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印度位居南亞———印度洋的中心,為南亞第一大國,歷任統治者深受大英帝國“印度中心”論戰略觀念的影響,有很深的“大國”情結。其第一任總統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中寫道:“印度以它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引動我,我也不相信中間地位是可能的。”尼赫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印度具有得天獨厚的戰略優勢。如果說意大利像只伸入地中海的“靴子”,那麼,印度就好比一個“楔子”深深地插入印度洋;如果把地中海變為羅馬帝國的“內湖”是意大利人已實現過的夢想,那麼,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就是印度人還未達成的偉大藍圖。

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印度第一任總統尼赫魯

生死攸關的海洋利益

地緣戰略利益印度洋與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它是相對封閉的海洋,但它卻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紐帶: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往東進入太平洋,從蘇伊士運河和好望角向西通往大西洋。位於印度西方的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的寶庫和歐洲的戰略側翼,而霍爾木茲海峽則正好扼守著中東石油輸往印度洋的出口。此外,印度洋作為商品運輸的重要通道,對世界貿易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西方國家、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對它的依賴都非常大。據有關數據統計,每年約有6萬艘輪船往返於印度洋上。印度十分清楚,控制了印度洋就控制了這些國家的血脈。

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經濟利益印度洋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2/3、天然氣儲量的1/3、40%的黃金、90%的鑽石、60%的鈾分佈在印度洋經濟圈裡,其它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劃分,印度擁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在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印度沿海的石油儲量豐富,國內約50%的石油與80%的天然氣來自近海。此外,印度95%的對外貿易途經海上,許多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商品都要從印度洋上進出口。切斷印度洋,就是切斷印度的“動脈”。

層次分明的海洋戰略

一是確保內層防區的安全印度防務專家把專屬經濟區以外300海里的海域劃為“完全控制區”,即“內層防區”。在東部包括整個孟加拉灣,在西部和南部包括阿拉伯海和沿海岸線600海里以內的印度洋海域。為加強近海防衛能力,印度不斷加強海岸警衛隊的現代化,擴充其實力,使之在將來能接替海軍承擔更多的近海防衛任務。在這個“完全控制區”內,印度海軍制海的主要對象是巴基斯坦,即在戰時“封鎖它的港口並攻擊它的商船”,切斷巴的海上通道。

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二是取得外層防區的控制內層防區以外300~600海里的海域劃為“中等”控制區,即“外層防區”。該區由遠洋艦隊防守,其任務是:保衛印度的遠海島嶼、海上通道、商船隊的安全,對廣大海域進行“中等控制和監視”,如遇有突發事件,“能遂行海上力量投送任務”,戰時則要取得控制印度洋通道的能力。為了加強海上投送力量,印度成立了兩棲作戰旅和海上特種部隊。在這個“中等控制區”,印度海軍的一個“優先戰略任務”是保衛它的對外貿易,特別是戰略商品———石油的安全運輸。

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印度海軍

三是擴大軟控制區的影響印度半島1000公里以外的其餘部分劃為“軟控制區”。隨著印度海軍裝備了能夠橫跨印度洋的核潛艇和遠洋反潛偵察機,印度防務專家認為,有必要“把海軍實力真正擴展從海灣到好望角的廣大海域”,以為印度遠洋商船護航,併為21世紀駛出印度洋進入世界海域成為世界級遠洋海軍預做準備。為此,20世紀80年代以後,印度海軍有意識地加強了與外國海軍的聯繫,範圍空前擴大。印度海軍的遠洋軍艦不僅訪問印度洋沿岸國家(包括波斯灣、紅海、非洲東海岸和東南亞國家),其國產“戈瓦里”級數艘導彈護衛艦還周遊全球,航跡遍及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四大洲(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各國,以熟悉世界海域,並擴大印度海軍的影響。

印度也有一個“印度夢”——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

雄心勃勃的強軍之路

印度認識到,“海軍是力量的象徵,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就必須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控制印度洋這一戰略目標,因為印度沿海並沒有太多的島嶼屏障,60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又很難處處設防,惟一的辦法是把敵人擋在遠距印度之外。為此,印度把建立一支現代化的遠洋海軍作為實現其海洋戰略目標的主要途徑。

對於進出印度洋的海峽,印度更加意識到它們具有的特殊戰略意義。與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印度洋洋麵遼闊,中間島嶼較少,進出印度洋的海峽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18世紀英國就是通過控制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而獨霸印度洋的。印度防務專家認為,一旦印度對進出印度洋的咽喉要地———曼德海峽和馬六甲海峽能夠實施有效控制的時候,印度洋就回到印度的“懷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