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 舊金山震動隊的logo裡有關於他們所代表的這座城市傳奇歷史和文化的彩蛋,金色的波紋來自於舊金山的起源,19世紀的加州淘金潮。
  • 顛伏不平的金色波紋其實是地震線條,讓人聯想起舊金山從大地震中涅槃重生的燦爛新生。
  • 最後,線條的形狀毫無疑問象徵著金門大橋,舊金山的標誌,灣區文化的符號。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1848年2月,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託的拓荒人約翰·奧古斯圖斯·薩特(John AugustusSutter)的心情夾雜在狂喜和憂慮之間,寢食難安。幾天前的1月24日,他手底下的工頭詹姆斯·馬歇爾(James W. Marshall)在巡視鋸木水車水道時,在水底發現了一枚金子。

縱馬返回薩特的莊園之後,馬歇爾告訴他,金子在河道里裡外外像金色花叢一樣遍地都是。欣喜若狂後,薩特卻很快陷入了沉默,如果漫山遍野都是金子,還有哪個工人肯為全心全意地為他幹活?缺少勞動力,他的“農業帝國”夢無異於一灘泡影。

薩特和馬歇爾私下約定,關於金子的事兩人都必須守口如瓶,讓秘密繼續深埋在美洲河的河床裡。

但金子的神秘魔力就像滾動的河水一樣不可止歇,流言傳向舊金山灣區。3月的一天,一個叫薩繆爾·布蘭南(Samuel Brannan)的商人像著了魔一樣地在舊金山的街道上來回奔走,手裡舉著一個灌滿金沙的容器,大聲喊著:“金子!金子!美洲河裡的金子!”(Gold! Gold! Gold from the American River!)他手裡的那道金色吸引了整個舊金山的目光,約翰·薩特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停了業,海員把船隻拋棄在舊金山灣,士兵離開了營房,僕人離開了主人,湧向金礦發現地。農民們典押田宅,拓荒者放棄開墾地,工人扔下工具,公務員離開寫字檯,甚至連傳教士也拋棄了佈道所,紛紛前往加利福尼亞。在1848年6月時,舊金山一半的房子已人去樓空,兩家報社因排字工人離去和訂戶的離散而不得不停刊。”

19世紀前中期,舊金山只不過是一個港灣村落,人口不過千,淘金的熱潮迅速將人流衝向美洲河區域,整個舊金山一夜之間變成一座“鬼城”。這道奇異的荒涼景色在太平洋的橘色斜陽下看起來詭異而神秘。

金子像黑洞一樣把舊金山的人口吸向加州內陸,而舊金山卻開始逐漸成為淘金潮的一個橋接點。1848年8月19日,東海岸的居民在紐約預言家報上第一次看到了加州金礦的消息。

12月,總統詹姆斯·波爾克向國會確認了傳言屬實。報紙極盡煽動能事,用“隨處可見“,“就像我們這裡地面上的泥土一樣”等字句來描寫西部金礦儲量之豐。1849年,熱潮開始從加州蔓延至全國,大約三十萬淘金者從美國各州和世界各地湧向加利福尼亞。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由於當時連通美國東西部的鐵路還未修建,淘金者要麼坐船環繞兩片美洲大陸,從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北上太平洋進入加利福尼亞,要麼穿越茫茫北美大陸,面臨著缺水、曝曬和迷路的兇險。淘金者們哼著後來被稱為淘金潮聖曲的民歌《Oh! Susanna》,歷經千辛萬苦,荒野汪洋,終於抵達了他們的黃金夢跟前。

淘金潮帶來的船隻、人口和商業需求使得舊金山在短暫的荒涼之後瞬間呈現反彈式的爆發。船帆在灣區層層堆疊,市區的人口一夕之間暴漲,新的教堂、道路和學校相繼建成,政府機構也很快在此落定。

另外,淘金者所需的工具、衣物、日常用品也實現了另一批人的“黃金夢”,比如李維·施特勞斯,1853年,這位德國猶太商人在舊金山創建了牛仔褲公司Levis,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已熟知。隨著美墨戰爭的勝利果實逐漸牢固,加利福尼亞在淘金熱潮中順利建州。1849年到1870年,舊金山的人口從800飆漲到15萬,一躍成為西海岸最大城市之一。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後來,人們把1849年出發的那批外來淘金者統稱為“四九淘金人”(Forty-niners),他們中的大部分其實最終兩手空空,或葬身在漫漫歸鄉路上,成為了傑克·倫敦筆下《熱愛生命》那樣的主人公。

那也確實有人美夢成真了。這一批“四九淘金人”無意中在約翰·薩特破碎的舊夢裡成為了舊金山的奠基人。對財富的渴求塑造了舊金山,如果把貪婪的成分去除,而保留其中的冒險色彩的話,這座城市的建立,如何不像從泥沙中淘漉出黃金那樣熱切而神聖?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19世紀在世界劇烈的震動和變化中熄滅。黃金夢已經隨著舊金山的建成而塵埃落定,20世紀近在眼前,未知的迷霧正從太平洋上飄來。

1906年4月18日,5點13分,晨曦微茫,大半個舊金山還在沉睡。或許有人在半睡半醒間感覺到地表之下像是有列車滾動的隆隆聲響,又或許有人在一陣不詳的驚厥中突然醒來……總之,舊金山在橘色的晨光中開始劇烈地晃動,地殼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時間天塌地陷,隆隆聲響已演變為爆炸。三天的時間裡,所有城區都變得面目全非,隨之而來的大火則將斷垣殘壁一併吞噬,從海上,或者灣區東岸看過去,舊金山像是墜入了一個菸灰色的異世界。

大地震徹底摧毀了剛剛步入20世紀的舊金山,其威力蔓延至俄勒岡州甚至內華達州,導致超過3000人喪生,30多萬人無家可歸。而這樣里氏超過7級的大地震也第一次被人類用相機清晰地記錄下來。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被地震摧毀的舊金山灣渡輪中心


斷裂的舊金山像一根劇痛的神經一樣牽扯著全美國。在東岸,報紙渲染悲苦,寫下“焦土之城,世界的悲嘆”(a blackened, ruined thing, the pity of the world)這樣的哀悼。餘震緩慢消散之後,大火對於城市的破壞尤甚,由於地表管道大量破裂,全市只剩下零星幾個消防栓可以使用。

市中心多洛雷斯公園(Dolores Park)西南拐角就有這樣一個在大火中拯救了整個教會大區(MissionDistrict)的消防栓。另外,為了讓救災和重建工作迅速展開,道路的清理和鋪設成了第一要務。大地震之前,舊金山的市內交通還停留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纜車系統上,遭到破壞性的毀滅之後,緩慢的纜車軌道被順勢遺棄,轉而引進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有軌電車。從混亂和恐怖的泥淖中掙扎而出,清掃焦土,舊金山開始重生。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多洛雷斯公園的消防栓後來被人們視作大地震中的英雄之一,冠名“小巨人”(Little Giant),被塗刷成金色,永遠光耀著火災中喪生的消防局長丹尼斯·蘇利文(DennisSullivan)和其他烈士。舊金山花了巨大的代價從破舊的19世紀正式跨入現代,地震造成的居民遷徙也改變了整個舊金山灣區的人口結構。雖然時而暴怒的聖安德烈斯斷層未來又多次給予美國西岸重創(1989年洛馬普里塔地震、1994年洛杉磯北嶺地震),但舊金山已經從金色的狂熱和菸灰色的死寂中蛻變,它的新時代不可抑止地洶湧而來。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從惡魔島監獄遠眺,金門大橋在日升和日落之時莊嚴而神秘,就像是北歐神話裡連接神域與人間的彩虹橋。

作為好萊塢電影裡最悲催的建築物之一,金門大橋承載著人類對於浪漫和毀滅雙重想象的極限,它既可以在《機器管家》的2200年左右變成上下雙層橋面,也會因為哥斯拉或者萬磁王要大顯神威而遭到滅頂之災。因其獨一無二的外表,金門大橋在那些虛構的故事裡佔據視覺衝擊的中心,而在現實中,它深橘色的橋體則傲立於整個舊金山的城市景觀中,區別於紐約的摩天樓和洛杉磯的海灘,將功能性和視覺之美合二為一。

美國旅遊書作家亞瑟·弗羅默(Arthur Frommer)在他的弗羅默旅遊指南(Frommer TravelGuide)系列中如此描寫金門大橋:“攬勝全球,它或許是最美,也毫無疑問是最受攝影者眷睞的大橋”。1937年竣工之後,金門大橋在20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佔據著世界大橋在長度和高度上的頭把交椅,設計主筆艾爾文·莫羅(IrvingMorrow)所選用的國際橘配色也在大橋的生命中證明了其奇巧和偉大。

即使海峽濃霧日盛,它也像一顆雄偉的橘色明星一樣清晰可見。而大橋兩頭每天十萬通勤族跨橋往來舊金山和馬林郡,每個月超百萬遊客在大橋上凝望海峽和舊金山市,七十多年來無論霧雨風雷,金門大橋都在無聲地為這座城市代言。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圖片源自網絡


經歷了19世紀的黃金浪潮,20世紀初的灰黑煙霾之後,舊金山最終在時代的綵衣幻魔手裡為自己親手挑選出了一種顏色。黃金灌溉了舊金山使它長出了原始而茂盛的枝椏,而地震不分好壞地抹除了它大半個軀幹,唯一不變的只有太平洋上注視著這一切的深橘色斜陽。如今,當惡魔島、漁人碼頭、倫巴第街分享著世人看向舊金山的熱切目光,金門大橋依然像一個沉默的家長,用這近乎耀眼的橘色的顏色定義了舊金山的第三次生命。


「OWL城市傳奇」舊金山,在橘色的斜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