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撰稿 | 劉惜墨

製圖 | 王思程


坐在新經濟100人面前的趙影,是兩個女兒的媽媽,穿著考究,紅色小洋裝搭配黑色皮鞋,妝容精緻,塗著車釐子色指甲油。

2016年,放棄銀行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趙影做起了社群電商,每天在微信上發產品鏈接,維護好友關係,月收入超過十萬元。

她背靠的平臺叫做「有好東西」。

有好東西是陳郢於2016年創立,定位是中產家庭消費的社群電商。目前覆蓋華北、華東、華南片區,月銷售額8000萬元,客單價100元,平均月復購率5次左右。

趙影是有好東西的「甄選師」,大約有4萬多名類似趙影的用戶在平臺上做這件事。他們是平臺流量的抓手,平均一位甄選師擁有100來名微信群用戶,他們將有好東西平臺上的貨推送到群裡,促成交易。

有好東西負責供應鏈、技術、倉配物流、售後服務等,甄選師則端著刺刀衝在前面,斬獲著平臺銷售業績。

這是一家典型的社群電商公司,2018年有好東西又孵化了社區團購十薈團。在互聯網公司獲客成本居高不下,陷入增長焦慮的時候,社群,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微信群,成為創業者眼裡的流量窪地,價值尚未充分挖掘。這兩三年,社群電商逐漸興起;2018年,社區團購爆發。

這些公司有最好的榜樣——拼多多。這家成立不過三年的公司,利用微信社交紅利異軍突起。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連續12個月成交總額達到2621億,年度活躍買家3.44億人。

很多創業者相信,微信生態裡,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才是趨勢。基於社群的新流量分發模式,能再造一個拼多多式的神奇故事。

有好東西也不例外。它現在拼命做的事是,在這場流量戰爭中站在第一梯隊裡,並且堅持到最後。

1

-流量戰爭:獲取第一批用戶-


一直在摸索、試錯的創業者陳郢,在看到社群電商這個模式時,眼前一亮。

「我覺得這個模式最有可能重構整個零售生態體系。」有好東西創始人兼CEO陳郢戴著黑框眼鏡,不苟言笑。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陳郢一頭扎進蘇北農村,一紮就是兩三年,他做過農村電商,也做過幾百個縣城的微信公眾號,與農民打交道很有經驗。


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有好東西CEO 陳郢


陳郢決定從生鮮切入社群電商。在農村時,陳郢看到當地有很多好的產品並沒有機會流通到外地,他覺得這是個機會。

社群電商的模式裡,關鍵一環是社群群主。群主是意見領袖,很多暢銷品通過他們引爆。在有好東西平臺上,這些群主叫做「甄選師」,她們推銷商品,並獲得提成。

有好東西BD負責人黃幫清楚記得他撬動的第一個甄選師。

有好東西的第一個SKU是產自湖北秭歸的橙子。黃幫盯上一位意見領袖,連續拜訪兩三個月,希望說服對方在她的群裡推銷秭歸橙子。對方每次都拒絕了,甚至不願意品嚐他們的產品。2016年春,某個週六晚上,黃幫收到微信消息,對方鬆口了,願意品嚐橙子。

黃幫連夜開車將橙子放在她的車庫裡。接下來,一百多箱橙子被一搶而空。這位意見領袖也成了有好東西第一位甄選師,在早期一度貢獻了有好東西80%的銷售額。

有了標杆,後面再找甄選師合作,不再是蒼白的遊說。

開頭提到的趙影也是有好東西的第一批種子甄選師,她與有好東西當時的運營負責人常青同住一個小區。讓常青對趙影產生興趣的是,後者日常運營一個兩百人的群,每次拼單參與人數過半。

趙影一開始建群是為了賣桃子——她父母在北京平谷種桃,不打藥,不用膨大劑。後來,又開始賣同學家的獼猴桃、草莓。「大家樓上樓下的,她們能看到我家孩子吃什麼,信任感比較強。」趙影告訴新經濟100人。

她所在小區位於北京朝陽區太陽宮,附近二手房均價約10萬元/平方米。趙影和她的群友,生活條件優越、關注食品安全、對價格不敏感,正是有好東西的目標用戶。

在運營自有的業主群時,趙影也有痛點:

產品品質不能百分百保證。自家的桃子可保證不打藥,但遠在陝西同學家裡的產品,只能靠熟人關係做背書,沒法親自驗證。

沒有工具,對賬困難。收費是每個人私信紅包,在群裡接龍報帳,很多時候接龍名單有一百多個,挨個核實費時費力。

沒有售後服務。用戶收到水果是壞的,趙影自己掏錢賠償,不好意思向同學提及。

常青將秭歸橙子推給趙影,第一批貨就在趙影的群裡得到好評。

在成為甄選師後,趙影必須走出鄰里關係的舒適圈,拓展自己的客源。

趙影加了各種各樣的寶媽群,有育兒的,有二手物品交換的。她認為二手物品群最好用,可以肆無忌憚地加人,以很低價格賣自己的東西,藉此認識很多客戶。

有好東西也有一些漲粉技巧的培訓,摸索了一陣子之後,趙影發現,陌生人之間信任感不強,成交率低。最高效的方式是讓粉絲轉介紹,有熟人背書,成交率會大大提升。有一位粉絲曾經一口氣給趙影拉來150個優質客戶。

趙影一般是在每天早中晚三個時段,發佈有好東西新產品鏈接,以及自己的體驗。如果遇到秒殺、滿減活動,發佈頻率會更高一些。

甄選師並非只是簡單發佈鏈接。趙影每天都要梳理客戶,她給客戶打了不同標籤,喜歡燕窩的,遇上燕窩特賣就私聊推送。很久沒有下單的客戶,需要主動問問近況,激活一下。購買體驗不好的客戶,更需要時常交流,每次秒殺活動都要告知,爭取讓客戶對平臺印象有所改觀。

趙影目前運營的群用戶約1500人,另外還有2000來個單獨的微信好友。她平均每天有60-70單訂單,按照客單價100元來算,每天流水是6000-7000元,她可以從中分得6%-12%提成。

如果按照這些數據來算,趙影一個月收入不過三四萬元,那十多萬的收入是怎麼來的?

這就涉及流量戰爭的升級:甄選師的裂變式增長。

2

-流量戰爭--社交裂變-


常青向新經濟100人介紹,直到2018年初,有好東西甄選師主要增長方式是自由裂變——甄選師推薦其他用戶加入甄選師行列,佔比80%。

為此,有好東西設計了一套機制來鼓勵裂變:

會員綁定製。一旦用戶在一位甄選師處發生交易,這個用戶就是和該位甄選師綁定的長期用戶。甄選師不用擔心自己的用戶被撬走,有好東西平臺也不需要為重複用戶買單,新增的都是新用戶。

推薦裂變激勵機制。有好東西採取了推薦機制,甄選師推薦了新的甄選師之後,平臺按照下級銷售提成的10%-40%給予獎勵。

假設一件T恤100元,甄選師A賣出一件,獲得6元至12元的提成;同時,甄選師A推薦的甄選師B也銷售出一件,獲得6至12元的提成。平臺就會額外給A 0.6到4.8元不等的激勵。不過B再裂變了C,那麼C的提成激勵只和B有關,與A無關。

有好東西市場負責人侯泓杉說,為了增加甄選師數量,很長時間裡裂變激勵是40%,這些都計入營銷成本中。目前有好東西營銷成本控制在10%左右,其中有20-30%是推薦收益,70-80%是銷售佣金。

2018年初,加快甄選師擴張速度,有好東西推出會員卡。普通用戶199元即可成為平臺VIP會員,即V0級甄選師,擁有購物返利和銷售提成的權益。甄選師最高級別為V6,是銷售和服務能力最強的甄選師。每級別提成比例不同。

目前,會員卡的推出讓甄選師數量每月增加1萬名。

甄選師的維護和擴張是技術部門的一項核心任務,有好東西技術負責人孟凡偉向新經濟100人介紹,整個後臺甄選師的服務節點有30多個,穿插在甄選師從V0到V6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包括培訓課程自動推送、級別自動升降等。

甄選師從V0到V1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成為V1才算得上是一條真正的流量分發渠道。在這一階段,有好東西採取技術手段自動篩選,晉級概率大概是20%。V1以上的甄選師能獲得更多一對一指導。

趙影裂變的甄選師,已經有300多人,其中V5、V6級別的也有十幾位,所以她才能獲得比其他甄選師更多的推薦收益。兩年多來,趙影最有成就感的是,她裂變的甄選師,有的實現了經濟獨立,改善了家裡的經濟條件。

趙影的煩惱主要集中在產品上。例如有時候用戶質疑,某樣產品其他平臺賣得更便宜,或者某批生鮮集中發生投訴,這讓趙影焦頭爛額。

「每賣出一單,都是在積累或者消耗我的信譽。」她一般先自己消費體驗,再推薦到群裡。這兩年,她在有好東西上累計消費了11萬元。

流量戰爭最終比拼的還是供應鏈——沒有強力的供應鏈管理,獲得的流量也不過是一時煙花璀璨,轉瞬即逝。

3

-流量戰爭終局:比拼供應鏈-


有好東西平臺增長的關鍵時刻之一,是2017年3月,上線泰國香水椰青和六鰲蜜薯。

緊隨著是訂單量的暴增,以及甄選師的裂變增長。在此之前,平臺月新增甄選師不過兩三百個,之後當月新增超過一千個。

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有好東西部分產品包裝盒


這讓團隊深刻感受到好產品的威力。目前,有好東西平臺SKU不到400個,寧缺毋濫。有好東西自己的買手叫做「尋味師」,對上新的業績考核是一個月兩三款。

尋味師決定了有好東西供應鏈分數下限,他得負責找到「能讓用戶感知到」的好產品,並且制定整個營銷策略。

劉帥是有好東西尋味師,2016年6月加入。他之前在幾個生鮮平臺做過採購,還在農場種過菜。

尋味師的工資是由底薪和銷售提成構成,尋得一款爆品對尋味師來講具有巨大動力。但打造爆品並不容易,劉帥花費一年時間尋得的一款椴樹蜂蜜,消費頻次太低,購買人次不過5000多次。還有一款花生油,用戶感知不到油好在哪裡,銷量太低,被下架了。

一款爆品的打造,需要一點運氣,更多的是不斷與用戶交流、不斷迭代品質。

而因為甄選師都是質押著自己的個人信譽在做銷售,所以她們都有巨大的動力來不斷反饋產品的改進意見,幫助尋味師們更快更準地發掘用戶需求。這是有好東西「甄選師-尋味師」雙核模型的核心引擎。

劉帥最近尋得的爆品是帶魚。新經濟100人在平臺上看到,8噸帶魚兩小時被搶購一空,連續幾周每週上新一次,都是很快售磬。

這款爆品的打造,是跟隨著用戶的吐槽升級的。

有好東西有多個用戶群,尋味師經常在群裡與用戶溝通、改進產品。最開始的帶魚,有用戶反映包著帶魚的冰塊太厚,平臺就整改成一點冰都不帶。接著,用戶反映,烹飪帶魚時處理內臟太噁心,平臺又推出去頭去尾去內臟去魚鰭的帶魚。

第三代,就是劉帥推出的、只截取肉最厚實一段的帶魚。這對平臺流量的要求很高,如果量不大,沒有人願意和你合作。

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第三代帶魚示意圖


劉帥告訴新經濟100人,現在正在研究第四代去骨帶魚,因為吃帶魚最麻煩的是去刺。

儘管這種做法推高了成本,但利潤空間也很大。「如果只做普通帶魚,和超市沒有任何區別,那我們根本沒有競爭力。這樣一調整,品質高,客戶認可。」劉帥說。

超市帶魚15元1斤,有好東西帶魚50元1斤,2斤起賣。

目前,有好東西帶魚是直接與加工廠對接,帶魚從舟山整車拉到北京來。未來,劉帥希望自行採購帶魚原料,這樣成本還能降低一些。

直接掌握生產源頭,是把控供應鏈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有好東西與湖南、四川、雲南若干地區的果園直接對接,包括橙子、石榴、百香果、火龍果等幾十個品類。

有好東西還推出自有品牌。劉帥負責的一款自有品牌醬牛肉,49.9元200克,已經獲得超4萬人次購買。

有好東西的SKU主要由美食、生活、跨境三部分構成,美食和生活品類中自有品牌佔比30%-40%,銷售額佔比45%。

以劉帥為代表的六十多名尋味師蒐羅彈藥,四萬甄選師在市場一線衝鋒,有好東西供應鏈負責人任迎軍帶領一百多人負責倉配部門,則保障彈藥輸送,整個鏈條的流暢運轉。

目前,有好東西生鮮品類週轉天數是1到5天,冷凍品是15到20天,常溫品(例如家紡)20天左右。通常產品24小時內送達率為99.98%。

筆者在有好東西上買過多次產品,一般當天下單,第二天送達。只有最近購買的某品牌自加熱小火鍋是隔天送達。任迎軍解釋,這屬於他們剛嘗試的第三方一件代發服務,針對的是標準化程度比較高、配送物流難度不大的品類。

任迎軍四十來歲,皮膚略黑,手掌粗壯,一身卡其色寬鬆衣服,彷彿隨時準備衝到前線作戰。他之前在阿里生鮮做供應鏈,2017年7月加入有好東西。

上任之後,任迎軍第一件事是說服陳郢自建倉庫。

有好東西以生鮮起家,當時生鮮SKU佔比高達40%,銷售額佔比60%。而生鮮對倉配能力要求極高,很多時候配送前需要二次質檢。交付給第三方倉配,用戶容易收到爛掉的水果蔬菜,配送也不及時,24小時內到達率只有95%。

有好東西現覆蓋華北、華東、華南等片區,在北京自建兩個倉,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在無錫也自建倉庫。

即使再小心,生鮮也難免出現損耗。新經濟100人曾看到有好東西群內有用戶抱怨收到的秋葵發黑。這種情況,一般通過售後給予用戶一定的優惠券補償。任迎軍說,目前有好東西庫內損耗不足1%。

4

-邊界重疊的新零售戰爭-


損耗、履約、營銷市場費用、毛利率等等這些關鍵數據,每一個指標都關係著平臺的生死。在這場流量戰爭中,必須像數學家一樣精密計算數字。算不好賬的玩家則中途倒掉。

2017年年中,同賽道的玩家頻頻傳出倒閉消息。當時有好東西也在尋求融資,同行倒閉會讓投資人對整個賽道信心下跌。

並且,高舉高打的新零售項目也風風火火地開展起來,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永輝佈局的超級物種,讓生鮮零售重新煥發生機。

在資本賦能下,盒馬們跑馬圈地,留給有好東西的時間並不多。

「最擔心的是小盒馬的出現。」黃幫皮膚略黑,嘴角一溜火燎泡。他從2012年追隨陳郢,是有好東西元老級員工。

他認為,盒馬供應鏈厲害,如果能實現30分鐘送貨到家,覆蓋小區周邊,那優勢就太明顯了。

競爭激烈,有好東西必須矇眼狂奔。

2018年初,除了實行VIP會員銷售,有好東西還單獨建立一個BD部門,由黃幫帶隊,精準拓展大客戶。

與自由裂變的需要培養的甄選師不同,大客戶多以團隊形式出現。比如幾十人組成的團隊,每個人下面有上百個代理,且擁有成熟的微信銷售經驗。

要撬動這樣的人,並不容易。

「你需要先讓他抽一些資源做小範圍試水,並且幫他定製運營和銷售計劃。」黃幫說。一旦他覺得有利可圖,對自身信譽又是加分項,才會放棄原有的合作伙伴,加入有好東西。

個性化定製,意味著無法迅速鋪開,BD部門不僅要有拓展的能力還要有運營、營銷等技巧,速度比較慢。目前這個團隊只有四五人,黃幫介紹,他們最近1個月拓展了1000個成熟甄選師。

除了快速奔跑,陳郢還在時刻關注社群電商的走向,不能對新機會視而不見。2018年5月,有好東西孵化了社區團購公司十薈團。

社區團購模式的優點是:

以地理位置為中心,由熟人拉新,解決流量問題。

採用預售模式,降低庫存損耗。

集中配送或自提,降低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

綜合成本下降,用戶可享受優質低價的產品,形成良性循環。

有好東西目前佈局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十薈團切入三四五線城市,兩者互為補充。十薈團早期部分供應鏈由有好東西承接,可以迅速起步。

十薈團CEO王鵬告訴新經濟100人,十薈團聚焦在社區家庭消費的三五十個品類上。但是南北方品類差異大,需要運營人員根據當地消費習慣制訂產品組合策略。十薈團每到一個新城市,先去當地的批發市場、水果店、菜場、超市甚至競品那裡瞭解當地用戶的消費特點。

由於有好東西在供應鏈上的積累,十薈團有近一半的產品供應鏈與有好東西共享,其中包括30%的產地直採和20%左右的全國地標性標品,本地的區域化直采采購佔了另外一半。

其實在十薈團成立前,社區團購模式已經在長沙等地玩得風生水起。而後各地同類模式公司如春筍紛紛露頭,迅速成為2018年資本追逐的熱點。

阿里京東遇流量天花板,“社群”新流量窪地能否治療大佬的焦慮?


十薈團由王鵬帶隊,迅速殺進戰場。王鵬之前在愛鮮蜂做負責運營和營銷的高級副總裁,更早之前曾創立團購網站go.cn, 一度擠進團購網站前十。

分別以南京、天津為據點,十薈團在南北兩地試水。王鵬本來打算3個月將2個據點市場打透,但資本助燃下,戰爭白熱化,大家開始拼地盤擴張速度。

2018年6月底,十薈團在打響南京、天津的閃電戰之後,在兩城市周邊半徑200公里作戰圈內,開展空陸阻擊戰。

空軍佔領各地主流媒體,進行信息轟炸,覆蓋50%用戶群體。緊接著抽調精銳部隊進行精準地推,通過高佣金、高轉介紹的激勵模式,以及產品試吃模式,吸引合夥人。

「揚州開城第一天,十薈團拿下30%的市場份額。」王鵬瘦瘦高高,因為常年奔波,腸胃不太好。

5個月,十薈團進駐南京、天津、揚州、唐山、無錫等12個城市。

佔領區戰況依然膠著。

「今天你上一個新品,他看到後也立刻上,而且還比你便宜1塊錢。本來是盈利的模型,資本加入後,就變成賠錢的了。」王鵬表情嚴肅。

「未來還會拼誰的錢多、資源多,然後行成壟斷,再調整盈利模型。」

千團大戰下,十薈團所代表的社區團購模式,註定要比有好東西的戰鬥更慘烈。

2012年,陳郢剛進入蘇北農村時,試圖用公益的方式打造農村電商,讓農村老百姓買到低價優質的產品。十幾個人團隊,在農村開了一家樣板超市,當地人笑道:「不是騙子就是傻子。」

蘇北的冬天很冷,陳郢常常晚上睡不著,一個人出去溜達。外面一點光都沒有,陳郢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黑色冰原裡,孤獨又迷茫。

2018年,有好東西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十薈團也獲得1億元人民幣融資。

站在流量窪地裡,這一次,陳郢看到了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