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名人去世,有的人就會討論這位名人,幾天以後又會恢復平靜,這是什麼心理?

woodpecker30919499



但是,吃瓜群眾的熱度也並不是那麼持久的,對於所有的媒體人員來說,新聞媒體的時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哪個名人去世,關注度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性就失去了熱度。從傳播心理學來看,一條信息是否能夠被更多的人關注主要有幾個重要因素:

1、共鳴感;2、情感性;3、矛盾性。所以,一條能夠引發人們關注的新聞一定是和大眾所期待的、所理解的、所感受的有著強烈的共鳴。例如:古天樂、袁隆平雖然在不同領域做出了不同的貢獻,但是,對於大眾來說,他們的行為都是比較符合大眾所理解的價值觀的。而名人去世,如最近的李詠、金庸等人,他們雖然在現實中和大眾並不認識,但是,當一個人經常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在大腦中形成的記憶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記憶而已,而是多少都會存在一些情感性,所以,才形成了人們紛紛悼念的行為。


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這種熱度很快就會過去。

從傳播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質性較強的新聞其實和記憶一樣,同樣的一首詩,你一旦背會了,還會不斷地重複的背嗎?我想大多數人並不會這樣,新聞熱度也是如此。所以,當一段新聞熱度不再擁有新的引爆點的時候,這段新聞很快便會成為歷史。


心理博學社


無奈得追尋人活著得意義,對於那些事業正蒸蒸日上,豐華正茂,年紀才剛剛步入中年的名人來說,生命突然得嘎然而止。又怎不叫人心痛又惋惜。

發表點自己的看法實屬正常,沒有什麼可猜疑的。


用真誠緣伴一生


人是一種比較容易淡忘的生物,又不是與名人有很密切關係,就比如金庸陪著80、90代成長的,不乏有很多粉絲,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逐漸的開始變得現實,那些虛幻的英雄就淡忘於記憶裡,只是偶爾會看下發現當時自己好天真...而且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那些虛幻的英雄已經吸引不了人們的興趣和注意


Little666ants


閒人太多,忙人精神生活又太單調。互聯網使讀書變成了麻煩事。空虛,寂寞成為了眾生最大問題。所以,拼命獵奇,尋找刺激。


天津衛老城廂


很簡單的從眾心理吧,都在討論,我來看看也就順帶討論,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一個人死了,地球不會為之停轉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就打現在的例子:李詠、金庸……最近天天討論,日子久了就是活人也被埋沒進70億人的大世界!


孤島期盼少年


好無聊的問題啊!你朋友結婚了,你那幾天肯定一直聊他們結婚的事情。有本事他結婚幾年了你一直聊這個話題啊!!!


媒體珂珂


樓主想題能不能有點營養,你為啥吃飯,哪又為啥不時時刻刻吃飯?下邊說人是健忘的,冷淡,的,還有人愛跟風的品論,都動下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