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化能源 循環產業衍生新的盈利增長點

□本報記者 黃鵬

記者近日在嘉化能源調研瞭解到,依託“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化工循環產業鏈,公司業績避免了跟隨油價漲跌而大幅波動以及日益增加的環保壓力,並衍生出磺化醫藥產業鏈,開闢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資源循環利用

近年來,原油價格波動劇烈,不少化工企業業績大幅波動,而嘉化能源是個例外。財務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以及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3.85億元、33.91億元、45.03億元、55.76億元和4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32%、0.18%、32.79%、23.82%和4.51%;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34億元、6.3億元、7.45億元、9.8億元和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6%、17.97%、18.35%、31.7%和20.32%。

“我們的主營業務是以熱電聯產提供蒸汽為核心的循環產業,資源最大程度得到循環利用,大大降低了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嘉化能源董秘馬現華介紹,公司此前業務是為園區其他企業供應蒸汽為主。2012年,投產國內第一條3萬噸/年對甲苯磺酰氯綠色清潔生產線;2013年,20萬噸/年放空氫氣回收生產脂肪醇(酸)項目投產。公司循環產業逐步成型。

馬現華表示,循環產業分為外循環和內循環。外循環是以蒸汽供熱和基礎化工品業務為核心,園區內所有化工企業通過公共管廊、集中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相連,形成一個生態循環圈。公司所在的嘉興港區形成了以工程塑料、合成橡膠、硅材料、環氧乙烷為主要產品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園區產業關聯度超過90%。比如,我們提供蒸汽、液體三氧化硫和燒鹼給巴斯夫,提供蒸汽、燒鹼、硫酸、氫氣給合盛硅業;提供蒸汽、脫鹽水和脂肪醇給三江化工,然後他們將冷凝水迴轉給我們。這些冷凝水溫度60℃到70℃,比直接加工冷水效率更高。”

內循環是以熱電聯產為核心和源頭,給氯鹼裝置、硫酸裝置、脂肪醇(酸)裝置和磺化醫藥裝置供應蒸汽和電力。同時,氯鹼和硫酸生產的副產品供磺化醫藥和脂肪醇(酸)裝置使用。嘉化能源證代呂趙震介紹,熱電聯產裝置所產電力可供應氯鹼裝置(氯鹼主要成本是電力成本),使得該業務成本優勢明顯;氯鹼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氫氣用來生產脂肪醇(酸),副產品不用排空和汙染;硫酸生產後餘下的三氧化硫和氯磺酸可以作為磺化醫藥系列產品的原料。

馬現華說,發展循環產業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生產成本。以用電成本為例,公司發電成本在0.22-0.26元/度,遠低於2017年浙江省氯鹼工業電價0.57元/度,節約成本總計達1.7億元;同時,緩解了公司的環保壓力。“之前,氯鹼副產品液氯和氫氣被當作廢物處理掉。現在通過園區產業鏈配套設施,液氯通過管道輸送到日本帝人等下游企業;副產品氫氣通過管道銷售給德山化工、合盛硅業等下游企業以實現全部利用。”

新的盈利增長點

嘉化能源副總經理王宏亮說,為處理硫酸生產後餘下的三氧化硫和氯磺酸等副產品,公司開發出磺化醫藥中間體生產線。“磺化醫藥產業鏈為公司開闢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2012年,嘉化能源投產國內第一條3萬噸/年對甲苯磺酰氯生產線;2016年,4000噸/年鄰對位衍生技改項目(BA產品)一期進行調試;2017年,公司出資2.85億元收購嘉化新材料98.3%股權,實施年產3.8萬噸TA系列產品,擴大磺化醫藥產業鏈下游產品規模。項目新增產能為對甲苯磺酰氯3.03萬噸。其中,外售2.2萬噸,其他作為下游產品原料。鄰/對甲苯磺酰胺0.6萬噸,鄰甲苯磺酰胺0.2萬噸,對甲苯磺酰胺0.5萬噸以及對甲碸基甲苯0.3萬噸。截至目前,嘉化能源磺化醫藥主要產品包括對甲苯磺酰氯(合成泰諾福韋)、對甲碸基甲苯(合成甲碸黴素)、鄰硝基對甲碸基甲苯(合成BA原料)以及鄰硝基對甲碸基苯甲酸(BA,甲基磺草酮中間體)。

新時代證券指出,近年來,磺化醫藥系列產品在下游藥物應用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比如,PTSC大量應用於抗艾藥中間體生產的原料;MST大量應用於獸藥中間體生產的原料;OTSA大量用於不溶性糖精及磺胺類藥物中間體生產的原料等。PTSC方面,環保政策趨嚴,眾多不達標的磺化類中間體裝置被關停,PTSC及其衍生物價格大漲,同比漲幅在40%左右。嘉化能源工藝逐漸成熟,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具備領先優勢;MST作為PTSC的衍生物,市場需求量在1萬噸左右,單價約5萬/噸。財通證券指出,BA主要為先正達定製,是全球第七大除草劑產品、玉米田第一大除草劑——甲基磺草酮的重要中間體。甲基磺草酮2016年全球銷售額達4.89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原藥價格在23萬元/噸,同比上漲87%。

王宏亮說,國內生產磺化醫藥系列產品的生產廠家不多,嘉化能源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生產商,經營該系列產品已有50多年曆史。同時,業內企業通常只生產其中一種或數種產品,並圍繞相關產品在產業鏈上展開競爭,而嘉化能源沿著產業鏈延伸多產品生產。“另外,國內採取傳統間歇工藝生產的企業,因成本與環保劣勢,多數減產或停產。而嘉化能源通過自主創新,以及十多項發明專利核心技術的支撐,實現了連續化大規模生產,生產成本低於同行業,從工藝源頭上降低了三廢排放,在行業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馬現華表示,根據計劃,3.8萬噸TA系列產品2018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行,2019年達產;BA產品2018年通過認證,2019年一期放量,2020年二期建成投產放量。“隨著產業鏈的逐步打通,疊加環保監管趨嚴導致供給減少,以及中間體下游需求快速增加,公司業績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