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區為高質量發展出實招

旅遊博覽訊:18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頒獎會上,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獲得“精品獎”。這個位於夫子廟景區地下20米、寶匣似的博物館,從一件件古代士子學習生活的展品入手,以“為國求賢”“魚龍變化”“金榜題名”等為主題,把1300年中國科舉史“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開館一年多,南京科舉博物館已吸引觀眾160萬人次。

南京秦淮區為高質量發展出實招

“這裡裝滿了中國文化!”“她不僅講述了科舉故事,還講了秦淮故事、南京城的故事。”“江南貢院源遠流長,從這裡層層疊疊的竹簡和瓦片感受到了。”……翻開博物館厚厚的記事簿,觀眾留言多達8萬多條。

通過“講故事”,提升了夫子廟旅遊格局,這一思路拓展至整個老城南。“城南從來就不缺好故事,這裡坐擁秦淮河、明城牆、江南貢院等國家級、世界級文化遺產,以及數不勝數的歷史名人、典籍文獻、詩詞歌賦。”秦淮區區委書記林濤說,在城市保護更新中講好“秦淮故事”,創新“表達方式”, 讓歷史文化變得可觸可感、溫暖鮮活,激活了全區全域旅遊創建。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原址保護出土阿育王塔的地宮,復建了“中世紀七大奇觀”的大報恩寺塔,通過遺址、文物、壁畫等“多重話語”,展現了城南“江南佛教發祥地”的歷史淵源。夫子廟建設中的“秦淮區非遺展覽館”,梳理了古琴藝術、南京白局、南京白話、皮影戲、杖頭木偶等非遺藝術,把秦淮燈綵、秦淮風箏、麵塑等手工技藝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

7.3平方公里的老城南,積聚了100餘處文保單位,“尋常巷陌、流水人家”裡隱藏的文人軼事、歷史典故,成為秦淮故事的“好題材”。芥子園是老門東邊上的“微園林”,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卻是文化大家李漁著書立說的地方。李白詩裡的鳳凰臺,杜牧歌詠的杏花村,相傳就在門西高崗處。今年,秦淮區將以芥子園、周處讀書檯、光宅寺等項目,延伸老門東記憶休閒片區,以愚園、鳳凰臺、杏花村等項目,展示門西明清院落文化。

近代工業、老廠房,也大有文章可做。走進集慶門城牆內的南京國創園,隨處可見的清水紅牆,以及“化身”雕塑、擺件、路樁的機床零件,講述了園區的前世今生——1897年設立的江南鑄造銀元製造總局,廠房裡分割裝飾的格子間,曾是鐵水流星、火花四濺的所在。像國創園這樣,外秦淮河畔的1865產業園、莫愁路上的廣電·越界,均由老廠房改造而來,兼備文創、旅遊功能。

把散佈的“城南故事”串成“故事匯”,秦淮區圍繞“一城一河”——城南6.3公里長的明城牆和內外秦淮河,打造秦淮故事“項目群”。明城牆以中華門甕城為中心,建設大報恩寺二期、越城天地、南京城牆博物館,銜接通濟門遺址、南唐伏龜樓、金陵兵工廠遺址、國創園和門東門西景區,“講述”城牆文化、感恩報恩文化、近代兵工文化、城南市井文化。秦淮河從城外到城內,上游恢復機場地區古秦淮“S”灣,外秦淮整治濱河遊覽線,內秦淮河分別以南唐、三國、明清文化為主題,全流域打造水系流域花園。

“講故事”發展城市旅遊,讓秦淮區收穫滿滿,近兩年年遊客量超過5000多萬人次,佔南京近一半,年旅遊收入500多億元。“講好秦淮故事,豐富表達方式,拉近了城南與遊客的距離。”代區長司勇說,城南遊客中揹包遊、自助遊、深度遊佔了大頭,過夜客、住宿業增長很快,為此秦淮沿景區、街區、河道摸排民宿資源,打造了花跡、君庭、釣魚臺、芥子園、水街等一大批都市文化主題酒店,打出“夜宿秦淮”品牌,並規劃兩三年內建設100處 “轉角·遇見”文化休閒驛站,供市民遊人休憩打尖之用。今年2月,位於長樂路的首個“轉角·遇見”項目文采書屋開業,茶吧、圖書櫃、讀書角一應俱全,遊人不僅可以休閒聊天,還可舉辦沙龍活動。

“秦淮故事不僅有旅遊載體,還有影視作品,代言南京、走向世界。”秦淮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素玉說,他們整理出了《秦淮概覽》《秦淮故事》《秦淮區歷史文化資源圖錄》等圖書資料,籌拍《秦淮故事》影視劇、《秦淮河》紀錄片,創作紀念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為主題的文學和書法美術作品。對外宣傳上,秦淮河與美國聖安東尼奧河、法國塞納河結成“三河聯盟”,與塞納河聯合發行紀念郵票,並連續三年參加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走進米蘭、倫敦、紐約,向世界大都會講述秦淮美食、美景、美人、美服、美燈“五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