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孩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

景德鎮阿明


一、生活習慣方面,有四點建議:

1.與孩子商定好各種習慣後,要先引導孩子再放手讓孩子做。

比如生活習慣方面,為了讓孩子養成東西歸位的習慣,當孩子每次玩完玩具時,開始帶著孩子一起放回玩具箱,一次又一次重複直到孩子能獨立做,就讓孩子做。如果孩子某次不願做,也要陪著孩子做,直到收好,千萬別以為偶爾一兩次沒做到沒關係,那隻會讓孩子回到原點。

2.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好的習慣也需要環境的支持和影響,如果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長自己也要做到,讓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孩子。

3.習慣養成期要前後一致。

生活中很多習慣並非孩子放棄,而是在養成的過程中,家長會感覺更累,自己做反倒又快又好,自然就不在要求孩子,自己全代勞了,這一點要注意。心裡要時刻提醒自己,現在的辛苦是為了未來的輕鬆。

4.孩子做到了要表揚,孩子沒做到要激勵。

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表揚是不可缺少的。當孩子做到時就表揚他。如果孩子沒做到也不要批評,而是要借用童話故事去激發他,直到完成。

二、學習習慣的養成,個人觀點是:


1.從小開始每天固定時間。

小小孩推薦給孩子講故事開始,每天固定時間與孩子一起玩繪本、讀繪本。要孩子愛上學習,先從愛上閱讀開始。這期間儘量避免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孩子愛上電子產品後,很難從上面回心轉意。

陪孩子畫畫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方式,當孩子會拿筆的時候,就可以每天抽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畫,分享彼此的想法。

2.營造學習環境。

當孩子學習時,家裡儘量關閉電視、電腦,放下電子產品,讓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同時也父母拿一本書看,給予孩子學習的力量,讓他們覺得這很公平。

3.固定一個學習角。


當給孩子讀書、繪畫時,都在同一個位置,久而久之當孩子一進入這個場景,就知道學習時間到了,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總之,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和信任,不能沒看到效果,就失去希望。祝好!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巧妙媽育兒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確實有一些關聯。從小培養好生活習慣在孩子開始上學了之後學習習慣比較好引導和養成。

我想在這裡主要說說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培養

工作關係我接觸很多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常見的結果就是寫作業拖拉,慢慢成績就越來越低。

首先,要明確放學後的時間規劃,儘量不隨意更改。孩子畢竟自控力較於成人薄弱,家長在孩子低年級時協助孩將晚飯、作業、閱讀、練琴等這些需要做的事情一一安排好具體時間,而不是順其自然的吃完飯寫作業,練完琴可以看會書。

其次,在孩子作業期間留有自己的空間,不能讓孩子完全依賴家長。孩子在作業期間常常會停下,比如不認識的字、不會寫的字、難度較大的題。假如孩子求助家長時候建議家長不要馬上回答,尤其是字詞類的問題,閱讀時候有一些不認識的字並不影響理解,不會寫的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建議將有問題的地方做好標記,在作業結束時候統一查字典更改記錄。難度大的題可以引導明確孩子進一步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多出聲讀幾遍題也能幫助理解。

再次,家長不要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盯得太緊,只要孩子出錯就馬上糾正。年齡小的孩子會一直處於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久之可能會對寫作業有些抗拒;大一些孩子可能會依賴於家長的“糾錯”模式,自己不慎重的思考,做題馬虎。

最後,家長最好的做法是引導,不是替代。對於有一些必要參加的活動,比如家人的重要紀念日和節假日,一定會對孩子的時間安排產生影響。建議家長和孩子在每月或每週起始,就把本週需要的參加的活動、比賽、藝術課程等等先在日曆上標記好,也能幫助孩子培養規劃的觀念。另外,在孩子專注學習時,建議家長可以在旁閱讀,也是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給自己充電,讓孩子深切的感覺到,學習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




妖妖橙


如何培養小孩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12歲以前,年齡越小,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越好培養。因為12歲以前對父母還有“依賴”期。13隨後各方面就開始要求獨立。就不好管理了。

【分析問題】

什麼是生活習慣?

就是(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2)自己學會穿衣洗漱,整理衣物,整理玩具學習用具,自我管理力所能及……

這些自理能力,都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必須具備的。家長讓孩子做這些,養成習慣,孩子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什麼是學習習慣?

一個孩子好的學習狀態行為。

比如孩子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有效的時間內,基本完成學習任務。

好的學習習慣和好的生活習慣是相互相成的。多讓孩子平常參與家庭事物的討論,明白生活常識,才能明白課本中各種貼近生活的題型。提高學習效率。自然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海涵快樂閱讀


第一,堅持。好的習慣要堅持下去,壞的習慣要堅決改掉。我的孩子和一個小朋友經常一起玩,2歲左右的時候,他們都愛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後來有段時間,就隨手扔,我就堅持讓他扔垃圾桶,後來孩子一直都把垃圾扔筒,而他的小夥伴,大人對這沒太在意,有時候孩子扔了,他們撿起來自己扔,也沒說什麼,後來孩子扔垃圾就隨自己心意,沒有養成好習慣。

第二,選擇良師益友。孩子和誰一起玩很重要。我家孩子和不同的孩子玩,學東西很快,比如,有一次他和一個哥哥玩,他愛跪地下,哥哥說,地下髒,不要那樣,從此以後,他就學會了,自己再也不跪了,還告訴別的寶寶。有時候壞毛病也學的很快,有一個小朋友來我家玩,小朋友愛上床上蹦跳跑,我孩子學會了,我吵了他很多次,幾個月才改正過來。可見良師益友多麼重要。

第三,適當看著早教動畫。我的孩子那時候我選擇的是寶寶巴士奇妙好習慣,孩子看了就愛學習上面的,比如,我不挑食,愛分享等,有時動畫的教育比父母的說教更有力量。


話感情那些事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個是生活,一個是學習。

為什麼要分為兩個方面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生活以言傳身教為主,學習以指導為主。

因此,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了。

對於前者,即生活。


就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如果要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那麼就要問問自己下面一些問題:

(1)生活態度是否積極?

(2)是否有良好的作息習慣?

(3)是否總是手機不離手?

(4)是否努力工作?

(5)是否有自己的興趣?

(6)是否愛運動?

(7)是否愛讀書?

……

這些都屬於生活的範疇,先問問自己,再去管孩子,會更實際些。

對於後者,即學習。


就是要做好引導,尤其是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最好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

學習的好習慣有很多——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寫完作業再玩、認真高效的完成作業……


但不管怎樣的好處,有一點是最為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你只是輔助。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要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所以,(1)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2)要允許孩子犯錯;(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記住,既然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就少生氣,否則,你於無形中就將這個權利從孩子手裡搶了過來。


作為家長,要時刻反思自己:我是不是把孩子的事情搶了過來?我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我是不是沒看到孩子更長遠的未來?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只專注家庭教育—


石頭聊家庭教育


首先應弄明白好的生活習慣與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類別,然後才能培養小孩子的這兩種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如下幾條:

1.時間觀念要強,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

2.衛生觀念要強,養成清潔衛生的習慣;

3.謙恭敬畏的待人觀念要強,養成謙虛謹慎,禮貌待人的習慣;

4.艱苦樸素的觀念要強,養成勤儉節約,力戒奢侈的生活態度和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有如下幾條:

1.書寫整齊卷面整潔的習慣;

2.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必動筆的閱讀習慣(如在書上勾劃、點評,寫讀後感);

3.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學習好習慣;

4.長計劃短安排,勤總結常反思的習慣’

5.寫曰記勤練筆的寫作習慣;

6.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這是學習習慣中第二重要的好習慣。"學而不思則殆",勤學而不思則退。

家長在培養小孩以上生活和學習習慣時,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要長期的潛移默化,不要一陣風颳過去就完事大吉了。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習慣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先有好的生活習慣,再有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一方面是父母培養,一方面也是父母以身作則,慢慢影響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小孩的習慣,第一父母要起示範作用。


第二,小孩的發育有其自身規律,習慣的養成要逐步進行,越小的時候越沒有太多要求,順著孩子的節奏走。先養成定點睡覺和吃飯的習慣,再養成每天的清潔習慣、刷牙、飯前洗手等。



第三,很多家庭很注意小孩的禮貌和品德等問題。這些見人打招呼,謙讓、分享自己東西的習慣,我建議稍緩。小孩剛開始比較羞怯,不願意打招呼,不要強迫小孩,家長做好自己的表率即可,到了某個時間段,小孩自然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學會禮貌。至於謙讓、分享,小孩應該先學會“什麼東西是我的”,“我對我的東西有支配權”等私有概念,再這基礎上才能分享,千萬不要把順序弄反。


第四,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這個21天,不是一天不拉地做。在習慣養成的時期,家長不要過於死板或者過於嚴厲,要有彈性;否則即便養成了習慣,去掉高壓,孩子恢復原狀的可能性很大。



第五,關於學習習慣要一入學或者沒入學前就開始。在沒入學前,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好奇心。入學後,給孩子準備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讓他一回家就獨立做作業。孩子在學習上,不拖拉、能獨立自主完成作業,對學習有興趣,基本上學習的習慣問題就解決了。


最後,在培養孩子時,切記完美心態。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要對小孩提過高要求,因為再完美的習慣也比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山石家長部落


其實家長朋友在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興趣和好習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鑑,我們古代有一句老話。習慣成自然。

所以說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習慣就是最終目的,把它變成自己的一種行為,也就是自然行為。

在網絡中存在著各種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案例和教程,基本上就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完成他的最終目的,通常有的是21天訓練法。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搜索研究一下,在這兒給你一個簡單的方案,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來講,有許多習慣都是好習慣,我們只需要針對某一種開始入手,不可能把所有的習慣從頭齊頭並進。

比如說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完成,不可能孩子早睡了,然後家長在那在打撲克玩遊戲,搞個半天搞個黑夜,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好的。

培養孩子習慣,家長也應當力求做到,雖然作為成年人有著某種特權,孩子在心理上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孩子完全認可能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權力。

讓孩子早睡早起,在前七天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有著不同的興趣,興致勃勃能夠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孩子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打擊,而家長的耐心在這個階段顯得特別重要。

在中間七天的過程中是一個漫長的煎熬,孩子很可能在這個時期放棄,家長也可能在這個時期放棄,那麼就必須兩方都在努力,都在堅持,哪怕堅持的有點讓自己難以接受。

在最後七天的過程中,許多孩子已經能夠自然而然的開始使用自己的習慣,比如說早睡早起這個案例。

總之大多數習慣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都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這種自覺的行為在後期有可能會發生改變。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只要家庭穩固,家長能夠稍微用心的話,這些變故的可能性都是極小的。

例子就舉到這裡,如果需要培養其他的習慣,還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制定一個可行切實可行的計劃。

家長朋友千萬不要急於求成,21天如果能養成孩子一個好習慣的話就已經不錯了,不要把時間期望在三天五天。


杜宜城老師


生活習慣

吃飯時該培養孩子的習慣。比如吃飯前要招呼長輩,長輩動筷了自己才能吃;吃飯時不要吧嗒嘴,不要或少講話,不要咬筷子,不要拿筷子敲打碗碟;去別人家做客時,主人動筷了再吃。

培養孩子說話懂禮貌的習慣。比如跟長輩說話時,一定要用尊稱,切不可直呼其名;不要說謊,要誠實;平時講話聲音不要過高吵到別人,出門或回來時記得跟長輩打招呼。

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長大了,對於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自己去獨立完成了,而且平時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些家務。

2學習習慣

提前預習、複習的習慣很重要。所謂溫故而知新,教育孩子每天回到家,先把一天的所學複習一遍,加強記憶效果,同時對第二天的功課提前進行預習,劃出重點和難點,便於第二天聽課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學會教孩子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他們做作業過程中,要培養他們正確的坐姿,拿筆姿勢,力求把字寫的工整漂亮,寫完作業要學會檢查。

培養孩子每天閱讀的習慣。比如讓孩子養成每晚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閱讀習慣。讀書是一種積累,也許再過幾年,你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就會體現在了這每天半個小時上。

待人接物習慣

讓孩子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為客人倒茶或酒水時,不要反手,那樣顯得不尊敬;跟別人溝通交流時,要對視對方的眼睛,不要斜眼看人。在朋友家做客時,不要隨便坐人家的床;。

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能為他帶來更多的機會。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該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強競爭力呢,那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具備一定的親和力,因為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具有親和力的人會擁有更多的可合作朋友。

4自我管理習慣

理財管理的習慣。從小就讓孩子正確理解金錢的價值,孩子才能不亂花錢,不浪費財物。比如在超市購物,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計算買玩具,買水果,買零食,他需要花多少錢,以此來培養孩子的理財技能。

學會從小就有時間觀念。讓孩子從小會管理時間,長大後他才能懂得如何運籌自己的時間。而善於管理時間的人,感覺上會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來。也就更容易成功。我們可以教孩子在無需大人幫助的情況下穿好衣服、在出門上學前打點好一切,並且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


莫言丶東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健康心理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邀請了96位參與者,請他們選擇一項想要發展成習慣的日常行為。

他們選擇的行為全都是每天都能做,但目前還沒做到的事情,並且多數跟健康有關,比如,午飯時吃一塊水果,或晚飯後跑步15分鐘。參與者需要每一天登錄一個網站,報告他們是否還在繼續之前選擇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的習慣程度如何。

結果如何呢?研究者發現:平均下來,實驗對象需要66天才能養成新習慣。而且不同人養成習慣需要的時間是有差異的。下定決心在早餐後喝一杯水的人,在20天后變得不費勁。選擇在午飯時吃一塊水果的人,則至少花了兩倍時間。而運動習慣的養成則更困難了。84天后,依然沒有人養成早上做50個仰臥起坐的習慣。

所以養成一個好習慣,的確是比較難的。抗拒變化是人類的天性,即便是在我們想要改變或者知道改變是為自己好的情況下,也是如此的。

我們想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比較難的,但是,我們也要冷靜下來,仔細的想想,自己作為一個成人,養成某個習慣還比較難,更何況是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了,所以,別自己養成不了好習慣,就逼迫孩子去養成好習慣,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首先自己能夠做到,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