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隋唐时期可以说是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出了许多被人们熟知的英雄形象。说起来,许多人都是靠自己的英勇或者武艺高超亦或是靠自己的智慧出名的,但是这个人可谓是其中比较独特的,虽然他是一个将军,但是他不是因为自己的战斗力高而出名的,而是因为他的老实和纯良被人们所熟知的。他就是李勣。说到李勣大家或许都不太熟悉,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他。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我们可以发现他原来不姓李而是姓徐,他家也是当时的富户,他的家庭富裕到什么情况呢?据悉家里的仆人都有上千余人。但是与我们通常所想象的古代有钱的大户人家大多刻薄还会欺负穷人不一样,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他家是很少见的心地善良的有钱人。他父亲看到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会热心的去帮忙,也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因此他家在当地的名声也很好。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然也养成了李勣他高尚的品格,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看到天下已经陷入了一种混乱的局面,于是就决定出去闯荡一番。按照现在的时代看,十七岁还是未成年人,但是他十七岁时就已经出去闯荡,可以看出他也是心怀伟大抱负的。当时掀起了农民起义的高潮。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瓦岗军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度拥军十万之多,差点就控制了河南全境,成为隋末农民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但是瓦岗军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当时附近失地农民或是亡命之徒。

李勣家里可是“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他本可以守着这样一份诺大的家业安稳的过日子。但是他没有,目光敏锐的他知道,在这样一个乱世当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与其被历史大潮所淹没,不如主动投身。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李勣也就加入了瓦岗军,他一开始是投奔了翟让。翟让一开始是一个喜欢抢劫普通百姓的人,但是在李勣抢普通百姓还不如抢商人来钱快的劝说下翟让便开始抢劫富人。而后靠着抢商人积累起来了一大笔财富,而后翟让的部下也逐渐壮大到了一万余人。翟让发展的如此迅速,这和李勣的建议是分不开的。因此这个李勣也就是徐世勣也就被《隋唐演义》塑造成类似诸葛亮这样的瓦岗寨第一军师的形象,是瓦岗军中最聪明的人。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但是“鸟选良木而栖”人也是如此,在那样的乱世下,更要会站对队。李勣就是当时很会站队的人,他本来是翟让的嫡系,但是当翟让与李密发生内讧时他果断站在了李密这边。后来,当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李勣就随李密一起向李渊投降归附与唐朝,而后成为了李世民的一员骁将。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再归顺的时候,李勣并不贪功抢献所辖之地,而让李密自己亲自献上,因为被唐高祖李渊誉为“纯臣”,并授予黎州总管,封萧国公,赐姓李氏。不久之后,李密因为谋反被唐高祖所诛杀,李勣不避嫌,反而大放悲声,请求要将李密厚葬,并且一直帮忙忙前忙后直到丧事办完。其仁义,深为李渊父子所赏识。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在李勣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治军严明、刚正不阿、多谋善断,立下了许多卓越战功。他不仅战功卓著而且为人谦逊谨慎,忠诚仁厚。每逢打了胜战,他都把功劳归于别的战士,从不贪功。每次得了金银珠宝,他也都全部分给将士,从不自己私自吞贪。平时作战、参政都是忠心耿耿,深得李世民的倚重,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一。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649年,李世民病重,眼看不治,临终前还不忘留下最后一道密令,诛杀李勣。他对皇太子李治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将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也就是在李世民看来:“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李治对他没有什么恩惠,这很危险。因此,他要预先将李勣贬谪为外官。当李世民死后,再有李治对他升职。这样以来李治就对李勣有了恩惠,李勣也会对李治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地效忠他。

李世民死前最后一道密令:“此人太有谋略,非杀不可”,他是谁?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聪明,他知道李勣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儿子所用而后一定会造成后患才想出此计。而李勣也如李世民说的那样,非常聪明。在接到贬官的圣旨的时候他也就料到了李世民的用意,连家都没回就直接走马上任了。李勣的神机妙算、卓著军功,以及为人忠厚也为历代群众所喜爱和传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