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村莊,199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同時也在梵高的故鄉——荷蘭。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風車群

看到這張圖,相信有些小夥伴已經認出這個地方了,在這裡你會看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車群,這個村莊叫作Kinderdijk,荷蘭語(Children dike)小孩堤防。

生活在海平面以下

荷蘭——這個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最低處為海平面以下6.7米),為了不讓腳下的土地受到水澇,一直以人類的智慧與水的力量不斷鬥爭。每一處的風車和水道都在講述著這個國家的歷史,而這個處在海邊的村莊更是見證荷蘭人的睿智與意志力的歷史博物館!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很多人知道這個村莊的美,

但很少人知道美麗的背後~

夢一般的名字

第一次聽說這個村莊名字的小夥伴,可能會好奇這名字如何而來——小孩堤防,其實這夢一般的名字是從一個夢一樣的傳說得來。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美如畫一般的傳說

在1421年11月的一個暴風雨之夜,災難來襲。聖伊麗莎白洪水沖垮了維護不善的堤壩,造成數千人溺水喪生。

洪水過後,倖存的人們走出住所去勘察災情,看到一個搖籃在水面上起伏搖擺,還能聽到嬰兒的啼哭。

走近發現一隻貓在漂浮的搖籃上跳來跳去,保持搖籃平衡,防止下沉。

最終,小寶寶得救了。小孩堤防由此得名!

源於中世紀的水利工程

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你都不會找到像小孩堤防這樣的風車群。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風車群分為:沙洲風車和圩田風車,前者將水送上盆地,後者將水抽入河流。

風車群和泵站是“自然力量與科技成果”的結合體,其精巧的設計使這裡的土壤免遭洪澇長達千年之久。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親身感受這段獨特的歷史。

小孩堤防是人類水利工程史上的紀念碑。

生活在畫一樣的地方

村莊中目前在運行風車共有19座,其中有15座裡面是住人的。

風車的技工們和他們的家人住在這裡,最多的一家有13個孩子。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這屋子比想象中的寬敞許多啊~

住在這畫一樣的地方欣賞著四季的更迭與早晚的交替,這種感受無法用言語表達,還是看圖吧~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傍晚的晚霞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虛化的雲彩與鏡子般的湖面形成鮮明的動靜對比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正巧噴氣式飛機劃過天空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入夜了也燈火通明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這花海簡直就是自拍聖地啊,本叔又要提醒男同胞們帶好自己的小女朋友,不然2小時出不來哦~

由於村莊多半是依靠農業維持的,所以小動物們也是隨處可見~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隨處可見的咩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鴨媽媽帶著小鴨紙們

真是嚮往的生活~

些許遺憾

讓本叔覺得有點遺憾的是後印象派大師——梵高,是在離開荷蘭去了法國之後,在蒙馬特創作了風車系列的作品。

梵高的故鄉,中世紀最美風車群,被教科文列為世界遺產!

如果他在去法國之前,或者回到荷蘭之後創作故鄉的風車作品,該多好~


我是雲少,從小愛雲的少年。

誰知歲月飛流逝,當年雲少變雲叔。

專注內容產出的自媒體人,有態度的攝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