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兵荆州,三国的历史将会怎样?

芦方文


题主有没有想过,关羽要是抓了于禁就撤兵,那他打这一仗干什么呀?于禁只是援军,关羽的目的是夺取襄樊,你把援军干掉了,对方兵力薄弱了,然后放着眼前唾手可得的襄樊不拿反而回去,关羽在寻开心吗?没有任何理由回去啊!所以,题目本身就是伪命题。其实于禁的战败恰恰是送了关羽一程,如果关羽没能击败于禁,他反而可能有保全自己和荆州的机会。而一旦击败了于禁,他的下场就注定了。

襄樊之战是不该打的,错误从一开始就铸成了,因为出兵的时机完全不对。按照刘备阵营的既定方针,应该是《隆中对》中说的“候天下右边,荆州、益州两路出兵,攻取中原”。而关羽北伐的时候,刘备那边刚刚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益州之战和与曹操主力血拼的汉中之战,人困马乏,亟待休整。益州新定,也需要安抚。这种情况下,关羽北伐势必就是孤军深入,极度危险。


另一方面,东吴。在刘备获得益州之后,孙权曾陈兵荆州边界,要求刘备归还向东吴借的“南郡”。刘备不愿意,回兵荆州,双方几乎交战。因为曹操派张郃打益州,刘备不敢两线作战才不得已与孙权讲和,湘水划界,归还半个荆州给孙权。也就是说,东吴的野心其实很明显。而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非但没有维护好和东吴那岌岌可危的关系,反而辱骂孙权派来求亲的使者,甚至还在北伐襄樊的时候,将部队抽走支援北伐战场。


虽然有这么多问题,但是出征就是出征了,没有莫名其妙回来的道理,除非打得不顺。但是关羽打得太顺利了。先是把守襄樊的曹仁打得缩在城里不敢出来,然后面对于禁带着七军气势汹汹而来,竟然一站成功,靠着天降大雨和荆州兵的水战优势将于禁七军一股击溃,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这样的威风霸气,他怎么可能撤兵?况且,襄樊的城墙已经被水泡得快烂了,曹仁只是在做最后挣扎,这时候不坚持,你来干嘛来了?如果关羽能意识到危机,他就不会打这一仗,而一旦打了,并且打得很顺,就不可能撤了!所以事实上关羽什么时候才撤兵的?被徐晃的援军打败的时候!

那如果真的关羽没能击败于禁,不得已退兵了会怎么样呢?只能说有保全荆州的机会。分情况看,如果于禁大胜关羽,关羽退回去的也只能是残兵,吕蒙一样很有机会打败关羽。如果于禁是与关羽长时间对峙,那即使退兵了可能后面吕蒙白衣渡江也已经得手。那退回去还是一样的结果。只有一开始关羽就发现于禁兵力很强,短暂交手后找不到突破点,当机立断退兵,这时候自己的兵力没有严重受损,吕蒙还没来得及成功,这才有保全荆州的机会。至于如果真的保全了半个荆州能怎么样?那只有天知道了!


伊耆角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假如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直接撤军荆州,那么东吴的偷袭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关羽能够牢牢控制荆州,刘备就能集中兵力进攻关中和凉州,逐步一统天下。

第一,关羽及时退兵,能够巩固江陵和荆州的防御,东吴必定不敢偷袭。

关羽在前线的兵力有三万人左右,后方至少有一万人,就是为了防备东吴的偷袭。如果不是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投靠东吴,东吴根本打不下荆州。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俘虏了三万魏军。如果他带着这三万俘虏回荆州,自身的兵力就多达7万人以上。比刘备在四川和汉中的总兵力还多!刘备手下大约五六万人。

这样强大的兵力,镇守荆州是绰绰有余!

东吴是很聪明了,知道关羽严阵以待,无机可乘,肯定就不会偷袭了。



如果这样,荆州就不会丢。可以对许都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曹操不得不集中大量兵力在荆州方向。西北凉州关中地区必然兵力空虚。

关羽兵力过于充足。

可能会派两万人去汉中增援刘备,从而使刘备集团在汉中方向的兵力达到六万以上。


以此得胜之兵,大举进攻凉州,必然一战成功!

然后以凉州为基地,大举东进。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上将嗳福斯


个人认为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荆州方面:关羽久攻樊城而不下,手下军士已经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东吴吕蒙虎视眈眈。但是,由于水淹七军关羽名振华夏,若关羽及时退回荆州,东吴孙权很大可能性不敢出兵,就算陆逊再次白衣渡江,博士仁靡方很大可能不敢投降东吴,只要江陵不失,荆州军家人无事必然会随着关羽拼死作战。以东吴的步骑铁甲在攻城战中很难取得成果。

2、汉中方向,刘备刚拿下汉中不久需要时间消化,关羽回防荆州刘备将无后顾之忧,可安心发展。待恢复元气可水路并进直取长安、许昌。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刘备比曹操恢复的快。曹魏人口众多,但经历赤壁和汉中之败导致其实力锐减,若刘备能在处于优势时恢复元气发动进攻,则天下大势有可能归于刘备,但若让曹操恢复元气,这天下大势可就不好说了。我觉得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延长好几十年。


大胶带


我个人认为依旧不会改写。原因如下:

第一、关羽刚愎自用。诸葛亮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就问过关羽,如果曹魏和孙吴同时进犯,你怎么办?关羽回答分兵击之。诸葛亮的回答是:“如此,荆州危矣!”即便是关羽退兵荆州,我想曹魏也不会善罢甘休,至少曹仁、徐晃一定会屯兵襄樊地区。而孙吴也不可能放弃打荆州的念头,吕蒙依旧会想办法进攻荆州,魏、吴联合,荆州危矣……

第二、刘备无法迅速救援。刘备率领主力入川,一时半会儿不可能迅速增援荆州,如果荆州告急,刘备只能第一时间选择围魏救赵的计策,出兵陇西打曹魏,第二时间去增援荆州。

第三、对手强大。关羽虽然骁勇,但是毕竟是一个人,马良、赵累等人虽然有一定的谋略,但是关羽刚愎自用不一定听从。再看看对方,曹魏这边徐晃、曹仁都是当时的名将,孙吴这边吕蒙、陆逊都是谋略过人,比盲目自大的关羽强之百倍!

第四、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到水淹七军,关羽率领的荆州军一直在作战,特别是曹仁据守的樊城久攻不下、伤亡惨重,荆州军兵困马乏,即便是撤退,也远不如孙吴的部队准备充分……一旦打起来,孙吴的将士训练有素、兵马强健,荆州军伤兵未愈、兵困马乏,高下立见。


史学夹Louis


襄樊是曹魏的军事重镇,中国之腹,这是曹操不惜一切代价的死守之地,这一点关羽理应有明确的认识。为此除了曹仁的本部军马,曹操还先后调集于禁、徐晃、张辽三名将来驰援曹仁,而并非“食之无味,其中可惜”的汉中局面。

(《三国演义》关羽)

关羽把曹仁打的不轻,曹仁只能靠他的人格魅力和超强的指挥能力勉强支撑。此时汉中却没有多大动静,按理说,凭借诸葛亮的《隆中对》北伐应该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关羽北伐的同时刘备也北伐,刘备一定要与少数民族和东吴保持友善的关系,即便不能帮忙也不要掣肘。

(新《三国》的孙权)

关羽打的仗可以说是没有根基的仗,开始来势汹汹,结尾惨淡收场。这不仅在于政策上的不足也在于关羽后方不牢。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看,关羽应该见好就收,他没有道理去打“持久战”,这是一意孤行的战争。关羽在军事能力上确实很强,但是大局的把控上也的确比较弱。倘若关羽杀了庞德,俘虏于禁后,果断撤军,那么情况也不会演变成那么糟糕的地步。

(新《三国》的曹操)

关羽始终忽视孙权,还经常与其产生摩擦,这种隐患不能视而不见,退兵看似没有大作为,实际上却是长远之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关羽因为看不上黄忠想急于立功造成的(黄忠汉中立了功,地位同关羽类似,关羽是很不爽的)。

还是那句话,北伐需要很多条件,当时的刘备集团并不满足,所以退兵是上策。孙权不希望看到刘备快速做大,考虑弱者的心理也是成功的一步。急攻曹魏只能让孙权有机可乘,孙权想荆州刘备、关羽又不是不知道。

随后的历史要么就是孙刘共击曹,要么就是孙刘再次开战。


大眼大世界


如果关羽水淹七军后回防,洽此时刘备新取汉中,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蜀国取代魏国成为实力最强指日可待。那必然会导致,曹操和孙权联手抗蜀。

荆州就会面临北魏南吴夹击的巨大压力,以当时魏蜀吴的兵力人才地界来看,最终蜀国想要一统天下,依然可能性较小。

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三国鼎立的时间会拉长,最终是不是便宜司马家就说不准了。


客律


水淹七军绝户记,以失荆州民心,退不退都一样,荆楚世家不会在支持刘备内乱会毁灭荆州或者整个蜀汉政权!


午夜游狼2


读三国有感

卧龙何负元直夸,

仲谋识时族天下。

曹操咏志观沧海,

解局还须司马家。


无处7


这就如同炒股,见好就收为大智。


大元帅台州


关羽“水淹七军”后已经飘了,当时威震华夏。哪想到会有败走麦城的那天。一生骄傲葬送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