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文|小河對岸

袁術是漢末時期最有實力的諸侯之一,並以袁氏嫡脈自居,而輕視(嫉妒)比自己更得人心的庶兄袁紹。袁術也憑藉自己家門顯赫,得到一幫士眾的擁護,先佔據了南陽,被擊敗之後又割據了淮南。袁術雖佔據的地盤不大,卻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區,經濟比較發達,而又有家世名望。故而,袁術兵多糧足,為當時數一數二的諸侯。而在得到傳國玉璽之後,袁術更是野心膨脹,而僭號稱帝,成了漢末第一個吃螃蟹的諸侯。


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按理說,袁術稱帝,總得有國號。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袁術的國號。據裴松之引《典略》而注《三國志》記載:(袁)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而據《後漢書》的記載:建安二年,(袁術)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僭號,自稱“仲家”(注:“仲”或作“衝”)。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後漢書》的記載與《典略》大體相似,很多人由此認定袁術的國號為“仲氏”或“仲”。而稍微熟悉我國傳統政治文化,都會明白“仲氏”或“仲”,是無論也當不起國號的。至明朝以前,我國曆史上的諸多朝代與割據政權,都是以地名(先秦諸侯國名)為國號的。將“仲氏”或“仲”歸入國號,很顯然不倫不類。這“仲氏”更像是袁術的年號,而“種家”應是袁術的自稱,相當於“朕”。


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那為何人人皆知袁術稱帝,而袁術的國號卻鮮為人知呢?其實,在曹操的《述志令》能找到答案。據曹操的《述志令》記載:又袁術僭號於九江(淮南為九江郡),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袁)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袁術僭號稱帝不假,但卻因畏懼曹操,而沒有昭示天下。正因為袁術是關起門來稱帝,或許才沒有敢另立國號,僅是僭越了臣子的本分,而使用了天子的儀制。


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那麼,如果袁術另立國號,大概率會選定什麼國號呢?而日本的某遊戲產品,給袁術定了一個國號叫“成”。其實,“成”也並不妥帖。我國曆史上的諸多朝代與割據政權,通常是以地名(先秦諸侯國名)為國號,而這地名(諸侯國名)又通常是根據其家族的發跡地或政權所在地。如漢(劉邦被封封為漢中王)魏(曹操的魏國,位於鄴城。戰國時期,魏國西門豹治鄴)等等,皆是如此。

歷史上也的確有以“成”為國號的,如西漢末年的公孫述,以及西晉末年的成漢政權(306年,定國號"成"。338年,將國號改為"漢"),而這個“成”是因為這兩個政權都割據蜀地,而以成都為國都。


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袁術的發跡,跟“成”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再則,定立國號是統治者最為講究之事,通常都會選取歷史上比較顯赫的地名為國號,以圖吉利。如:秦、楚、晉、魏、趙、周等這些先秦時期的國名,就備受後世青睞,而“成”卻顯然沒有顯赫的歷史,甚至還遠不如“蜀”。

袁氏起源於先秦時期的陳國,而袁術割據淮南為楚地(淮南的治所壽春,為楚國的最後國都)。因而,袁術最有可能以“陳”或“楚”為國號。“楚”為先秦大國,威名赫赫。而“陳”雖算不上先秦大國,卻有深厚底蘊,為舜帝之後。


都知道袁術稱帝,卻為何很少有人知道其國號?

東漢末年,最流行圖讖之言,最為流行的一句就是:“代漢者,當塗高也”。“塗高”有解釋為“路”,而袁術字公路,袁術以為應在自己身上。而據《典略》記載:(袁)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

袁術迷信圖讖之言及終始五行說,認為“陳”為土德,而“漢”為火德,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故而,袁術最有可能,以“陳”為國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