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中國有一句俗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意思是自己雖然沒有親自參與,但是對某件事情還是要負一定的責任。那麼這句話中包含的歷史典故是什麼呢?

“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東晉時期,門閥的力量非常之強大。司馬睿剛剛來建業的時候只是一個外來戶,江東門閥林立,誰也不把司馬睿放在眼裡。司馬睿後來被承認離不開王導和王敦在背後做推手。司馬睿後來登基稱帝,即晉元帝。此時以王導和王敦為代表的琅琊王氏如日中天,隱隱之間甚至可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當時王導主內,王敦主外,整個東晉形成“王與馬(琅琊王氏與司馬氏),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此時皇權已經被壓制得相當厲害,司馬睿想要打破這個局面。於是他提拔劉隗、刁協等人為自己的心腹,好稍稍牽制住王家。這一步如同點燃了炸藥桶,王敦本來就有不臣之心,感受到威脅以後更是先下手為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舉兵造反。

王敦舉事的時候,還在建業的王導就倒了血黴。劉隗建議司馬睿殺掉朝中的王家人,斬草除根。王導以進為退,主動帶著人來到皇宮請罪。這個時候他正好遇到一個人進宮。

“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這個人叫做周顗,字伯仁。也就是那個“由我而死”的伯仁了。王導看到周顗,對他苦苦哀求:“伯仁,我們上百口的性命全仰仗你了!”周顗卻像沒聽到一樣,直接進宮頭也不回。但是周顗見到司馬睿以後,言辭懇切地勸說他放過王導。司馬睿也同意了他的建議。

周顗喜歡喝酒,喝得大醉才出宮門。這個時候王導還在宮外等待,再一次求他在司馬睿面前說話。周顗還是顧左右而言他。等他回到家裡,怕司馬睿反悔,又上書給王導求情。王導則根本不知道這些事,還以為周顗見死不救,心中產生芥蒂。

“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司馬睿平定不了王敦,只好向他求和。王敦更加得勢。他為了進一步專權,開始殘害忠良,樹立黨羽。王敦和王導商量:“以周顗、戴若思的人望,應該可以做三公。”王導因為痛恨周顗,不做聲。王敦接著說:“不當三公,讓他們做尚書令與僕射怎麼樣?”王導還是不做聲。王敦說:“既然這樣,那就殺了他們吧。”王導從始至終保持沉默。最後王敦把這兩個人殺掉了。

“伯仁由我而死”是什麼意思?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啊!

後來王導無意間找到周顗為他求情的上表,才知道自己錯怪了他。王導痛哭著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所以說,做好事一定要讓當事人知道啊。

參考文獻:《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