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不到資、戰略收縮、商譽減值,ofo這是樓要塌的節奏?


在去年的高歌猛進之後,ofo今年掉大坑裡了。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這樣的劇本,似乎正在ofo的身上快速上演。

文|家和

最近,儘管江湖上流傳的消息對自己不太友好,但ofo小黃車仍然表現得很硬氣,官網官微微博一如既往地促銷、發動態,偶爾還義正辭嚴地懟一下媒體。

只是,種種跡象都指向一個現實:在去年的高歌猛進之後,ofo今年掉大坑裡了。

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這樣的劇本,似乎正在ofo的身上快速上演。

融不到資

共享單車是一門非常燒錢的生意,不管是摩拜還是ofo,拿不到融資就活不下去。尤其當戰火燃燒到“剩者為王”階段時,企業所需資金是天量的。

不過,結合ofo官網信息和市場信息,ofo今年在融資方面遇到坎兒了。

自成立以來,ofo一共獲得了近10輪融資,囊括了超過20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它2016年拿到3600萬元人民幣、超1.3億美元,2017年拿到11.5億美元。但它在今年3月拿到E2-1輪 8.66億美元之後,就沒有動靜了。

在最需要錢的時候,ofo的資金鍊要斷。這幾個月,ofo與投資方失和的傳言不絕於耳,ofo多次澄清,但它展現給市場的只有一個現實:沒有新融資。

融不到資、戰略收縮、商譽減值,ofo這是樓要塌的節奏?

(圖片來自ofo官網)

全球收縮

今年,ofo的全球戰略也執行不下去了。

回首前兩年,ofo的全球化之路可謂大躍進。繼2016年底發佈“海外戰略”之後,ofo在2017年閃電進軍20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ofo在海外超50座城市開展運營,投放超過10萬輛單車。

但一年之後,ofo的全球戰略就從大躍進變成了大撤退。它在今年1月宣佈進入韓國後,便很少傳出其它攻城掠地的捷報。相反,媒體爆出ofo全面退出西雅圖、暫別德國市場、停止中東地區的業務運營、從印度/以色列/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撤出或暫停業務。Ofo自己也宣佈著手關停澳大利亞業務。

海外折戟,ofo又演了一出敦刻爾克大撤退。

市場份額下跌中

目前,ofo官網對自己的描述依然停留在“捨我其誰”狀態:ofo在各大平臺的下載量、用戶量、用戶增速、單車數量、日訂單量、每輛車日均使用次數等各項指標均佔據市場領先位置。

但實際情況怎樣呢?

今年以來,不斷有媒體報道稱,ofo舊車折損大、新車投放少,街頭小黃車有減少跡象。而ofo官網也未曾發佈新的訂單數據——它最近的一次數據是2017年10月的“日訂單破3200萬”。

商譽減值

公開信息顯示,美團對摩拜的商譽作價達到了128億元,商標作價16億元。目前,暫無機構對ofo的商譽進行確切作價,但可以肯定的是,ofo的商譽正在減值。

今年以來,ofo負面信息纏身:拖欠上海鳳凰6815萬貨款被起訴、物流欠款、員工欠薪、用戶退押金週期再延長等,每一宗負面信息,都是對其商譽的一次打擊。

可以預見,如果ofo經營情況持續惡化,它的品牌價值、商譽價值會進一步走低。

早晚被收購?

摩拜被收購後,市場公認ofo很難獨立運營,它面臨的三個問題是:何時被收購,以何種價錢被收購,被誰收購。

其實,今年以來,ofo多次被傳收購,倔強的ofo統統回應“假消息”。但這麼堅持獨立,真地好嗎?

現在,ofo的談判籌碼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值錢了,而且時間拖得越久,籌碼貶值越多。如果有一天街頭沒幾輛小黃車了,ofo還能賣多少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