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與智商無關

高智商的人在很多領域都會優於一般人,但在投資上卻截然不同。在投資的領域,高智商的人常常被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很多一般人,反而能夠異軍突起。這是因為投資需要的是智慧,與智商無關。

證券投資與智商無關

證券投資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但是投資的智慧與智商無關,投資需要兼具洞察力、規劃力和執行力,有時候過高的智商反而使投資舉步維艱。這些並不是小馬做在辦公桌前憑空想象出來的,我們來看看這些人的故事,就會明白證券這個道理。

牛頓的故事

我曾在《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中介紹過,物理天才牛頓憑藉自己超高的智商在南海泡沫中鉅虧2萬英鎊,他能夠計算天體的運動,卻無法想象人類的貪婪。

證券投資與智商無關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由於多重利好的影響,從100英鎊開始上漲,3月初即達到200英鎊,月末即超過了400英鎊。4月初,在接連不斷的“利好”消息的衝擊下,迅速飆升到每股900英鎊,進而又瘋漲到1050英鎊,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大物理學家牛頓第一次購買了7000英鎊,並且成功獲利一倍。

由於該股票驚人的漲勢,且消息面的不斷配合,牛頓又一次持巨資在高位購入該股票。這一次牛頓與幸運插肩而過,1720年6月,為了制止各類"泡沫公司"的膨脹,英國國會通過了《泡沫法案》。自此,許多公司被解散,公眾開始清醒過來。對一些公司的懷疑逐漸擴展到南海公司身上,"南海氣泡"由此破滅。許多人血本無歸,牛頓在這次投資中虧損2萬英鎊,相當於其十年的工資。

牛頓感慨地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的瘋狂。”

丘吉爾的故事

1929年,剛剛卸下英國財政大臣之職的丘吉爾和幾位同伴來到美國,受到了投機大師巴魯克的盛情款待。巴魯克是丘吉爾的好友,是一位曾經征服了華爾街,後又征服了華盛頓的投資大師。

證券投資與智商無關

巴魯克悉心備至,特意陪他參觀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緊張熱烈的氣氛深深感染了丘吉爾,聰慧過人的丘吉爾決心也炒股一試。

丘吉爾認為,炒股應該就是小事一樁。很遺憾,第一筆交易很快被套住了,他很是難堪。接著又瞄準了一隻看起來很有希望的英國股票,心想這一家的老底自己比誰都清楚,準能大勝,但股價好像故意跟他過不去,一路下跌,又被套住了。一天之內,他幾乎損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萬美元。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改版,就是丘吉爾賣什麼,巴魯克就買什麼,最後丘吉爾賠個精光,而巴魯克掙的盆滿缽滿。

馬克吐溫的故事

馬克吐溫是美國作家、演說家,他的文章既幽默又不失諷刺。他曾經迫於還債壓力,投資過股票,希望通過股票盈利還還清債務,但結果屢戰屢敗。

證券投資與智商無關

在其短篇小說《傻頭傻腦威爾遜的悲劇》中,他借主人公威爾遜之口說出一句名言:“十月,這是炒股最危險的月份;其他危險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上述名人可以說是其領域中的天才,沒有人會去質疑這些人的智商,但為什麼他們無法在投資中盈利,因為他們無法兼具洞察力、規劃力與執行力,最終受智商的拖累。

證券投資其實並不複雜,需要洞察力去發現好的標的,然後規劃後續不同走勢的應對方案,通常我們稱之為交易系統,最後有優秀的執行力去按規劃執行。而這些並不需要超高的智商,有時候智商反而是一種累贅,因為會把簡單的事情想的過於複雜,這樣不利於決策的實施。

小馬有話說

證券投資的門檻很低,現實中能在投資中獲利的,不僅僅是高學歷的金融人才,也有傅海棠這樣的農民,甚至有籍籍無名的地盤工人,因此我們無法把投資的能力與智商掛鉤。

投資需要的是持續的學習而不是學歷,高學歷確實可以表現你優於常人的智商,但無法代表你擁有投資的智慧。

通過上述的故事,大家更不用為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而妄自菲薄,只要你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鍛煉出投資的智慧,你就能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