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潮再次重現,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近期,2014年曾出現的土地出讓“流拍”潮再次重現。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土地流標數量已經超過800宗。與此同時,不少前期備受追捧的熱門城市,熱門區域,土地出讓價格也有所下降。哪些因素導致土地市場遇冷?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又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流拍總量創新高

9月11日,武漢市土地公共監督平臺掛牌出讓兩宗地塊,位於東西湖區的P(2018)077號地塊無人出價流拍,位於江夏區的P(2018)078號地塊僅一家出價,由武漢雲水居置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底價2.169億元摘得,樓面地價3883.7元/平米。

近期,大額土地流拍現象增加,低溢價成交逐漸常態化。8月10日,太原推出的8宗地塊全部流拍。上述8宗地塊面積合計約1242畝,起拍金額約130億元。此前,濟南、杭州、廣州等地出現流拍或是以底價成交,土地市場遇冷趨勢明顯。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0日,全國住宅用地共流拍751宗,其中一線城市流拍11宗,二線城市流拍174宗,三、四線城市流拍566宗。

一線城市方面,雖然流標整體較少,但每個月都會有流拍,且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較大。對此,有專業人士表示,一線城市調控持續加碼,市場漸冷,高價拿地風險較大。

整體來看,流拍地塊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主要由於東部及中部地區房價上漲較快,帶動土拍價格上漲。此外,這些地區也是調控政策最為嚴厲的地區,其中西安、長沙、太原等地曾被住建部約談。市場較冷下,土地流拍較多。

多原因疊加

房企融資收緊,是造成流標增多的一大原因。《2018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在去槓桿的金融現實下,監管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管控房企融資,控制債務規模。而房企最為倚重的銀行貸款也開始收緊,使得2018年以來,房企土地購置漸趨理性。

地塊屬性複雜也是原因之一。有分析師認為,以北京為例,一些出讓地塊土地配建複雜,且處於遠郊區,並有多重複雜的屬性,導致房企拿地意願不強烈。

從最近調控來看,限價和各種約束性政策在一二線肯定會依然非常嚴格,甚至不排除比之前更嚴格的可能性,所以大部分開發商在一二線拿地就會更謹慎一些。在一二線,土地流標,低價率成交在今年肯定是一個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