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發現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祖庭遺址,是北京故宮的一半


江西鷹潭龍虎山是中國道教“正一派”的發祥地,這裡鍾靈毓秀,山奇水媚,道教創教人張道陵及其後裔在此居住和佈道已有近2000年,因此龍虎山自古就有“中國道教第一山”之說。

在全國多地,都有名為“上清宮”的道教宮觀。而位於龍虎山的大上清宮,為我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道宮之一。古典名著《水滸傳》中對上清宮的仙都風貌有極為精彩的描寫,使得這座古老道宮顯得更富傳奇色彩。

大上清宮始建於北宋時期,是歷代張天師禪宗演法、修行傳籙、降妖除魔的宗教場所,是中國道教正一教祖庭。1930年不幸毀於火災,僅存現今開放的一小部分,直至2000年才得以恢復重建。令人驚豔叫絕的是,2014年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大片建築遺蹟。

考古專家認為,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蹟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4年至2017年,該遺址得到了系統的考古發掘,共計發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宮的分佈範圍、宮觀建築的格局和歷史演變脈絡,人們對大上清宮遺址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據初步推斷,大上清宮在全國道教宮觀建築中規模是首屈一指的,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一半。從建築規制看,這種建築形制是參照北京故宮乾清宮-坤寧宮的樣式建造,極具皇家風範,是江南地區為數不多的北方官式建築之一。

這一點足以證明北京宮廷與地方宗教團體有著具體的互動,代表了正一道天師與皇帝的密切交集,且遺址所蘊含的各方信息不可估量,是研究朝廷與地方關係、政治與宗教關係、官式建築與地方作法融合的重要實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