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幻想矇住了透視的雙眼,淺談市場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不為幻想矇住了透視的雙眼,淺談市場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2018年,儘管科技股中的部分行業有弱反彈行情,比如智能智造、機器人和5g,但總體說來,科技股是今年走勢最差的行業之一。這個走勢,恰恰與2015年牛市之前,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當年有多狂熱,現在就有多慘烈,代表公司如樂視網,2012年到2015年,上漲幅度超過了20倍,而現在,樂視網已經跌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僅僅比2012年最低谷的時候高出1倍,也就是,樂視網這三年下來跌去了原來漲幅的19倍。

樂視網不是個案,只是作為明星股,為大家所重點關注,大部分科技股實際都在演繹樂視網的故事。對於科技股,2012年是一個起點,2015年6月是巔峰,2018年又回到距離起點很近的地方,就像一個巨大的對稱拋物線。該怎樣去理解這個幾何式的拋物線行情,在我們的市場裡,該怎樣去交易科技股?在這個巨大的輪迴中,是我們真正需要去思考的。首先我們以客觀、理性的態度來看看我們的科技股特徵。

我們的科技股,最成功企業就是商業模式與市場的契合,技術只是基礎,不為核心。在歐美日本等發達體國家,雖然最終的成功都離不開成熟符合市場需要的商業模式,但他們都建立在領先的技術之上的,而我們至少現在不是這樣的。

不為幻想矇住了透視的雙眼,淺談市場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科技股分為四大類:一類是商業模式與市場契合的科技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二類是有理想或者說是講故事的科技公司,可以理解為商業模式與市場在探索的公司;三類是圍繞成熟的大科技公司的提供原材料或提供代加工的公司,如立訊精密、長盈精密;四類是有一定技術和市場的公司,技術更側於智造方面的公司如匯川技術、機器人等。

站在股票交易的角度,什麼樣的公司是我們喜歡的,或者說適合我們進行投機交易的?

第一類科技公司,毫無疑問,它代表了我們的科技、市場與商業模式融合的高度,成為可以和美國巨無霸進行比較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都是在雜草裡拼殺出來的,技術並不是關鍵因素,重要的是現成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融合。比如騰訊,騰訊的聊天技術,他們最初做這個是給一個企業的免費贈品,結果人家企業不領情而無視了。這種聊天工具,即使當時,水平稍微高些的本科生,都能做出來的。還有淘寶,這種商業買賣平臺,在技術上也是很普通的,當年的網絡購銷平臺也是偏地叢生,並非他們獨一無二的。這些公司的成功,是在已經為大家所熟知的技術上,找到了符合我們國情的商業模式,以拼命的姿態滅掉了別的公司,統一了市場。這個模式,有些像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子百家,最後秦國以強悍的實力統一天下。這些公司的成功,是在充分的競爭中起來的,是建立在很多公司死掉的基礎上崛起的。這種充分競爭的商業模式,可能適合美國的註冊制,但不適合我們的核準制,因為我們首先要將這些千千萬萬的雜草公司置放於a股市場,最後哺育出騰訊、阿里巴巴等。實際上,我們的核準制條件,比如盈利條件,他們是沒有資格進入的。說到底,我們的A股不是哺育風險投資的市場,而是去支持財務上看上去很好的公司,理論上追求的是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當市場最後哺育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我們的市場再歡迎他們迴歸A股市場,在政治上很有意義,但對於交易者,其實毫無意義,也許這樣的公司迴歸後,可能上漲一些,有些投機的空間,但是指望這些巨無霸再去翻倍,基本不可能。對於交易者,這些股票的迴歸,實際是一種傷害,真正的機會已在成長裡完成,這種迴歸,實質就是成長後的兌現,比如工業富聯,我不覺得工業富聯有太多的交易價值,不管它打著什麼樣的旗號迴歸。所以第一類科技股,我們的A股市場如果自己不能培育,就別讓它們長大了再回來吸血,回來也沒有交易價值。

不為幻想矇住了透視的雙眼,淺談市場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第二類呢?就是有理想或講故事的公司。對於這類公司,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句索羅斯的名言:整個金融史都是由一個個騙局構成,你要做的只是在騙局揭曉之前參與,揭曉之後離開或者反手做空。對於交易者,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可用刀刻在我們的腦海裡並堅決執行。A股不能對公司做空,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騙局揭曉前悄然離開。實際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我們偉大的馬雲,在創業初期,不是被人視為騙子而加以拒絕嗎?理想與騙局,往往一牆之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大約是真理的二面性吧。

儘管人們對了樂視網批評不斷,譏笑他、嘲諷他,但有一個事實就是,如果有人做個數學統計,我可以說,通過交易,散戶在這個公司得到的收益遠遠大於失去的,而虧損的大頭,卻是那些機構持股者。一個2年多時間翻了20多倍的公司,如果你有幸參與其中,作為散戶,如果你牢記索羅斯的名言,不要在謊言揭曉之前,即使揭曉之後,也很容易全身而退,但對於後期進入的機構投資者,想要全身而退,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A股,大多數公司進入之後,很多實際已經處於成長期,甚至很多拼盡全力去營造成長性,以獲得上市的金飯碗,一旦進入A股市場,對於一些公司已經喪失了起初的拼勁,因為他們開始享受高溢價下的兌現了。換一個角度,對於已經進入A股的公司,我們應該向那些仍雄心勃勃追求做大做強的公司致敬,向那些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超規模發展的理想主義者致敬,不管他們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最後是君子還是騙子,因為,在這些雄心勃勃的故事裡,我們的市場才有活力、動力,而不是死水一潭、暮氣沉沉。有動力、有活力的市場,才有數倍數十倍交易機會的誕生。當然,這些交易機會的誕生,離不開科技股的大趨勢,逆市而行的理想和故事,寒風即便輕拂,也會碎之無聲,泡沫,從來離不開暖風起楊。

不為幻想矇住了透視的雙眼,淺談市場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第三類和第四類科技公司實際可歸併同一類,不同的是,對於非業內人士或非專業人士來講,第三類公司比第四類公司容易發現和尋找。第三類公司,很簡單,尋找國際巨頭的原料供應商或代工商,畢竟,我們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代工者和部分初級、二級原料提供者。當然,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在世界科技股尤其是美國科技股的大趨勢裡。眼下,美國科技股估值太高,行情已屬於強弩之末,顯然第三類公司的行情還在尋底之中。第四類公司,這類公司有二種辦法可以去尋找:一是依靠行業專業水平,二是依靠追尋資金軌跡。行業專業水平,對於多數人來說難以做到,對於交易者而言,追尋資金介入程度的軌跡,是正常的選擇。2013年,我主要做過美亞光電和匯川技術,依靠的就是對資金軌跡的追尋。在這個市場,最聰明的就是資金,那時我也不太明白匯川技術和美亞光電有何特別之處,但資金持續進入且介入程度很深,顯然不是短線資金為之,就一直追尋下去。

但如果換了現在,我願意去做笫二類如樂視網這樣的公司。

由此,科技股交易的總結:在科技股向上的大趨勢裡,尋找有故事的公司,然而,適時離開。

從2012年到2018年,以2015年為頂點,在A股市場,科技股公司以三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向上不斷突破的大趨勢,然後又以三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向下迴歸的大趨勢,一漲一跌之間,盡顯交易的哲學。眼下,美國科技股搖搖欲墜,他們科技股的迴歸也是大概率事件。也許,美股科技股泡沫破滅後,才是我們科技股真正的底部。

然而,儘管如此,已經迴歸低位的科技股依然是未來翻倍、翻數倍的希望。在這個希望到來之前,我們應該謹記二句話:一個是耐心等待新的科技大趨勢的形成,也許是智能機器人,也許是其他我們無法意料的顛覆性技術或產品,唯有靜靜等待這個趨勢;在一個新的科技股大趨勢裡,找到最有理想、最會講故事的公司,追尋一段理想,然後像索羅斯一樣離開,不去抱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