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记者12月21日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城六区及通州将有1141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目前,除了通州区仍有16条背街小巷在进行最后收尾之外,其余已全部完工。

检查发现问题2000余处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的1141条背街小巷中,核心区占了615条,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则共有526条。核心区背街小巷将逐条验收,验收合格的背街小巷还会对外公示。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大佛寺东街整治后的街面。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其中,东城三眼井胡同、沙滩北街、草厂七条、大佛寺东街、藏经馆胡同;西城区小石碑胡同、光明胡同、铁树斜街、寿长街二条、柳巷北分岔等一批街巷已经率先集中连片整改完成。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大佛寺东街整治后的街面。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大佛寺东街上的便民菜市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城市管理委已经对2230条街巷展开了大检查,发现问题2000余处,立即要求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目前,整改率达99%以上。下一步,将按照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验收办法,对核心区背街小巷逐条开展验收。凡是达标的街巷,将由街道向区级申报,各区自验合格后,报送市级统一验收。验收合格的背街小巷,还会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每条街道配备责任规划师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完成整治的背街小巷为市民群众腾出了公共空间,增加了服务设施,提升了绿化景观,恢复了胡同肌理,展现了古都风貌,切实改善了群众身边环境。

记者了解到,此前,曾有市人大代表提出,为了防止出现“千街一面”的问题,在街区设计时建议尝试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的景观。

对此,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背街小巷开始整治前,特意从街巷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出发,依据历史文化街区和非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同要求开展设计。每个街道都配有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责任规划师要在进行背街小巷设计之前,反复走访群众和沿街单位,收集辖区内的需求,最终形成的街巷设计方案还要在街巷内公示,以最大范围内获取辖区公众的认可。

街巷长、小巷管家作用大

截至目前,全市共在1.9万余条大街小巷选派街巷长1.6万余名,在街巷的显眼位置悬挂起街巷长公示牌2.33万块,同时招募小巷管家3万余名。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钱粮胡同西口张贴着街巷整治提升公示牌。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今天上午,记者在东城区大佛寺东街看到,这条街的入口处张贴着“环境整治提升公示牌”,上面还有街巷长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这条街以前存在着拆墙打洞、乱堆乱放的现象,由于这条街是居民居住和商业经营混合的区域,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没有“一刀切”地关停撤并,而是分类设计、升级。

景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贵权介绍,街道挨家挨户走访,根据房本上的房屋产权性质分类疏解,如果是民居则按照老北京房屋的外观进行恢复,如果是商业区域则按照功能进行区分升级。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巷长、小巷管家和准物业的推行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是“精治、共治、法治”理念的具体化措施,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强化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巷管家讲述西海东沿如何治理停车乱象

今天上午9点半,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员张文宝准时出现在西海东沿,一边走,一边用笔在纸上记录着车辆的停放情况。

2017年4月,张文宝成为了西海东沿的“巷长”,这项工作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别看西海东沿只有短短360米,去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数了数,一共有170多个地锁。”张文宝回忆说,密密麻麻的地锁沿着西海的湖边一溜排去,凡是有点空地儿的地方,肯定安个地锁。

不仅如此,西海东沿岸边还是钓鱼爱好者的聚集地,每天至少有七八十人搬着小板凳坐在岸边。

北京1141条背街小巷月底前完成整治

西海东沿街巷长进行日常街面巡查工作。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今年六月,我们开始对什刹海的私自垂钓进行治理,每天成群结队来岸边钓鱼的人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又同时对私装的地锁进行了拆除。现在看看,胡同中已经见不到一个地锁了。”张文宝说。

“我们已经对胡同居民进行了摸底,西海东沿共有36户人居住,而胡同中已经梳理出70个左右的正规停车位。”张文宝说,明年,西海东沿的停车将由专业物业进行统一管理,只有户籍人且必须在这条胡同中居住,才能办理这条胡同的停车证,否则将不允许在这条胡同停车,预计还能腾出3.5米宽的路面用于行车和行人通过。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影 侯少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