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七篇:大秦帝国千年凤凰涅槃史

大秦帝国在嬴政灭六国之前,

历经千年

本文讲诉这千年里大秦帝国凤凰涅槃的过程。


一、秦襄公,马革裹尸终成奴隶到诸侯


秦朝的祖先是商朝贵族,在武王灭商后,随之衰落,后来三监叛乱,秦祖先参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定后,沦为周的奴隶。

一直到周穆王时期,嬴造父善于驾车,帮助穆王平定东夷徐国徐偃王谋反,被封赵城(今山西境内),自此嬴姓也叫赵氏,赵氏族人一支留在山西赵城继承赵氏大宗,另一支迁居到甘肃境内,继承嬴姓的大宗,两支独立发展,秦赵一家由此而来。

嬴姓一族,嬴非子善于养马,得到周王的赏识,被封秦地(天水),嬴姓开始立国,成为周的附庸,摆脱了奴隶的身份,开始较为独立的发展道路,势力开始从甘肃往关中靠拢。

嬴姓一族一直为周守卫西北,保护宗周关中的安全。

到了周厉王时期,无道,国人暴动,西戎发生叛乱,杀死了嬴姓大宗,嬴姓遭受重创,宣王让小宗非子曾孙秦仲继承大宗,继续同西戎作战,秦仲后来死于同西戎的战斗中,宣王给了秦仲五个儿子七千兵卒,继续同西戎作战,打败西戎,长子被封为西垂大夫,是为秦庄公,后来也在同西戎作战中牺牲。

庄公儿子襄公很具有政治敏感性,在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主动勤王,拥立平王,和卫国、晋国、郑国一起保护平王东迁,因功被封为诸侯,并且封秦岐山以西实际上被戎人所控制的土地,虽然未得其实,但是自此成为独立的伯爵诸侯国,并且名义上拥有岐山以西的广大土地,为秦的强大之路指明了方向。

此后,秦数代君主为了岐山以西的广大土地而奋斗不止,包括襄公在内的数位国君都死在同西戎的岐山以西控制权中,不断地向西推进秦国的势力范围。

秦嬴一族从奴隶到诸侯之路可谓是建立在祖先的马革裹尸之上的。

二、秦穆公、并国十二称霸西戎


秦国从襄公虽然一直不断推进势力范围,但是真正巨大突破的在穆公时期。

穆公时期,任用百里奚和蹇叔等人,发展经济,骊姬之乱后辅助晋惠公和文公,和惠公文公结为亲家,史称秦晋之好。

本想借机控制晋国,可惜被惠公爽约,文公借力穆公阻挡了楚的霸业进而成就了晋的霸业,在晋文公在世的时候,没能讨到便宜。

在晋公文去世后,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在晋文公和郑文公新丧期间,任用百里奚和蹇叔的儿子孟明视等人越过晋境打算联合郑国驻扎的秦师突袭郑国,被放牛大叔玄高用计退师,回师途中在崤山被晋主帅先轸打了伏击全歼,主将被俘虏,秦穆公染指中原的梦想破灭。

秦穆公东进受阻,只能向西发展,任用在西戎当大臣的由余当谋士,灭国十二,辟地千里,称霸西戎,东方受阻,西方获得重大突破,被周王封为西方诸侯之伯。史称“襄公有其名,穆公有其实”。

此后,由于晋国称霸中原百年,秦国为了东进,联楚攻晋,但是一直被晋压制,秦恒公时期麻隧之战被晋打败,彻底被晋打压了气焰,好几代没缓过来。尤其是春秋双碧之一的晋悼公,天纵之才,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独一无二的霸主,秦国只能重修秦晋之好,被晋压制着走完了春秋。

三、秦孝公、商鞅变法一超多强


进入战国后,晋终于三分了,压在秦国头上的大山终于倒塌了,但是霸主的游戏并没有结束。

晋之后,三分之一的魏开始崛起,魏文侯李悝变法,率先称霸,尤其是吴起阴晋之战五万打败五十万秦军,南边的楚悼王吴起变法打败秦国阻断了秦南下之路,秦国在此背景下步入战国。

魏文侯的霸权和楚悼王的强大是建立在秦国的重创基础上的,尤其是西河产粮之地落入魏国手中,同时秦国被魏国阻断了和东方中原各国的交流,本来就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这下更不受待见了。

秦国目睹魏国的强大,尤其是秦公子连流亡魏国三十年,耳濡目染魏国的变法,在后来回国夺权继位,是为秦献公,回国后积极进行改革,废除殉葬制度,解放青壮劳动力,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往东迁都,表明收复河西的决心,并且在石门之战中打败韩魏联军,为孝公收复河西和孝公变法奠定基础。

孝公继位后,继承父志,深化改革,公元前356年,任用卫鞅,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商鞅两次变法,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制定十二等军功爵制等,使得秦国开始强大,并且在后来魏国因为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后,联合齐赵等军队,打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

经过献孝两代的努力,秦国一举从几近灭国到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四、秦惠文王、灭蜀夺巴居高临下山东六国


孝公去世后,留下了一个路不拾遗,羞于私斗,人人争先的秦国。

惠王继位后,强调依法治国的秦国,此时有两个对法治威胁人,一个人是名义上绝对权威的秦国君主惠王,另一个则是变法的操盘手商君,他们都有可能将依法治国变成以人治国,此时秦国已经完成了变法,商鞅对秦统治阶级的作用就下降了,与此同时反而对统治阶级的地位有冲击,于是惠王卸磨杀驴以谋反罪车裂了商鞅,使自己成为唯一的权威。

孝公在世的时候,夺回了魏占领的秦西河之地,解除了秦卧榻之患。

惠王为了进一步为东进做准备,继续攻打魏国,在黄河以西站稳脚跟的同时,占领了部分黄河以东的地区,建立了东出函谷关的阵地,介于秦的锋芒,山东六国建立合纵联盟,共同抵挡秦东进。

在东方暂时受阻的时候,秦在西方和南方不断解决后顾之忧和开辟生存空间。

在西方,灭了戎最强大的一支义渠,设县,极大地稳定了秦的后方,为秦攻打山东六国解除后顾之忧。

在南方,司马错灭蜀国,同时张仪使楚,以秦国六百里地使得楚怀王断绝和齐国的盟友关系,后秦反悔,双方大战,秦打败楚军,夺取楚的巴中,并俘虏楚怀王,楚怀王客死他乡,秦国灭蜀夺巴,使得秦巴蜀关中连成一片,对山东六国有居高临下之势(西高东低)。

秦惠王在坚持东进的同时,灭义渠解除后顾之忧,灭蜀夺巴同时破坏合纵,为秦最终扫六合奠定坚实基础。

五、秦昭襄王、彻底打垮山东五国


惠王之后,三晋中百年强魏被秦的阴晋之战,齐的桂陵马陵之战已经迁都大梁苟延残喘,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下成为三晋的领头人,齐国经过威宣二王的经营,并且远离秦国,和秦结盟,成为东方霸主,楚国吴起变法,虽然被秦打败,但是并吴越,也算是骆驼一支。其他几个诸侯国,暂时还属于二线。

但是当时这几个一线强国,都在秦昭襄王时期被打垮。

惠王死后,儿子武王嬴荡继位,武王好武,在一次扛鼎的过程中被砸死了,只在位四年,但是在位四年期间,夺取韩国的宜阳,拔出了秦东出函谷关最大的一个障碍,设置三川郡,将韩国一分为二,推进了秦扫六合。

嬴荡死后,在燕国当人质的公子稷(武王弟弟)在赵武灵王的扶持下继位,母亲宣太后当政,就是大名鼎鼎的芈月,魏冉当丞相。

昭襄王继承先祖扫六合的伟大事业,任用白起在伊阙之战打败东进的首要敌人韩魏,杀死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彻底打垮了韩魏。

打完瘦弱的二线,秦国开始对一线强国展开进攻。第一个被打垮的是齐国,不过这不是秦担当主力,但是不乱谁是主力,对秦效果都是一样的。

在齐宣王时期乘着燕王子带之乱,差点灭了燕国,燕昭王在赵武灵王扶持下继位,励精图治,制定与天下共图之的策略,诱使齐灭了宋国,联合三晋和秦等五国,进攻齐国,基本上灭了齐国,虽然齐国后来田单火牛阵复国,但是东帝齐国基本上算是被打垮了,从此一蹶不振。

在韩魏齐垮了以后,将相和的赵国还是很强大,秦昭襄王任用白起对瘦死的骆驼楚国发动攻击,嫣之战打败楚国主力,淹死数十万人,此后不断进攻楚国,迫使楚迁都,不断地进攻下,楚国基本上被打垮。

此时山东六国,韩魏楚齐都被打垮,燕国在昭王之后猜忌乐毅,迫使乐毅出走,也开始走下坡路,不过由于秦燕之间有强赵,所以燕国暂时相安无事,此时山东六国能和秦国一争高下的也只剩下赵国。

由于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强大,赵惠王时期文有名相蔺相如,武有廉颇李牧赵奢等名将,秦赵暂时相安无事,顶多在渑池相会等外交事宜上有摩擦。

秦和赵国相安无事期间,任用范睢为相,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联合齐燕,进攻韩魏楚,韩国迫不得已割飞地上党郡给秦国,上党郡军官不愿意拱手让之,转而投降赵国,终于引起双强秦赵之间的旷世大战:长平之战。

在双方都投入举国之力的情况下,赵国廉颇进攻不利,转而防守,被秦用间,使得赵孝成王任用赵括,双方进行战略大决战,赵括被白起打败,长时间的围困下突破无果,被杀四十五万人,赵国彻底被打垮,不过此后赵国贿赂应候范睢,丢失了一举灭亡赵国的时机,昭襄王还因此冤杀了白起,并且在随后的邯郸保卫战中被赵魏楚三国联军打败,但是依然使得战国后期唯一能抗衡秦国东进的赵国彻底垮掉。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期间,基本上打垮了山东五国,并且远交近攻打破合纵联盟,基本扫除了秦政扫六合障碍。

六、秦始皇嬴政、扫六合


昭襄王在位期间,太子去世,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当上太子后,立了华阳夫人为正夫人,但是华阳夫人一直没有子詞。

商人吕不韦看中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在他的经营下,让异人当了华阳夫人的养子,并且成为安国君的继承人,当时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在赵国期间,娶了吕不韦的爱妾赵姬为妻,生下嬴政。

后来昭襄王邯郸保卫战期间,异人在吕不韦的安排下回国,改名子楚,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改名为讨好华阳夫人,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但是安国君只在位一年就去世了,异人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也是短命鬼,只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儿子嬴政继承王位,年少,吕不韦担任相国,和赵姬有私情,把持朝政。

嬴政当政后,除掉了吕不韦的势力,吕不韦饮毒自杀,软禁了自己的母亲,解除了束缚后,嬴政开始了先祖扫六合的收尾工作。

首先灭亡的是三晋中韩赵,韩国由于地处秦东进的必经之路,而且最为弱小,所以最先被灭,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灭韩国,俘虏韩王安,设韩国为颍川郡。

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一直被燕国屡次乘火打劫,这为秦国灭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秦国也借援燕为借口攻打赵国,赵国虽然苟延残喘,但是在李牧等率领下,坚强抗争,赵国后来联齐未果,并且秦贿赂郭开反间计杀死李牧和弃用廉颇,赵自毁长城,公元前228年,王翦俘虏赵王迁,公元前222年,王贲攻打下代地,赵彻底灭亡。

在灭亡赵后,燕的作用就下降了,秦国开始灭燕之战,燕王太子丹迫不得已,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王嬴政增兵灭燕,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首都蓟(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跑到辽东,后来燕王喜为求和,杀了太子丹,王贲于是率领主力南下攻楚,燕获得短暂的苟延残喘,后来王贲在灭亡楚国后,北上灭了燕辽东残余势力,俘虏燕王喜,燕灭亡。

三晋中,魏是第三个被灭的(赵先被灭邯郸,后灭的代),百年霸主魏国经过连年战争,不断地割地,只剩下大梁附近的一些城池了,在王贲水淹大梁城下,公元前225年,魏王假出城投降,魏灭亡。

秦在灭三晋和燕过程中除了灭赵过程中有些波折,总体上算是很顺利。三晋和燕灭亡后,齐由于一直和秦远交,暂时还不宜动手,南方的楚国成为第五个被灭亡的对象。

在灭亡楚国的过程中,秦受到了打击,因为楚国历史上很狂,地处荆楚,人民都好斗,而且楚国在灭亡越国后,幅员过于辽阔,战略纵深很大,灭亡楚国是一件艰巨的事情。

但是嬴政在灭亡三晋之后,有了一丝骄傲之情,任用二十万大军足以灭亡楚国的少壮派将军李信,弃用需六十万大军才能灭亡楚国的王翦。最终由于孤军深入,被楚国打的打败,李信差点被俘虏,嬴政亲自上门请王翦出马,并且允诺举国之力六十万大军,王翦采用阵地战,几个月和楚军对峙,楚军消耗不起,在决战中项燕被王翦打败,最终王翦俘虏楚王负刍,历时一年多,公元前223年攻破寿春,楚灭亡。

在山东五国都灭亡后,只剩下远交的对象齐国了,齐国一直处于燕灭国战争中没有缓过劲来,但是由于多年和秦结盟,在秦灭六国战争中也置身事外,所以保留了一定的实力,但是由于齐相后胜一直被秦贿赂,极力怂恿齐王建朝秦,不参与秦灭六国战争,也不备修军事,导致拥有七十多城的齐国整体上战斗力很弱,人心不思齐,在王贲灭燕后,公元前221年,从北而下,一直打到齐都临泽,齐毫无防备,在后胜的建议下,齐王建不战而降,最后而死于乡野,是山东六国中最窝囊的一场灭国战争。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起,十年间,灭六国,结束了王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为了表彰自己的功劳,嬴政取三皇五帝的合称,为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