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题记:本文作者为2018年下半年第一期无人区穿越队员老朱,文章首发平台为经天纬地地产营销机构,文章收录时,因为一些不足道的原因,图片文字略有删改。

我们就像是一伙异族入侵者,误闯了这片本不属于我们的领地,显得格外突兀。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如同沙漠中留下的脚印,终会被风吹散,时间也会抹掉我们存在的痕迹,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

罗布泊像一个倔强的囚徒,把自己禁锢在茫茫荒漠中,从不挣脱枷锁。即使命运如此多舛,它依旧痴迷淡然。

从东向西进入罗布泊,必须穿越库姆塔格沙漠。这是一片截然不同的世界,除了太阳和时隐时现的远山,几乎没有任何参照物,满目尽是单调乏味的循环。在渺若烟云的沙海中穿行,未知的风险也如影随形。那几天,整个车队都在无休无止的“陷车、爆胎、救援”中打转,队友们焦灼不堪。如何在沙地上行车成了进入罗布泊的第一道考题。释放胎压,可以增加轮胎与沙地的摩擦。观察沙面颜色可以大致辨别沙的质地。在沙丘上停车,车头朝下才能将车牢牢挂住。翻越高耸的沙山,务必斜上直下,否则极易倾覆。

置身沙海,阵阵沙雾席卷而来,空中舞动的石子狠狠地砸向车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车厢里都弥漫着浓浓的沙土味,仿佛要被沙海淹没。人站到车外,几乎控制不住身体,稍不留神就会被掀翻在地。沙如游蛇,若是没有绑紧裤腿,细沙会沿着足底盘旋,窜到膝盖处,让人手忙脚乱,如坐针毡。夜幕降临,我们早早躲进如同冰窖的帐篷里,库姆塔格沙漠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受到了惊扰,渐渐露出了狰狞。狂风大作,气流在空中回旋穿梭,发出尖锐刺耳的声响,如狼嗥虎啸,鬼哭神泣,让人不寒而栗。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罗布泊曾是核试验基地,在这里能撞见人类活动的遗迹便不足为奇。途中,常能见到被抛弃的油桶和轮胎,以及一些被毁的汽车残骸,仿佛依稀还能闻到人的气息。现在看来,它们更像无人区里的路标,为后来者引导方向。偶尔还见到几座铁塔耸立在荒野中。一座铁塔的塔底嵌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69年6月总参测绘局”的字样。听说,当年没有卫星定位,这些铁塔是用来确定方位的。队友中有好奇之人索性登上了塔顶,看似锈迹斑斑的铁塔,依然牢不可催。这些铁塔成为罗布泊最后的守望者,虽然沧桑历尽,却仅留下一片荒凉。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走出库姆塔格沙漠,视野中出现一簇簇骆驼刺和红柳枝,这里是野骆驼的栖息地。罗布泊的野骆驼仅靠盐水就能生存,这是其它陆地动物都没有的本领。如今,野骆驼的数量甚至比熊猫还少,被归入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生性非常机敏,在几公里外就能嗅到人的气味,并迅速逃离。附近的滩涂上躺着一具死去的骆驼骨架,皮囊上残存着一束棕色的驼毛,微风席席,驼毛轻柔蠕动,仿佛诉说着它轰然倒地的刹那,它的绝望与挣扎。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庞然大物,在大自然“物竞天择”的游戏中竟也败下阵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情此景,这句话才是最完美的表达。

当年,解放军曾在此扎营,并打出了一眼自流井,后被命名“八一泉”。这里是进入罗布泊腹地之前的最后一处水源地。“八一泉”泉眼很小,走到近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站立。泉眼旁有个自然形成的蓄水池,池中水草茂盛,涤荡着勃勃生机。我俯下身,轻轻地掬起一捧,慢慢送入口中。泉水清凉,淡淡的咸,微微的涩,却唯独少了甘甜的味道。莫非这仅有的一抹绿意是罗布泊还未流干的眼泪?我亦然看见那些凋敝的野草泛着凄厉的冷光,那些死无葬身的白骨正发出阵阵无助的哀嚎。泉水浸入我的腹中,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加木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甚至成为罗布泊的一个符号。1980年5月,时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的他带领一支科考队进入罗布泊,那个年代,无论是车辆还是装备与现在比都相去甚远。由于连日高温,装在铁桶里的饮用水变成了酱油色,散发着难闻的铁锈味,科考队面临断水的危险。当时,他们的扎营地在库姆塔格沙漠,营地以东就是“八一泉”,而且不远处还有一条疏勒河的古河道。彭加木坚信附近能找到水源,于是独自向沙漠深处走去,从此踪影全无,销声匿迹。如今,“彭加木失踪地纪念碑”伫立在这片苦寒之地,默默经受着风沙的洗礼。

纪念碑非常朴素,石碑、底座和一圈木栅栏就是全部。石碑前堆满了形形色色的矿泉水,还有一些干瘪的食物,多是路过此地的人留下的。在栅栏里有一个铁盒子,摆放有彭加木的照片和写给他的信件,寄托着他的家人对他的思念。有些人慕名而来,与其说是祭拜彭加木,不如说是祭拜那个充满传奇的年代。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进入罗布泊腹地,四周是漫无边际的盐碱地,白茫茫一片,看上去像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地上满是密匝匝的土疙瘩,或高或低,如同耕作后的田地。鱼鳞状的盐壳异常坚硬,用力踩上去竟然没留下印痕。漫步其间,却感觉步履有些飘浮,恍若隔世。这里应该是罗布泊的湖底,也是罗布泊最后干涸之地,地质学上称之为“古湖盆”。一种长着花翅膀的小苍蝇是这里唯一的生物,它靠汲取盐碱地上的露水活着,堪称地球上最伟大的苍蝇。驻足远眺,西南方向灰蒙蒙一片,像是地表蒸发的雾气,神秘的楼兰古城就藏在那片氤氲之中。

那一刻,顿感语言的苍白无力,唯有闭目驻足,静心感受它的原始和静谧。大自然赋予罗布泊瞬息万变且又亘古不变的神奇,我们却像一伙异族入侵者,误闯了这片本不属于我们的领地,显得格外突兀。我们渺小如尘芥,置身于无尽的旷野,随时都可能被大自然无情地吞噬。

离开罗布泊腹地,来到一处匪夷所思的大峡谷。大峡谷没有正式命名,暂且叫它“罗布泊大峡谷”。车队沿着干涸的河谷行驶,大峡谷渐渐显出它摄人心魄的魅力来。时而陡峭嶙峋,时而平坦开阔,如同一座迷宫,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幕会是怎样的场景。我在想,若不是我们走进了时光隧道,穿行在一座荒芜的古城里。峡谷谷底仿佛就是街道,两边的崖壁就像错落有致的街铺民宅。恍惚间,古城内人声鼎沸,商贾林立,随处弥漫着浓郁的市井气。身处河谷,下到车外,一种森然之气扑面而来。大峡谷神闲气定、磊瑰不羁,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有些诡异,有些魔幻,还有几分超然的美感。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如果说罗布泊大峡谷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的地质奇观,楼兰古城则是先辈们创造的旷世传奇。楼兰从未对外开放,至今仍属“军事禁区”,极少有人踏足。我们心存侥幸,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匆匆上路。

去楼兰的路极其艰难,尤其最后近二十公里的魔鬼路段,完全颠覆了我对极限越野的固有认知。那是一片干涸的河谷地,一望无际的土丘、乱石七颠八倒,如同光怪陆离的地下城堡。车与车之间即使相隔数米,都可能看不见对方的身影,穿行其间有种穷途末路之感。汽车就像喝多了酒的醉鬼,在波涛翻滚般的土丘和乱石间跌跌撞撞、左摇右晃,让人痛不欲生,几近崩溃,仿佛是在经历一场炼狱。

楼兰神秘消失了1300余年,我终于站在了它的面前。一座曾经兴盛一时的古城,而今成了沙漠中的“庞贝"。面对赫赫有名的楼兰大佛,无论我怎样虔诚地端详,细细地揣摩,都无法在心中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三间房"是其中仅存的标志性建筑,也已面目全非。我探出双手,轻轻抚摸粘满尘土的房屋残壁,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冰凉。那些残存的斑驳除了岁月的侵蚀,还带着几许繁华殆尽的冷漠与荒凉。

一处台地上,有一片的排列整齐的胡杨林遗骸,明显为人工营造,在地上躺着的一些干枯的木头,能清晰辨别出人工钻洞的痕迹。当年,楼兰依偎在烟波浩淼的罗布泊畔,碧水茵茵的孔雀河在城中环绕,那是一番怎样的田园风光。如今,罗布泊已经化作无边的涸泽,一个绵延千年的文明古城悄然坠落。楼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惊世劫难?或许永远都没有答案。楼兰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它颓败不堪的样子,不禁令人扼腕。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写道:“万事万物犹如过眼烟云,都会逝去,它们留下了什么踪迹呢?世间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就像河中的水滴,它们紧密相联,组成了无名的水流,涌向大海。”莫非人生就是一出自欺欺人的“荒诞剧”,亦如消失的楼兰,我们身处不同角色,纵情演绎着各种离合悲欢,最终却毫无意义?

回眸那片荒漠,不知有多少人走出了罗布泊,也不知有多少人永远留在这里。无论如何,这片荒漠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有我们。相比这片荒漠,我们都是光阴的过客。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的模糊地带,每个人都在时间的荒芜中,踽踽独行。

回到熟悉的城市,抬眼看看天空,依然风轻云淡。牵着孩子温暖的小手,突然觉得很幸福、很幸福……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无人区穿越随笔下:有一种荒芜,胜过繁华满目

更多藏区、无人区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 川藏线 2019年上半年四大无人区穿越火热组队、报名中,欢迎和攻略君(VX:916030478)一起去看这个星球上最后的壮丽,我们在无人区等着有趣的你!点击文章下方了解更多,直接进入无人区穿越预定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