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近期有分析稱,“未來5到10年,原始設備製造商將面臨大量工人退休的問題,波音、空中客車、發動機製造商和供應商都將深陷其中。”

對於美國來說,其航空航天產業勞動力短缺問題早已存在,但之前影響不明顯,因此業界並未關注。今年隨著波音等主製造商的生產提速,使勞動力短缺的矛盾凸顯出來,加之近期飛行員和技術人員的短缺影響到了航空公司和製造企業的運營,因此引起業界逐漸關注。

近年來,美國的航空產業從主製造商到供應商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勞動力短缺問題。除主製造商的飛機交付可能受影響以外,在供應商領域的技術人員和操作工短缺已經影響到了一級和次級供應商的日常工作和生產,進而逐漸影響整個產業。

今年7月,有業界新聞披露,因發動機和機體供應商的勞動力短缺及產品問題,波音窄體機交付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出現了延遲,大量未完工的737飛機停靠在西雅圖附近的工廠裡,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解決這些未完工的飛機。

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美國航空航天專業僱員協會(SPEEA)今年1月數據顯示,波音55歲以上工程師3606人,技術人員1919人,分別佔該類別僱員總數的29.3%和27.4%。此外,60歲以上工程師及技術人員共1704餘人,即有8.8%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將在5年內退休,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

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波音工程師及技術人員年齡情況


此外,波音工廠生產線的操作工也嚴重不足,例如波音在普吉特地區的機械師和工人也面臨老齡化問題,波音787的查爾斯頓工廠也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在波音供應鏈上,部分一級和次級供應商都出現了人手不足的問題,而且日益突出。

例如Spirit公司是頂級機體供應商之一,該公司波音737機身和其他多種客機的機頭部件,同時也為空客A350生產復材面板。在2018年初波音的機身交付時間延遲後,Spirit一直都在趕工,其工廠設備及工人都在滿負荷運轉的加班工作。

如果說製造商的表態不足以表明人力問題的真相,那麼來自人力資源公司的說法更能說明問題。Orion公司是主要為航空產業的高級供應商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其2/3的收入來自波音公司的人力資源收入。Orion公司曾表示,招募無工作經驗的工人很容易,但以後卻很難留住人才。儘管波音這樣的大型企業可以提供很有競爭力的薪水,但招募技術嫻熟的員工仍然很難,到今年9月初,已有30個熟練工種崗位空缺達90天,並且無法通過僱傭或培訓無工作經驗的工人填補該空缺。

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要探究美國航空製造業勞動力短缺的原因,其內部原因在於全球飛機需求量增加、主製造商生產提速使工人需求量增加,還與製造商的通過縮減勞動力來降低成本有關。而從外部環境來看,諸如美國出生人口增長率下降、勞動力轉向第三產業等大環境狀況,早已埋下了航空製造業勞動力短缺的隱患。

從產業內部分析,客機市場的旺盛需求和儲備訂單的大量積壓,使得波音空客這兩個主要的製造商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生產提速。今年6月,波音已將737的生產速率從47架/月提升至52架/月,並計劃在2019年提升至57架/月,甚至未來還考慮將生產效率提高至70架/月。如此大幅地生產提速,給整個供應鏈帶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但是,主製造商為所謂“降本增效”,仍然在主動減少工作崗位以降低成本。例如在2017年初,波音宣佈為了提高整體競爭力和投資未來,公司將削減成本,而為達到該戰略,波音買斷了部分工人工齡,也加速了工人的退休步伐,這都使得勞動力短缺問題更加惡化。

在產業外部大環境方面,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二戰後的嬰兒潮期間美國人口增長率達到了1.8%,而到2017年不足0.8%,人口增長率降至1950年以來歷史最低值。而2015年後,二戰後的嬰兒潮人群已開始走向退休,而新補充勞動人口卻不足。

因此,在勞動力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人口增長率不斷降低,適齡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嚴重影響了美國人力資源總量。與此同時,美國IT、金融,及其他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讓本來就已顯不足的勞動力又大量轉向相關產業;而隨科技的高速發展,新型的科技創新公司如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已經遠超航空航天製造業。

雖然海外其他國家的高級人才也在不斷進入美國工作,但這些人才並非主要面向航空製造業,反而更多的走向了IT、金融和科技創新公司,對於航空製造業的人力短缺並無太多幫助。因此,航空航天製造業企業在勞動人口本來就下降的情況下,還需要和IT、金融及上述科創公司爭奪高端人才。

美國航空業曝勞動力短缺


根據美國華盛頓州政府統計的各產業勞動力趨勢顯示,從90年代起,金融、保險、教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勞動力總量明顯增加,但製造業勞動力數量無變化,結果就是製造業勞動力總量佔總僱員數比重逐漸減少,佔比總人口數從從70年代的7.5%下降至目前的4.5%。

對於我國來說,人口結構問題早已初顯,近期老齡化社會問題特別突出,一、二十年後,受計劃生育、低生育率和低出生率影響,我國適齡勞動力數量或將呈斷崖式削減,將嚴重影響我國各個產業發展。此外,受工資結構、家庭理念和社會導向的影響,我國技術人才、尤其是操作工比例本就不高,加上航空製造單位普遍收入較低,因此其技術及操作工的短缺問題將比美國現有情況更加嚴峻。

因此,建議我國政界、教育界和工業界更注重技術工、操作人員的引入和培養,可以採用提升待遇、增加福利,增加技術培訓等方式,相關企業也應從長遠角度出發,著重人才培養並提升企業人才招聘競爭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