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閱讀《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的一些心得體會,從這本書的副標題“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也可以對本書有一個大概的第一印象。

在書中萬維鋼老師用有趣的實驗和科學的數據解讀了我們平時用感性理解的事物,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認知的新方法。讀完本書相當於精讀了十幾本經過篩選、再創作及通俗化處理的鉅著,不僅有趣還十分有營養。

下面我就書中的一些部分為大家進行解讀: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01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一書,把人腦的兩套思維繫統稱為“系統1”和“系統2”。前者自動起作用,能迅速對事物給出一個的很難被改變的第一印象;而後者費力而緩慢,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進行復雜的計算,甚至我們在系統2工作的時候連瞳孔都放大了。”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我們大腦的系統其實在遠古時代就定型了,雖然人類已經進化了好多年,但是大腦的結構還是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問題總是傾向於用“系統1”的方式去處理,這種方式雖然不需要我們過多的思考,速度也比較快,但是卻很容易犯錯,因為這種思維繫統並不是理性的。所以我們以後要特別注意這一點,遇到問題一定要用理性的思考對待。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02

“練習需要重複,而重複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娛樂一定只關注其中好玩的部分。所以娛樂跟學習必然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娛樂,你就不是在學習。你可以用娛樂的手段號召人去學習,但娛樂本身絕對不是學習。寓教於樂”是個現代社會的發明,從來沒有哪位古代哲人認為應該寓教於樂。”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當今的時代“吃苦”已經過時了,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是幼兒,都喜歡享樂,都遵循著娛樂至死的信條。刻意練習是個科學方法,很值得我們把它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但顯然我們平時做事的方法絕大多數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練習的要求,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能成為某個領域頂尖高手的原因吧。

現在各種廣告上宣傳的“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把學習變成了一件看似很輕鬆而且不嚴肅的事情,但事實上要想在學習方面有所進展還是需要我們不斷地脫離自身的舒適區,耐心和汗水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你想看上去毫不費力,你必須非常努力”。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03

人生面臨著一個風險悖論。如果你一輩子謹慎小心,幹什麼事情都謀定而後動,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於承擔風險、大膽嘗試,你可能會特別失敗,但也可能特別成功。”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突然間發現自己在最應該追求不確定性的時候選擇了穩定和安逸。也許這樣的選擇是一種很穩妥的決定,它不會讓我大富大貴或者窮困潦倒,但是我不敢確定在幾十年後的某一天我是否會為自己過於穩妥的選擇而感到後悔與惋惜。幸運的是我現在似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希望還為時未晚,希望還能有所突破。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04

“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只有“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作者在書中為我們闡述了兩種人際交往的圈子關係,一種是“強聯繫”,也就是我們的父母,子女,好朋友以及每天共事的同事,“而弱聯繫”是那些和我們只有一面之緣或者不經常接觸的人,也指那些和我們生活、工作軌跡完全不同的人。

我們要經常與自身圈子外的人聯繫,這樣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否則我們就會像待在一個四面高牆的四合院裡,雖然對於院子裡的一草一木都再熟悉不過,但是對於牆外的世界卻一無所知。所以是一輩子安逸的在院子裡曬太陽而慢慢老去,還是跳出圍牆去追尋外面的世界?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真的沒想到——讀《萬萬沒想到》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