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念淡薄的人是什麼心理?

小蟲蟲


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最重的了。我們常說家國家國,家是放在國之前的了。家庭觀念淡薄的人,我想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原生家庭的問題,通常來說,原生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能是不夠緊密甚至是疏離的關係。或許其父母夫妻關係也是貌合神離的,甚至本身就是單親家庭。所以對於家庭,其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依戀感。不過從題主的描述來說,倒也不是這方面的原因了,這可能就是你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出現問題,讓你與父母親之間產生心理隔閡和矛盾,久久不能釋懷而已。因為童年的陰影,致使你對於家庭的印記馬上與父母親憤怒的情緒產生聯繫,導致你以為自己是個家庭觀念淡薄的人。其實是你無法消除掉內在的那份恐懼感。

的確,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做家長的往往是很難知曉的。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是中國人比較傳統的教育模式。別說是你父母,或許可能不懂什麼教育心理學,就拿我來說,從事這個行業,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曾經有一個階段也是棍棒教育,因為我採用其它方式,有時的確好像是沒有什麼效果,不過自從孩子說過一句“沒見過你這樣的父母,一個把我打死,一個把我罵死”之後,我就很少再用棍棒教育了,除非實在是原則性的事情。在孩子長大後,有時他想起媽媽罵他的話,猶自感到心寒。這一點讓我感觸非常大,語言暴力的傷害性勝過肢體暴力。跟你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你,在中國,棍棒教育是一種普遍的教育模式,等你以後有了孩子,你也會發現,孩子有一段時間真的不是好言好語可以教育好的,不如給他一點傷痛才讓他記憶深刻,當然即便採取這種教育方式還是需要技巧的。

我想,大多數孩子都有被父母痛打的經歷,只是時過境遷,一般來說,之後都會被自己一笑帶過,父母教育孩子,本質出發點還是為了孩子好,你多次被揍,估計小時也是夠頑皮的了。當然你父母在方式上可能真的還是比較單一和粗暴的,才導致你心中的陰影至今無法消除。甚至都影響到自己對家庭依戀感的建立了。而從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孝,內心有愧疚感來說,我想你並不是家庭觀念淡薄的問題了,而是教育遺留症。家庭觀念淡薄可能主要原因是缺少愛,而你這邊,父母教育方式和溝通模式有一定問題,但是打歸打,父母親還是愛你的。想起一句兒時家庭教育俗話叫: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與君共勉,祝你能早日走出這點陰影。


鵜鶘心理


家庭觀念淡薄往往跟這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表現出不願意跟自己的家人交流,也不想對這個家庭付出什麼責任,就算自己結婚有孩子了,往往也表現的比較冷漠,無法跟自己的孩子和親近,對家裡的任何事情不是那麼的在乎,不問候,不關心,不牽掛,心裡只顧著自己的一種不良性格的人。

哪些人在成年後容易表現地家庭觀念淡漠呢。比如從小就缺愛的,父母重男輕女,一心都撲在對兒子的悉心照顧上了,甚至在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時明顯表現得不公平,甚至打罵孩子。還有的二胎家庭,因為二胎小一些,父母都更關注小的那一個。還有父母之間經常鬧矛盾的,總是爭爭吵吵,很少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或者父母喜歡打罵甚至是虐待孩子的。如果是生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父母相處,很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或者從來沒有體會過家庭的溫暖。


那麼在這樣一個缺愛的環境中長大,沒有真切地感受到被愛,所以也不知道如何來愛父母,愛家人,愛孩子。成人後也不想與自己的家人有什麼親密的接觸,童年時期的感情受挫,長大後就會懷疑和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被愛,所以也無法愛別人。

從描述中來看,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很多,現在和父母親不起來,這顯然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經常受到家長的毆打,以至於對父母產生了恐懼或者厭惡的情緒;或者如果是在一個很少有溫馨或者很少能夠體會到愛的環境中長大,可能成人之後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



其實你並非是真正的家庭觀念淡薄的人,只是上了大學以後,感覺自己也算是成人了,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和父母相處,對親密的聯繫有些莫名的抗拒,因為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跟父母交流,該怎麼關心自己的父母。

我認為這也不算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是不孝順。只是因為你小時候沒有成功地學習到健康親子交流的模式,也沒有體驗到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你暫時封閉了自己的心。其實你的內心還是渴望愛,渴望被關愛的。但是過去的經歷在心裡築了一道牆,需要你自己突破心底的堡壘。


可能一時之間也無法做到能跟自己的父母做到很親密,但是至少先邁出第一步吧。


逗逼媽媽桑


看到這個問題,我潛意識裡第一想到的人是張愛玲。


17歲的那年,張愛玲的母親從歐洲留學回來,把她樂到要跑去目前那裡住2個禮拜。

回家後,繼母就問張:“這幾天去哪?”

張說:“去我母親那裡。”

後母一臉不爽:“誰讓你去?怎不跟我說一聲?”

張答:“我跟父親說過。”

繼母一把把掌地把手甩到張的臉上,幸好被張擋住。

之後繼母大喊:“她打我!她打我!”


正在吸吃鴉片的父親直接衝下來,揪著張愛玲,拳腳相加,儘管張已經躺在地下,還不洩父親的怨氣。

之後張被關起來,半年都不允許出門,然後在那裡張得了很嚴重的腹瀉,父親打死都不肯請醫生,更不會給她買藥。


逃走之後,張把父親軟禁自己的經歷寫成英文並在報刊發表,也在她日後的寫作中把對父親的不滿、怨恨和諷刺都投射在文中父親形象塑造在文中。


張愛玲的母親與父親離婚,之後又漂洋過海留學去,被父親軟禁之後逃跑到母親求救,母親只給了她兩個選擇,意識拿著小錢去讀書,而是嫁人。



當時的戰爭爆發,物價飛漲,母親沒有收入,靠祖輩遺產生活,又愛打牌。因為經常向母親拿錢,張要經常忍受她的陰陽怪氣的謾罵。


張愛玲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拿到了800元的獎金,那時候的她懂得母親的生活不易,把那800元全部上交,結果母親第二天就把女兒的獎金全部輸掉。


不僅如此,要經常懷疑女兒跟歷史老師有“私通”,而且還趁著女兒洗澡的時候闖入浴室,檢查她是不是處女。


而在媽媽的生活裡,男人比自己還要重要。


生活中最重要,最在乎的兩人都對張愛玲傷害到體無完膚,才會有最後無情的張愛玲。


多樂事MIMI


我單親家庭,父親因公殉職,母親把我一個人拉扯大,每一年過年我母親都是牽著我去親戚家混吃混吃,因為就我們兩個人做一大桌子菜也吃不完,不做菜的話就好像跟平時一樣沒什麼區別,可能這就是缺少家庭的氛圍吧。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其實心理一直都是敏感而多疑的,我可能比別人更有洞察力和對事件走向的預判力。我的青春期基本沒有一點叛逆心理,也比別人更早熟「更早的不再那麼沒心沒肺」。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變得感性,我母親是一個很睿智的人,從小不怎麼管我,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學前教育就是背完一本唐詩三百首和看完厚厚的一本上下五幹年。生活中教育我最多的就是「仁義禮智信」。小的時候沒有動漫,也沒有手辦,我母親去工作我就一個人待在家看電視,比如新白娘子傳奇,包青天什麼的「暴露年齡了」。

父輩的家族非常大,不過由於父親過世早,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一直都是跟母親這邊的親戚一起聯繫比較多,我覺得可能我也沒有什麼家庭觀念,因為現代人的情感都比較淡泊,畢竟人走茶涼,我母親一介女流之輩,人微言輕,但是我知道我是母親下半生的依靠,我會保護好我的母親。

大學時候讀的哲學,自我解剖一下,可能是從小缺少某種情感,長大之後就特別想給我的母親,我女朋友付出更多情感。至於家庭觀念這種東西,其實結婚與否都不重要,結婚其實就是一種形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才是更重要的吧。

反正我就做好我自己,照顧好家人,以後我有小孩我也扔給他一本唐詩三百首或者一本弟子規,然後眯著眼睛喝著茶靜靜地聽這個小屁孩給我背完蹩腳的古詩,又或者我在某一天在某一個牆壁上發現抄寫的歪歪扭扭古詩,然後拿著木棒假裝兇狠的要打這個小屁孩,感覺很有意思的樣子,哈哈哈。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謝謝。


可愛的毛毛熊


一直覺得我們家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是後來經歷了幾件事情,讓我對家人的感情淡漠不少。一次是,我弟弟考上高中,家人給了當時數額較大的獎金,我在前一年考上大學,家人沒有任何表示,心裡的失落還挺大的。還有後來姑姑因為和姑父感情不和,日子過的挺艱難的,家裡人知道後也挺難過,但是卻沒有給予任何幫助,後面偶然聽到爺爺說了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特別震驚,因為我姑姑在困難,對家裡老人都很孝順,有時都到了愚孝的程度,

這是我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叫悲哀。最重要的一次,我結婚,由於弟弟生病比較嚴重,我們家沒有給我辦婚禮,爸媽離得很近,婚禮都沒參加,當時我住在酒店,陪著我的是我的朋友,當時的冬天冰冷,我也沒有太興奮的感覺,當時爸爸還特意打電話給我,讓我不要害怕,當時厭煩和荒繆一擁而上。後來很多事情我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很少找他們傾訴和幫忙,期望越少,聯繫就會越少,感情就會越淡漠。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也想過他們的難處,可是當那些經歷都過去了,心也難以暖和了。不過現在由於另一半及他們家庭的影響,我開朗和自信不少,勇於表達自己,及時疏導情緒,保持樂觀心態,所以不必太過糾結,做好自己最重要。


頭頭買衣服


我老公家裡的弟弟就是一個家庭觀念很淡薄的人。因為他的不擔當,對家庭的不負責,造成了整個大家庭的不安寧,也讓我們這些兄弟妯娌深受其害。

昨天,弟弟答應我上來幫我裝水管,可他又對弟媳撒謊說去看工地,結果人卻在網吧!弟媳怨恨地說:“一個不顧家的男人只會去網吧,與其這樣過日子,不如大家散了這個家!”公公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卻只有傷心流淚,無奈之下又得三番幾次打電話給我,要我去好好安撫弟媳一番。




這樣的事,多得我數不過來。這樣的婚姻,也即將分崩離析,名存實亡了。可是,弟弟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有妻有兒,身上揹負的擔子可不輕,可他就是三天兩頭往網吧跑,家裡人勸說多幾句,直接關機,讓你連個蹤影都找不到!我深思,我反省,卻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老公的家庭很錯綜複雜。他弟弟在剛出生的時候,就被離了婚的婆婆強行帶走到廣東去,聽說是公公變賣了家裡的幾頭大豬,就揣著幾千塊錢去尋找弟弟,一直到了弟弟一歲半的時候,才被公公從海南帶回來。聽老公說,他們兄弟幾個的童年極其悲慘,愛喝酒的公公有時候飲酒過度醉倒在外邊,幼小的他們只能抱成團一起哭,哭到了睡著為止。童年的日子,不知遭受了多少別人的白眼,不知捱餓挨凍過多少次,……這是心酸的回憶,卻令人一輩子也忘不了。



是的,確切地說,弟弟是在一個嚴重缺乏溫馨,過度缺乏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因此,成年後的弟弟一直沒有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對家庭自然沒有情感,他很少和我們兄弟妯娌聊天,他也很少過問公公的情況,甚至過年過節的時候他也會消失幾天,這些都是缺愛的表現啊!他總以為我們不去關心過問他,卻不知道他的電話被我們打爆了,打到他自己人為關機為止;他總以為我們不愛他,卻不知道弟媳流了多少次眼淚,公公傷了多少迴心,我們輾轉難眠了多少次!一個認為自己不被愛的人,是沒有愛的能力的,自然也無法去愛別人!

缺愛的人,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麼過分的愛自己,要麼過分的忽視自己。弟弟,你知道嗎,你沒有那麼重要,重要得地球缺了你就不轉動;你也沒有那麼不重要,你還有親人,還有老婆,還有孩子。家裡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著,家裡的燈還在亮著,只為等你回來。

弟弟,知道嗎,缺愛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錯失了童年,那就不要再錯失青年,錯失中年,錯失老年。錯失了父母的愛,那就不要再錯失朋友的愛,妻子的愛,還有你自己的愛!

弟弟,知道嗎,你是那麼可愛的人,值得被喜歡,被愛,被珍惜!


海納百川91031


家庭觀念淡薄是什麼意思?表面上看是指一個人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或是責任心不夠強,對家裡的事情不是那麼的在乎,不問候,不關心,不牽掛,心裡只顧著自己的一種不良性格的人。

但從你下面描述來看,你並非是家庭觀念淡薄的人,也不是心理有問題和不孝順的表現,總的來說,這就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個過程,正處在某個“忐忑”的年齡階段,這是正常的現像!



這時的你,不自覺的認為自己上大學了,成人了,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不想再像個孩子一樣被管束著,對父母的關心視為多此一舉,自己明明清楚但還是以違心的做法去對待,自相矛盾,自己給自己加上了一項心理壓力!

不主動聯繫父母,這個也許跟個人的性格有關,也許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最大的心裡壓力就是不善於表達,難以跟家人很好溝通,再加上二者之間有個距離的限制,久而久之,你就變得更加的“孤僻”,對父母有距離感。

父母這一輩子關心的只有你,而你這輩子關心的並不是只有父母。這是生活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很的現實現象。

你的父母都是在貧窮的那個年代成長的,他們學厲往往不高,思想保守,和你不一樣,聊天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些阻礙,他們和你聊天是感性的,而你去是理性的對待他們,這難免會讓你心裡感到矛盾!


其實呢,和父母之間溝通並不難,父母對你永遠是感性的,你同樣也以感性去對待他們,在他們面前表現好點,說好話,他們只相信看到的,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讓他們放心,不為你發愁,不為你流淚,那也是一種孝,他們要的不多,只想要你好好的活著,身體健康,吃好睡好。

所以說,如果你覺得很難主動聯繫父母,那你就在他們聯繫你的時候多跟他們說好話,多關心,請他們對你安心。總之,時間會慢慢告訴你什麼是親情,怎樣叫愛,如何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畫渣學長


這不奇怪,家庭觀念淡薄,指的是成年子女離開父母之後,對原生家庭的感情淡了,來往得少了。假如父母自己,以及子女現在的小家庭,都過得不錯的話,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題主所說的情況,就是最典型的一種狀況。

不是有一句話嗎?“父母等著孩子們感謝他們,孩子卻等著父母道歉。”但是,在父母、與未成年子女之間,我始終是站在孩子那邊;因為,孩子是不能選擇父母的,但父母都可以決定這個孩子;而且,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影響的。如果孩子有錯,根源還是在父母身上找。

由於當父母不用考試,不需資格許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教育孩子;何止不會教育,連他們自己,也缺乏基本的文化規則。

很多人,是從小被父母打到大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一句常見的經驗。有些人,動手的可能不多,但是從小對孩子冷嘲熱諷,各種看不起。前年就有一位成績很好的高三學生,在高考完之後,都不知道成績,就跳河自殺了,留下的遺書,就是細數父母從小如何打壓他、嘲笑他,把他看得一錢不值;去年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後來又留學之後,跟父母斷絕關係七年,再寫長信把父母對他的凌辱、得了重度抑鬱症,都記下來了。

而這些父母,直到孩子死了,他們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還在埋怨孩子。

當然,這種極端案例不多,但是,如果在父母的打壓下有一個不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以後脫離家庭,跟父母無話可說、不想聯繫,甚至連面都懶得見,也很正常了。

當然,也不排除長大的子女功利心強,不願跟身價不高的農村父母增加聯繫。但很多情況下,如果你覺得:孩子一直有吃有穿,為啥長大了心就野了,就是不想跟我們聯繫呢?——

你很可能要檢討一下,你說的“有吃有穿”,是不是有尊重過他本人?

(張韶涵被逼與母親反目)


侯虹斌


有過一段婚姻經歷,因為對方家庭觀念淡薄分開,所以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老輩人總在說找另一半最好找父母感情好的,雙親都在的以前我不以為然,現在確實覺得有一定道理。前任是單親家庭跟媽媽長大的,母親因為覺得自己的婚姻原因讓他沒有享受完整家庭的愛,就比較寵溺,30多歲的人,老母親給他倒洗腳水,跟他出門逛還是習慣自己拎重的東西,而他也很習慣這些事情是由媽媽來做,享受的理所應當。晚上釣魚常常釣到半夜2.3點,他媽媽的說法是,重慶的男人都是這樣,沒什麼大不了。而家裡面比如過年有些登高爬低的事,他也覺得自己可以很自然的出去玩,完全沒有要為家裡做事的意識。



其實,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對朋友也很仗義,家庭觀念淡薄,跟從小成長環境有關,當然也跟他媽媽一直以來覺得虧欠,不太妥當的教育方式有關,讓家庭觀念缺失,其實他並不是主觀上不想管,而且從小沒有樹立這方面的意識,我覺得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但如果過的不幸福,分開也未嘗不是好的選擇,但是教育方式很重要,不要讓下一代不能承擔家庭責任,那就少了一些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可能,畢竟長久的愛是要相互的


無方無用


恕我直言,家庭觀念淡薄的人是一種自私心理,一個沒有責任,沒有擔當的人。試想一下,一個人不重視親情,上不孝敬父母,下不善待妻兒,肯定是個自私自利的人。而且這種人成不了大事。在外面,誰願意和一個自私的人交往,合作。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我周圍有一家人,父母50年沒創造一點財富,窮得連親戚沒有。不願付出,有多少錢都要花掉,人不是要想盡辦法省錢,而是要盡一切辦法掙錢,心胸寬闊之人,重視情意之人,永遠是受人歡迎之人,路也會更寬,註定會成就大業。親情淡薄之人註定一事無成。碌碌無為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