當。

那一個班的同學,同樣的老師教,為什麼成績差異那麼大呢,

1.是勤奮,我數學沒有低過130,130左右發揮比較正常,但是也不太好,最好時候140以上,也打過滿分,但是我能夠做到每天一套數學卷子,高三時候更是。理綜卷子更是一天一套,主要是題型和考題太清楚了,理綜基本四十分鐘做完了,數學差不多要一個小時。所以平時課間或者不喜歡的課都會做數學和理綜。

在家吃飯前可以做一節的生物或者化學題,所以這兩科我始終滿分。

上廁所時候做完一套物理卷子才出來,家人每次看我進測試都著急,嘿嘿

2.是興趣,從小就是喜歡理科,語文英語都不好,中等偏下水平。英語完全讀不下去,語文考題也很繞,始終沒有找到訣竅。


那麼拽的妹紙


首先我們先談一談為什麼能考滿分,

我有個朋友,他叫王寧,在上海交通大學念學。

我們高中時同一個宿舍,同吃同喝外加同桌。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喜歡早起晚睡,感覺時間就是不夠用,每天我六點鐘準時起床,然後簡單洗漱之後吃點簡餐就去早讀,王寧他要7:00左右才會慢慢的起來,對於早餐也特別講究,早讀基本不見人影。

所以整個高中別的同學都是兩人一張桌,我一直是獨自一張桌,沒有人與你爭,沒有人和你搶,偶然某天有人和我一張桌,都會成為學校頭條,成為同學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如果某天你發現他去上早自習,那一定離放假不遠了,晚上也不會去上自習,而是去學畫畫、吉他、打籃球、跑步、練跆拳道等,晚自習同學們見王寧最多的時候就是在操場和畫室(我們學校有句名言,安靜的操場上如果有打籃球的動靜,那一定是王寧,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我晚上基本12:00準時休息,他總是比我提前1小時。

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這樣不按常規出牌的他,考試次次班級第一,數學基本是滿分。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兩次140分,試卷還沒有發下來,我問他:是不是考砸了,他說:這題沒寫解釦一分,那題少寫公式減一分,再次追問:為什麼不修改過來呢?他說:第一次沒有發現漏洞,再去做的時候,這本身就是失敗者,我不理解什麼是失敗者,但我的的確確聽了一堂人生哲學。

高三模考的時候,考試每張試卷都是這樣:要麼全部只答主觀題,客觀題是空白;要麼只答客觀題,留主觀題空白,所以幾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

快要高考的時候,大家都隨著倒記時牌上數字的減少,加緊備戰,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王寧每天不急不躁,非常淡定,每見一人總是念這句“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理解,以為他是模考成績不理想,受到刺激,直到高考結束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不想讓自己的高分影響我們的情緒,給我們壓力,才故意這麼做的,眾人知道實情後不禁淚流滿面,擁抱良久…

最終結果出來了,本該可以上北大,因為自己的紅顏知己報考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所以王寧放棄了北大,選擇與她在一起,最終被上海交通大學成功錄取。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天生聰穎,天賦異稟

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的天賦分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