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与智商无关

高智商的人在很多领域都会优于一般人,但在投资上却截然不同。在投资的领域,高智商的人常常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很多一般人,反而能够异军突起。这是因为投资需要的是智慧,与智商无关。

证券投资与智商无关

证券投资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但是投资的智慧与智商无关,投资需要兼具洞察力、规划力和执行力,有时候过高的智商反而使投资举步维艰。这些并不是小马做在办公桌前凭空想象出来的,我们来看看这些人的故事,就会明白证券这个道理。

牛顿的故事

我曾在《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中介绍过,物理天才牛顿凭借自己超高的智商在南海泡沫中巨亏2万英镑,他能够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想象人类的贪婪。

证券投资与智商无关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由于多重利好的影响,从100英镑开始上涨,3月初即达到200英镑,月末即超过了400英镑。4月初,在接连不断的“利好”消息的冲击下,迅速飙升到每股900英镑,进而又疯涨到1050英镑,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大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购买了7000英镑,并且成功获利一倍。

由于该股票惊人的涨势,且消息面的不断配合,牛顿又一次持巨资在高位购入该股票。这一次牛顿与幸运插肩而过,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南海气泡"由此破灭。许多人血本无归,牛顿在这次投资中亏损2万英镑,相当于其十年的工资。

牛顿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丘吉尔的故事

1929年,刚刚卸下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是丘吉尔的好友,是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投资大师。

证券投资与智商无关

巴鲁克悉心备至,特意陪他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丘吉尔,聪慧过人的丘吉尔决心也炒股一试。

丘吉尔认为,炒股应该就是小事一桩。很遗憾,第一笔交易很快被套住了,他很是难堪。接着又瞄准了一只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一家的老底自己比谁都清楚,准能大胜,但股价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一路下跌,又被套住了。一天之内,他几乎损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万美元。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改版,就是丘吉尔卖什么,巴鲁克就买什么,最后丘吉尔赔个精光,而巴鲁克挣的盆满钵满。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的文章既幽默又不失讽刺。他曾经迫于还债压力,投资过股票,希望通过股票盈利还还清债务,但结果屡战屡败。

证券投资与智商无关

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威尔逊的悲剧》中,他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一句名言:“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上述名人可以说是其领域中的天才,没有人会去质疑这些人的智商,但为什么他们无法在投资中盈利,因为他们无法兼具洞察力、规划力与执行力,最终受智商的拖累。

证券投资其实并不复杂,需要洞察力去发现好的标的,然后规划后续不同走势的应对方案,通常我们称之为交易系统,最后有优秀的执行力去按规划执行。而这些并不需要超高的智商,有时候智商反而是一种累赘,因为会把简单的事情想的过于复杂,这样不利于决策的实施。

小马有话说

证券投资的门槛很低,现实中能在投资中获利的,不仅仅是高学历的金融人才,也有傅海棠这样的农民,甚至有籍籍无名的地盘工人,因此我们无法把投资的能力与智商挂钩。

投资需要的是持续的学习而不是学历,高学历确实可以表现你优于常人的智商,但无法代表你拥有投资的智慧。

通过上述的故事,大家更不用为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而妄自菲薄,只要你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锻炼出投资的智慧,你就能在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