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脱贫路上“不掉队”

一根绣花针,几缕丝线,29岁贫困残疾人李婷坐在绣架前绣着《南梁》的局部图。她说,这幅图太大,要6个人分别绣好后接在一起,而自己的这部分已经绣了6个月,快完工了。10月24日,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咸阳市武功县召开。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前往现场观摩点了解残疾人自强脱贫、创业就业情况。

刺绣女工上班回家

车接车送

24日上午,游凤镇馨绣手工布艺合作社内,李婷说,她是1岁左右生病导致残疾的。“我站不起来”,李婷毫不避讳地笑着说,“出去的时候坐轮椅,平时在单位里我蹲下趴着走路。”李婷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渭南学刺绣,又在甘肃庆阳工作一年,才来到武功,现在每月工资两千多元。“因为近、方便,就来了。”李婷说,“我们回家,公司会派车接送。”据了解,李婷的丈夫戴着假肢,在家乡延安市黄陵县做厨师。他们的女儿快5岁了,活泼开朗。

李婷的同事张水利在无声的世界里着绣着一朵金色菊花,一旁的王红侠拿出纸笔与他交流。“他小学毕业后一直在家,父亲干活时他打下手。”张水利母亲的同学王红侠说,31岁的张水利天生耳聋,五六年前自己介绍他来到公司,虽然因听不见导致工作效率低,但在帮扶支持下,张水利每月工资能拿到1800元左右。

据介绍,游凤镇馨绣手工布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从业人员5000多人,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和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工疗农疗助康复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

在游凤镇风源托养服务中心内,几位残疾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据介绍,该服务中心常年托养肢体残疾人不少于30名,采取“托养+培训+基地”的服务方式,发展藤编手工艺作为工疗项目,力求托养人员学会并掌握编织技术。

56岁的残疾人汪宗学戴着口罩用砂纸打磨着自己面前的一把藤椅。汪宗学家住武功县南仁镇,2005年在外打工期间因矿山事故导致右腿残疾。“我在这儿工作3年了,编藤椅才一年。”汪宗学说,“在家闲了很多年,之前在别的厂编担笼,干了五六年,我行动不方便只能加工别人编好的半成品,工资低,不稳定,后来厂子也倒闭了。”戴着假肢的汪宗学无法正常下蹲,因此只能打磨同事们编好的半成品,虽然计件,但工资稳定。

“通过工疗和农疗结合的方式,对托养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工疗是在工厂做藤编,农疗是干农活。”观摩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托养服务,可实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托养一人脱贫一户。”

发挥电商优势

年创收1500万元以上

除游凤镇馨绣手工布艺合作社、河道风源托养服务中心外,与会人员还观摩了苏坊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和西北电商产品体验城。苏坊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内,一座座党员示范棚的入口外墙上悬挂着每座大棚负责人信息,一名党员带动两名残疾人。在西北电商产品体验城,延长苹果、新疆红枣等西北各地的电商农产品样品陈列在展厅。据介绍,武功县充分利用电商产业平台,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多方挖掘利用适合残疾人发展的电商岗位,为残疾人开拓了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目前武功县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8场次,培训残疾人1100多人次,贫困残疾人从事淘宝、微商等电商创业就业380余人,年创收1500万元以上。同时,武功县还积极对接县内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各大电商企业,先后解决了260余名贫困残疾人就业问题。

下午的推进会上,省残联分别与各市级残联签订了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夯实帮扶责任,咸阳、汉中、渭南等地相关负责人作经验交流发言,淳化无臂“羊倌”刘斌讲述自己自强自立脱贫故事迎来阵阵掌声。会上,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相红霞强调,各相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加强部门联动,在扶贫扶志上持续发力,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快贫困残疾人增收步伐,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特殊困难,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