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裸分”的高中生,進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難?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據統計,2018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6100人,佔其計劃招生總數6700人的92%!

也就是說,最極端的情況下,只有600人能通過高考裸考進入清北,其他人全部都有降分!可以預見,在未來,不拿到清北降分,基本就和清北無緣了。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重點大學招生方式變了,

高中的教育方式呢?

清華北大的招生方式變了,而不少高中學校的教育方式沒變。2014年,我國正式啟動新高考改革,浙江和上海是首批試點省市,下圖是近三年清華北大在浙江的錄取數據: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這些數據代表了大學招生的一個趨勢。清華北大在我國高等教育界有著最高地位,它們的趨勢,也代表著未來的趨勢。

很多中學的校長、家長、考生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學校以前每年都會有一兩個清華北大的學生,為什麼最近幾年都考不上了?因為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華北大有70%--80%的名額都放在裸分裡面進行招生,但現在裸分佔比只有15%--20%。

清華北大的招生方式變了,而大多數高中的教育方式沒變,仍然是全員刷題、全員背書,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去發展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師專畢業的老師還在用20年前的方法企圖培養出清北生,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了。

為啥裸分上重點大學越來越難?

重點大學錄取規則變化的背後,是更深層的國家人才戰略、高校選拔標準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變化。

1、對國家而言,教育戰略就是人才戰略。國家發展到現階段,在世界領域面臨著最迫切的人才競爭,也就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用高考來衡量,就是學生現在某個學科的成績,應該跟未來所學專業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比如說他在高中階段已經表現出顯著的數學天賦,他就應該被選拔進數學與應用數學或相關的專業,那麼他被培養成拔尖創新人才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2、對高校而言,目前高考選拔出來的往往可能不是它需要的。因為學生進入高校後,是按照專業培養的,學科特長很重要,而不是學科特短。

現在大學在高招錄取的過程中,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比方說,國際會計專業錄取了一個學生,但他的高考數學成績並不高,英語成績也一般,只是語文成績很好,文綜分數也很高;

但會計專業本身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未來職業發展更需要有一定的英語加數學基礎。這個學生只是因為總分高、自己或父母覺得國際會計將來很賺錢,就報了這個專業。而這個學生高校並不想錄取到這個專業,他以後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很可能會遇到瓶頸。

3、對個人而言,大部分人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考上一所好大學,就等同於有了一個好未來,這個觀點起源於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包分配時期。當時我國的大學錄取率是4.7%,100個人有4.7個人能上大學,那個時候確實是好大學等同於好未來。

到了2016年,錄取率已經超過80%,對於90後、00後來說,好大學已經不能等同於好未來,這個時代對你的要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得做到行業裡面比較靠前。

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在選擇大學和專業的時候,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符合你的性格、興趣、能力特點。很多同學被父母逼迫報考或是被調劑到不喜歡、不擅長、不適合的專業,他以後的學習和成長會比較困難。

所以,每一個高中生在順應招生錄取的新規則、新變化時,提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看裸分,

高中生有哪些捷徑可以走?

“捷徑”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專項計劃。下面就對這三種不只看裸分的錄取方式,進行對比解讀:

自主招生

VS

綜合評價招生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上表對這兩種招生方式的對比很清晰,高中生和家長不難發現自己更適合哪種。這兩種招生方式是並行不悖的,並不衝突。

比如大家都很關注的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招生,其實針對的就是兩類學生,而且可以同時報名。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要說哪種特殊類型招生方式更容易,從清華北大的數據來看,綜合評價招生入選幾率更大!比如下表所示的2017年清北自招和綜合評價招生的錄取人數對比表,從中不難看出綜合評價招生人數一般是自主招生人數的2-3倍。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但這僅僅是指清華北大。因為綜合評價招生目前還有很大的侷限性,參加大學和招生範圍目前都比較少(如下圖所示)。兩相比較,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還是自主招生的適用範圍更大!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2018年綜合評價招生概況

參考:

但需高一高二學生尤其是已經進入新高考實施階段省份的高中生,清華北大更傾向於綜合評價招生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和趨勢!這有可能成為今後頂尖大學招生的主渠道,綜合評價招生的報考條件,值得大家深入仔細地研究!

國家/地方/高校

三大專項計劃比較

專項計劃是針對特定區域、特定人群的招生方式。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又被稱為“國家專項計劃”;

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的專項計劃又被稱為“地方專項計劃”;

而“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學生。

其中,國家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不需要考生單獨報名和遞交其他材料,志願填報開始後,按照省級招辦的志願設置及錄取批次要求填報即可。也就是說這兩項只是在招生計劃安排環節有區別,與考生關係不大。

而高校專項計劃實際上屬於高校自主招生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考生需要按照各招生高校簡章要求,在“陽光高考”平臺裡單獨報名,並按照高校要求提交相應材料,經專家審核通過後,於高考後規定時間參加筆試和麵試(有的學校不需要筆試和麵試)。合格後享受該校一定的錄取分數照顧。比如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就須經過初評、初試、複試和認定確認及公示等環節,入選人可獲得30/40/50/60分不等的優惠分值。

高校專項計劃一般要求單報志願、單獨錄取,教育部要求在本科一批開始前完成錄取。這種招生方式,是特定地區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尤其是沒有什麼競賽獎項和特長但成績優異,進入頂尖大學的一個好機會。相關地區的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視!

自主招生

早做規劃

綜上所述,適合大多數高中生的還是自主招生。一些同學在高三下學期自主招生報名的時候詢問,自己能不能參加自主招生,並常出現以下這樣的對話:

你有競賽嗎?沒有。

專利呢?沒有。

文章發表呢?沒有。

你的單科成績怎麼樣?有沒有統計過。

你想考哪個專業?不知道。

你為什麼要報考這所大學?不知道。你好好參加高考吧。

所以說,自主招生一定要從及早開始規劃、開始研究政策!

舉個例子:有兩個文科生,學習成績差不多,都很愛好寫作,作文寫的都特別好,老師經常把他們的作文拿出來當範文讀。其中有一個孩子就比較有心,家長也進行了一些政策學習,對自主招生有一定了解。只要老師把孩子的作文當範文讀,家長就把文章投稿到雜誌、報紙上,三年下來,這個孩子積累了七篇文章。

另一個孩子作文寫的也很好,卻沒有這樣的意識,在參加自主招生時就看出來差異了:你說自己作文寫的很好,這是不行的,需要有證明材料;你高中三年發表了七篇文章,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你在寫作、語文方面具有學科特長。

所以有沒有這樣的意識非常重要,很多孩子的遺憾在於,自己學科特長很突出,創新潛質很突出,但是沒有注意積累一些相關的證明,沒有參加一些活動和競賽。可以說,是被父母給耽誤了!

01

三句話幫你讀懂自主招生

1、自主招生從流程上看,其實就是在高考前申報,高考後、錄取前進行的一次考試,一般來說有筆試和麵試。如果通過了可以給予10-60分甚至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具體的報考流程如下: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2、自主招生到底有哪些學校?全國有90所院校有這樣的資格,具體的名單如下圖。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3、自主招生高校佔全國招生計劃的5%,比如說某個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的是3000人,那麼它通過自主招生錄取的是150人,是不是隻給150個同學有降分呢?不會,它也許給300個同學。

為什麼會高出實際招生名額?會有兩種情況:1、比方說,給這個孩子降了20分,他的成績還是不夠,名額被浪費了;2、有的孩子裸分很高,他把名額放棄了。

02

自主招生,怎麼脫穎而出?

1、當要決定自己參加自主招生時,首先要搞清楚喜歡什麼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從提交推薦信到初審、筆試、面試,很重要的一點,你要展現給招生老師自己具備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預設跟要報考的專業相符。

2、爭取獲得相關大賽獎項。目前,高校普遍認可的大賽中,只要考生能滿足一條或以上的條件,且報考的目標院校定位合理,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的初審還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心理素質好的學生更容易在筆試和麵試中勝出。

3、平時綜合成績要優秀。綜觀高校自主招生條件,絕大部分高校都對各種獎項有所要求,但在高中生中,還有一大部分考生沒有任何獎項。那麼,這樣的考生是否有機會參加自主招生?綜合對比近年來自主招生相關數據發現,有很多考生憑藉綜合成績優秀拿到自主招生資格。例如:

①2017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有797人通過初審,其中依靠單科成績排名通過初審的考生有165人,佔比21%左右。

②2017年自主招生考試結束後,一部分考生沒有任何獎項,僅憑藉綜合成績優秀拿到哈工大、華南理工、川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資格。

此外,在每年自主招生中,會有部分高校明確說明招收單科成績或綜合成績優異的考生。所以,即使沒有獎項,家長和考生也無需氣餒,只要綜合成績優秀,依然有機會參加自主招生。

4、培養一項創新潛質。在每年自主招生中,有一部分考生憑藉其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被高校所看中。例如:

2017年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孫洪濤,以摺紙特長打動了自主招生考官,最終獲得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模擬投檔線降60分破格錄取;

2016年風靡一時的湖北武漢“五道槓少年”憑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定認識,高中階段在哲學思辨、邏輯推理、思想政治、組織協調、社會服務等方面表現出濃厚興趣和有突出表現,而最終拿到武漢大學自主招生資格。

創新潛質很難以具體事項說明,綜合而述,即考生表現的某一個方面的特長符合高校某一個專業的需求,即有可能通過自主招生初審。

寫在最後

太多這樣的事例:家長一味要求孩子刻苦學習、拼命學習,只會問孩子考試得了多少分。但自己卻對高考政策、招生政策一無所知!

這些家長還給自己找了很好的藉口:“我文化水平就這樣,怎麼會知道那麼複雜的政策?不知道哪裡看,也看不懂啊!”可是,政策真的很難找嗎?關注一下“聖達信教育”,什麼政策都能看到;

就是這些家長太懶!寧可打麻將、看抖音、刷群聊天,也不願意關注一下關係孩子終身命運的考試政策!家長們請抽空多瞭解一下國家的考試和招生政策吧!不要讓你的孩子,只憑裸分去赤手空拳地參加高考這場競爭!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