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何不敢觸碰“明十三陵”?

張鐔月


在民國初年,社會上還存在著排滿氣氛,而且孫殿英所部也駐紮在那裡。要注意的是,盜墓是以剿匪與演習的名義進行的,只是後來卸了秘密。孫殿英並不是一個顢頇的軍閥,他很會把握節點,至於明十三陵的性價比他是不會去的。

1、孫殿英的精明

盜墓這個問題上,我們首要的還是從孫殿英的一生選擇算起。孫殿英一生的幾次選擇都是很精明的。

(孫殿英)

出生草根,常年混跡在軍匪之中。中原大戰後被張學良收編,在熱河抗戰中積極表現,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在就是一次精明的選擇。

2、天時地利的盜墓

1928年國軍四個集團軍舉行二次北伐,在平漢線、津浦路上逐步推進,奉軍戰敗,逐步出關。

(二次北伐)

直魯聯軍不讓出關,作為張宗昌的部屬駐紮在馬蘭峪一帶。這時候南北紛爭、土匪四起,孫殿英藉著剿匪與演習的名義進行盜墓,再合適不過了。

在盜墓後,北方政局混亂,依然沒有人顧慮,加上社會的反滿情緒,也都不會太在意。上下打點,孫殿英做的很利索。

(清東陵)

後來由於規模太大,才曝光出來,不過這時候孫殿英已經賺到了。

3、為什麼不是明孝陵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後回南京,就是拜明孝陵。當時明太祖的位置很高。

(祭拜明孝陵)

如果孫殿英當時藉著機會到了明十三陵,輿論影響會很大。

而且十三陵就在昌平,很容易被曝光,選擇的風險太大。

(十三陵)

軍閥的行為其實都是各種盤算的結果,沒有人會去做賠本買賣,孫殿英的東陵盜墓基本是天時地利全具備,在當時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孫殿英,要是敢碰一下“明十三陵”,不被人弄死才怪。



明朝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意義重大,雖然孫殿英不怎麼在意,但是輿論一轟炸,百口難辯。

在孫殿英盜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待遇上就可以看出來,孫殿英盜清東陵,一盜走紅,轟動全國,震驚滿人。相關滿人連忙控告孫殿英,但是經過他的上下打點,卻是逍遙法外,還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



何況當時的口號還是“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何況人家滿清政府都沒碰!

同時,你碰陵寢,你總得找入口吧?

而“明十三陵”地宮複雜,入口難找,即使找到了,也是越挖越是感覺在走迷宮。加上,它還在北京。綜合考慮,成本遠遠大於收益!

與其大費周折碰它,還不如跑去河北碰清陵寢!


史小二記


說到孫殿英的大名,其實很多人都聽說過,曾經以軍事演習為藉口一炮把慈禧的墓給轟了,炸完之後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東陵大盜”,的確就是撐死膽大的就餓死了膽小的,這這一波盜墓孫殿英得到的寶貝估計十輩子都花不完,但是同樣這也是很多人想做的不敢做的事情,盜完墓之後孫殿英的確遭到了很多人的唾罵,尤其是那些清朝的後人要求蔣介石要懲治孫殿英。



但是孫殿英這個人聰明機智,花了其中一小部分的錢打通了關係,比如送了一把墓中的寶劍給蔣介石,送了一顆夜明珠給宋美齡,你說孫殿英都這樣做了,蔣介石也沒有必要他他往死裡逼啊,最後也就是不了了之了,所以事情就這樣圓滿的解決了,於是就有很多人要問了,孫殿英都敢盜慈禧的墓,為什麼不敢去動“明十三陵”呢?誰還會怕錢多啊。



孫殿英這個人還是有點心思的,他之所以敢盜慈禧的墓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清朝政府本來就不是漢人統一的王朝,而且當時清政府很腐敗,第二原因是慈禧本身,慈禧這個人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罪孽一般的存在,因為他中國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滯緩了中國的發展,所以孫殿英知道慈禧墓很多人都惦記著,而如今墓就算是被盜了,罵的人也只是滿清子弟和那些嫉妒他發橫財的人,只要不是遭到全國但對就影響不大。



而不去盜“明十三陵”的原因呢,第一:名不正言不順,莫名其妙去盜墓有點扯,上一次盜慈禧墓就是什麼軍事演習,難道這次還用這個?第二:明朝是漢人統治的王朝,漢人多的不行,所以明朝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第三:不敢去,孫殿英當時盜慈禧墓那是因為正好在附近一帶剿匪,所以順帶盜了,但是明十三陵不一樣啊,明十三陵在北京,路途遙遠不說,而且當時是閻錫山的地盤,所以不敢帶人直接去盜。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因小時候出天花故有外號叫“孫大麻子”,1922投奔丁香玲並升任營長,後獨自佔山為王自稱旅長,1928年任國民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1930年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投靠張學良,參加抗戰,1943年被日軍俘虜,投靠汪偽集團,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投靠蔣介石,打內戰,1947年解放湯陰戰役中,被解放軍生擒,病逝在戰犯收留所。

1928年蔣介石要求各省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為減輕財政和人民負擔,各地方都要裁軍。孫殿英並非嫡系,雖未被裁但軍餉被扣是家常便飯,經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所以被迫都幹一些打家劫舍、敲詐勒索,扒墳盜墓也很正常。

1928年春,孫殿英奉命率部前往清東陵旁邊的馬蘭峪剿撫悍匪馬福田,窮瘋的孫殿英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將東陵三十里內戒嚴,挖開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籤、寶劍等無數大量稀世珍寶,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硃紅色,和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遠在天津的溥儀及清朝遺老得到消息如喪考妣、告高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全國轟動。

孫殿英經過高人指點,將九龍寶劍等送給了蔣介石、何應欽、宋子文等國民黨要員,最後竟是孫殿英升任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而結束。

孫殿英只挖清東陵,不挖明十三陵原因大體如下:
一、“明十三陵”地位特殊:

自1927年以後,民國首都搬到了南京,但北平作為以前清朝和北洋政府的首都,仍然倍受重視,“明十三陵”的守衛自然也很嚴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軍閥也不敢在此肆意肆意妄為,“明十三陵”也幸運地保留下來。

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由漢人統治者的王朝,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清末以來,革命黨人的多次起義,都是以排滿為口號,就是對明朝的尊重和嚮往。

到了1912年民國建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很多民國要人都去拜謁過明孝陵或者“明十三陵”,更說明明朝陵寢的重要性。如孫殿英敢動“明十三陵”,就是與全國人民為敵,他敢嗎?

二、挖明十三陵,名不正言不順

孫殿英對外一直自稱是明朝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孫承宗當過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入過內閣,打過後金,功勞赫赫,最後被權臣掣肘,後來告老還鄉,1638年11月,清兵進攻高陽,高陽全城百姓和士兵誓死抵抗,而賦閒在家的孫承宗更是率全家一百多口上了城牆抗擊侵略者,最後城破,孫家一百多口遇難,而孫承宗也自縊而死,壯烈殉國,可謂是滿門忠烈是也。

還有種說法是孫承宗城破被擒,是被清兵拖在馬尾巴後邊活活拖死的,何其悲哉!

孫殿英後來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馮玉祥稱讚孫殿英說:我們永遠是革命同志,我革了活人的命,你革了死人的命。

孫殿英作明朝忠臣的後代去挖明朝皇帝的陵墓,這不是啪啪打臉嗎?孫殿英和滿清那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他挖清陵,那是理所當然了。

三、盜挖十三陵條件不許且經濟不划算

北京是閻錫山的地盤,晉綏軍的一個師就駐紮在順義,孫殿英沒有膽量穿過晉綏軍的防區去挖明十三陵。

孫殿英盜墓就是為了錢,明十三陵已有數百年,裡面是否保存完好二說,而 乾隆帝僅有130年,慈禧更短才20年,康乾盛世,慈禧獨斷清朝近半個世紀,都是有錢的主,孫殿英說“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他的算盤打得山響。

孫殿英雖然盜墓不義,但他熱河池峰口抗戰中,地頭蛇湯玉麟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逃跑,而他要誓死守住熱河,與日軍血戰七晝夜,被稱為抗日英雄。

  • 更有意思的是“父斷清廷之龍脈,子守漢室之皇陵”,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特別熱衷於文物保護事業,退休後留在陝西為黃帝墓守靈,任黃帝陵基金會會長。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一,東陵大盜孫殿英駐紮在河北薊縣時,聽聞清東陵就在附近,於是動起了歪心思,想盜墓。

孫殿英

當時慈禧下葬東陵也不過20幾年時間,找到入口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有當時參與過東陵封口的老人健在,所以也為孫殿英盜取東陵提供了方便。



藉口很好找,當時是軍閥割據的民國初年,假借軍事演習的民意,討伐土匪。

清東陵慈禧遺骸

理由也很好找,鑑於清末民初民意對於滿清的怨恨。孫殿英扯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很好地遮掩了他想盜墓發財的意圖,對外宣傳他是明末抗清英雄孫承宗之後,此次盜取清東陵是為了為先祖報仇。鬼才相信他的話,不過不要緊,這樣即使盜取了清東陵的財寶,漢人也不會大吵大鬧。

除了滿人,以及清朝遺老遺少,傅義知道清東陵被盜之事後,發誓要讓孫殿英死無葬身之地。但是孫殿英通過上下打點,賄賂蔣介石夫婦等國民黨高層。最終逍遙法外。

二,但是孫殿英絕對不敢對明朝十三陵有企圖,原因如下: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一來這是京師重地,在鬧市區,防範深嚴。二來孫所駐紮的部隊在河北,離十三陵太遠,如果起心盜墓,動靜太大。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道義和社會輿論方面,孫殿英絕對承受不起。盜取清東陵,頂多滿人及其遺老遺少憤怒。打十三陵的主意,估計孫殿英會被千刀萬剮。十三陵作為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陵園棲息地,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懷戀和抱負,連清朝統治者都對十三陵保護有加,甚至當時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率領大小官員親往祭奠,我想借孫殿英一萬個膽子也不敢這樣做。

明朝十三陵

小結:孫殿英最後在解放戰爭期間,被俘虜,最後病逝,結束了他傳奇荒唐並且不那麼光彩的一生。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孫殿英是民國時期一個臭名昭著的軍人,以盜竊清東陵而被人唾罵,至今讓人不齒。

“明十三陵”作為明朝皇帝的陵寢,裡面的珍寶自然不會比清東陵差,孫殿英沒有染指,悅史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明十三陵”位置特殊

明朝京師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就搬到了北京,因此,“明十三陵”全部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

雖然從1927年以後,民國首都搬到了南京,但北平作為以前清朝和北洋政府的首都,仍然受到很大的重視,“明十三陵”的守衛自然也很嚴密。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孫殿英,就是比他再厲害的軍閥,也不敢在這裡動土,“明十三陵”也幸運地保留下來。

第二,孫殿英的駐地問題

在民國的諸多軍閥中,孫殿英根本稱不上號,但他也有自己的一支隊伍,不斷跟隨大的軍閥,有一些流動的據點。

根據悅史君的統計,孫殿英曾先後駐軍安徽、河南、陝西、山東、河北、江蘇、天津、山西、寧夏、內蒙古等地,可謂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但裡面並沒有北京。

其實,孫殿英有一個機會到北京,1936年,民國將領宋哲元曾邀請孫殿英到北平,但他也只是在房山縣待了幾個月,就撤到了河北山區,這也是他離“明十三陵”最近的一次。

既然孫殿英沒有到過“明十三陵”,當然就沒有機會了。

第三,“明十三陵”地位特殊

清末以來,革命黨人的多次起義,都是以排滿為口號,要推翻清朝的,與此同時,就是對明朝的尊重和嚮往。

到了1912年民國建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很多民國要人都去拜謁過明孝陵或者“明十三陵”,進一步加強了明朝陵寢的重要性。

就像孫殿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盜挖清東陵是為了報仇,這可能還有一點市場,那麼,換成“明十三陵”,他還有什麼藉口嗎?當然不可能有。

……

綜上,孫殿英不是不敢觸碰“明十三陵”,而是根本就沒有機會下手。

相比有些人給孫殿英盜墓的行為找藉口,悅史君認為,沒有任何理解,孫殿英的行為註定遺臭萬年,是非常惡劣的做法。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孫殿英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他藉著軍事演習的名字,明目張膽的盜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因為皇帝陵墓,堅不可摧,孫殿英就命令手下,直接炸藥伺候。相比盜墓賊的高技術含量作業,他的手段極其粗暴。

帝王陵墓裡,有無數財寶,據說光拉這些東西就裝了三十多車,可見陪葬品之豐厚。野史稱孫殿英部隊還對慈禧遺體做出了不可描述的汙穢之事,這就有點重口味了。那麼為什麼孫殿英要破壞清朝帝王墓呢?



其實,他是要破壞滿清風水,報仇雪恨。據說,孫殿英是明朝後人,他的祖上幾代人都為抗擊滿清入侵拋頭顱灑熱血。孫殿英說,雖然清朝滅亡了,但是我仍然不解恨,唯有挖墳,斬斷他們的風水。


當然,他是不會挖明朝陵墓的。在慈禧墓裡,有翡翠西瓜,夜明珠等寶物,都被盜走。另外,慈禧的遺體被丟棄荒野,乾隆的頭骨也不知去向。由此可見,孫殿英對滿清十分不滿,但其實終極目的就是為了錢。


歷史密探


孫殿英早年加入廟道會,是廟道會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廟道會當年是橫行中原的一個較為險惡的組織,欺男霸女、偷盜劫掠等壞事無所不幹。

但是同時,廟道會居然堂而皇之的尊稱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為祖,以洪武皇帝的名義迷惑大眾,在北方的破壞和影響極為惡劣。

孫殿英是廟道會最為有出息的人物,後來勢力坐大,投靠大軍閥以後,搖身一變成為小軍閥。但是孫殿英在廟道會的習氣和作風卻一點也沒有變化。1928年,孫殿英以演習為幌子,盜取了清東陵乾隆和慈禧的大墓,名震天下,被稱為“東陵大道”。

至於孫殿英為什麼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取距離更近的明十三陵。其實,孫殿英掘東陵雖然性質惡劣,但是孫殿英必然還是做出了各種考量的。

首先,孫殿英掘東陵是在民初,民初的時候,清朝剛覆亡不久,當時的清朝還正是被各方“聲討”的時候,各界普遍對清朝存在不滿,甚至民國取代清朝,本身就用的是“驅除韃虜”的口號。孫殿英的做法,恰恰還為世人反對清朝找到了一個發洩口。因此,可以看到,孫殿英掘東陵以後,不僅沒有什麼後果,反而被一些人成為“俠盜”。

此外,民國是尊明朝的,明朝在民國時候的地位非常高,是正統的先祖朝代。且當時對民族復興的訴求非常強烈,一旦孫殿英掘了十三陵,不僅民國不會放過孫殿英,世人也不會放過他。孫殿英雖然匪性十足,但是這種後果他是不得不害怕的。

當然,孫殿英原本就是廟道會的一員,廟道會原本就以朱明皇室為尊,如果孫殿英掘十三陵,其實和掘自己祖先陵墓無異。因此,孫殿英基本不可能考慮掘十三陵這樣的事。


蘇綻


孫殿英盜取了清朝陵墓,卻未觸碰明朝十三陵,這裡麵包含了一些民族主義情緒在內,有“驅逐韃虜,為祖先報仇”的味道。

孫殿英(1889-1947)是河南人。他的父親因為和滿族人爭鬥,被清朝官府抓進監獄活活打死。所以孫殿英與滿清是有殺父之仇的。

孫殿英自小性格豪放,頗有遊俠之氣,長大後又加入了廟道會,闖蕩江湖,光交黑白兩道。1922年他拉著一批道徒投軍,一路晉升,1924年已經自稱旅長,擁兵數千,在軍閥混戰中左右逢源。1925年秋,孫殿英被山東軍閥張宗昌收編為第三十五師。1928年5月孫殿英退至薊縣和遵化一帶,被蔣介石收編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

這時候,孫殿英的駐地駐紮薊縣馬伸橋,與清朝位於河北省遵化縣的東陵非常接近。於是孫殿英進行了盜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裡面放置了無數稀世珍寶。

1928年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領區,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實行戒嚴,然後大肆洗劫。孫殿英部先炸開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得慈禧葉赫那拉氏的屍體和大量稀世珍寶,後來又挖掘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各種珠寶裝了四五十箱。

事發後,孫殿英將大批財寶送給蔣介石、何應欽、宋美齡、孔祥熙、宋靄齡、閻錫山等人,把這件事情擺平了。

孫殿英盜掘慈禧墓之後,曾辯解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他還列出了自己盜墓的“好處”,為滿清入關時候殺害大批漢人,並對名士開棺戮屍的事情報仇。同時將被滿清搜刮的陪葬財寶發掘出來,活躍市場,豐藏國庫。馮玉祥也認可孫殿英的說法,說“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

當然,孫殿英這種說法本身也只是他為自己辯解的藉口。至於明朝十三陵,在北京昌平,距離孫殿英的駐地還比較遠,孫殿英想挖也挖不到。再說明朝皇陵財寶沒有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那麼多,孫殿英一旦挖了,就成為民族罪人。從江湖義氣角度,他可能也不敢隨便幹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


巴山夜雨涮鍋


孫殿英,孫大麻子,號稱盜墓將軍,這貨專業盜墓幾十年,慈禧老佛爺的墓都是他挖的那麼此人為什麼不敢動同在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呢?

首先,明十三陵人多

孫殿英雖然是個無恥敗類,但是在亂世之中能成一方軍閥,此人的觀望時局,趨利避害的能耐當屬一流。當時明十三陵在比清東陵更要靠近北京市區,人多啊,不像清東陵在山區,盜墓畢竟是個不光彩的事,如若在人多的地方公然盜挖明十三陵,引發民怨,那他孫大麻子也就算到頭了,不僅百姓們不會看得起他,他的上司估計也會揍他,畢竟眾怒難犯啊!

其次,孫殿英知進退

孫殿英知道自己再怎麼亂來,也得有個度。這個度就是他是誰的人?1928年,孫殿英接受蔣介石的招安,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所以他是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那麼北伐軍的宗旨是什麼呢?“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於是孫殿英東陵盜寶還可以說是驅除韃虜,那他去明十三陵算什麼了,那就是與“恢復中華”相抗,是為國賊,天下共殺之,蔣介石也不會放過他,關於這點他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於是明十三陵就幸運的躲過了孫大麻子。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