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中秋剛過,京城名廚齊聚黃寺絲路伊蘭餐廳,舉行回憶北京清真烹飪大師馬景海先生座談會,本次紀念活動是由國際養生研究會張文彥先生舉辦的,參加此次活動都是馬老的生前好友、同事、徒弟和家人,到會的有清真菜泰斗小吃專家陳連生,清真菜大師、清真烤鴨傳人艾廣富、清真菜大師馬志和、清真菜大師宛華富以及北京名廚楊學智、趙樹風、周秀來、潘學莊、張元善、金忠、於風波、許長春、曹壁江,以及馬景海的兒子馬洪志,馬景海的大徒弟趙品奎、馬景海的重孫女馬豔萍、馬豔麗

等約50餘人。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馬景海是名虔誠伊斯蘭教徒,紀念活動在清真寺阿訇頌讀《古蘭經》開始,在莊嚴平和的古蘭經聲中,為馬景海和到場的人們祈福,大家頭戴禮拜帽,雙手雙手向臉,求真主賜福與你和我。阿訇頌詩經文後,紀念馬景海先生座談會開始,會議由曾風茹主持,首先由張文彥介紹馬景海簡歷生平,馬景海,男,1930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安次縣,回族,北京清真又一順飯莊技師名廚,中共黨員,國寶級清真菜大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國家餐飲業高級評委,中國烹飪大師,京華名廚聯誼會會員,中國烹飪協會會員,精通清真菜的烹製,師成楊永和,代表作品有松肉、扒肉條、糖溜卷果、雙圓會等。馬景海整理出版《北京清真菜譜》等著作。張文彥一直至力於宏楊中國烹飪文化,尊師重道,名廚百叟宴到今年己舉辦了十五屆,每年出版名廚掛曆,還出版發行北京當代名廚五冊,這已成為重要資料,馬景海端被記錄在2001年出版的當代名廚第一冊,說起來真是光陰似箭,出版那年張文彥那年才48歲,這一晃今年66歲,都快20年了。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馬景海是一代清真菜大師,是清真菜發展里程碑樣的人物,艾廣富和馬景海他們都是56年一起到又一順,都師呈清真菜大師楊永和,在清真又一順工作同事40餘年,馬景海是艾廣富師哥,可按進又一順時間,艾師傅還要早三四個月,那馬景海怎麼能了艾師傅的師哥呢。原來馬景海是帶藝投師,他早在15歲時就在當地學廚工作。1945年參加了回民之隊,擔任回民之隊給首長馬玉槐當勤務兵。1949馬景海隨回民支隊解放北京時,是抗著搶進的城,1956年中央決定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馬玉槐是建國後民政局第一任局長,當時他親自帶馬景海到西單又一順飯莊,交楊永和讓他代培,學習清真菜餚的製作然後代走去寧夏, 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馬玉槐是第一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那馬景海為什麼沒去呢,因為馬景海在又一順組建了家庭,就繼續留在北京在又一順工作了,後來拜楊永和為師,如此也就成了艾老的師哥。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楊永和當年手下有號稱有八大金剛,就是八個徒弟,後來升職的升職,調走的調走,到最後就剩馬景海和艾老,直到故去,馬景海一直沒離開又一順,他一生比效坎坷,那時生活不寬裕。艾老評論馬景海最大的特點對工作特別認真,57年中國編寫菜譜十本一套,指定楊永和編寫清真卷,徒弟靳聯玉、馬景海參與編寫,入選34個菜。這是馬景海第一次編寫菜譜,艾老還拿出一本北景清真菜也是馬景海寫的,1984年由清真菜大師楊永和口述,馬景海整理出版了《北京清真菜譜》一書,此書彙集了清真菜餚385款,為推動清真菜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楊永和馬景海艾廣富共同完成的,那時寫菜要出書是要飲食公司批准才行的。第三本是馬景海個人在2004年編撰出版《清真菜精粹》。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此外艾老還拿一張畫,這是八幾年馬景海畫的,當時成立西城烹飪協會,艾老授課任務很多,馬景海為了讓學生系統細緻的瞭解烹飪食材,專門為艾老畫了兩張魚的圖畫,一張海魚的一張淡水魚的,是按實物大小比例,一筆一劃畫成的,畫風精細甚,艾老一直保留珍藏,可惜那副鹹水魚的不知當時誰借走了,現不知下落為此艾老想起就唏噓不己。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馬景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汲取各地方菜系的精華,面對清真原料侷限性較大的現實情況,用於大膽創新,從原料的應用、口味的調整、烹調技法上均有較大的突破。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服務,均受到好評,其烹飪絕技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讚譽。馬景海喜歡文化,廣交朋友,與許多文人墨客都交了朋友,還收藏很多名人字畫,那時的文人畫家和現在不一樣,吃美就為他提詞送畫,也算答謝知音吧。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馬師傅的家在什剎海邊一個平房小院中,房間不大,略顯擁擠。但就是在這普通的小院,不大的房間,曾迎來了許多貴客,馬景海經常在自己家中為書畫界朋友製作美食,為此還專門自制了畫畫的案子,嘗完美食交流作品,小屋常常高朋滿座,有時一個月就要請兩三次客。劉海粟、張伯駒、啟功、沈鵬、王遐舉、李鐸、宋文治、崔子範等20多位書畫家都曾到家裡品嚐過他製作的美食。很多書畫界名人在這裡留下他們的墨寶,馬師傅的小屋也被稱為“諳賞齋”,劉海粟等多位書畫家為“諳賞齋”題寫過不同字體的匾額。名家為題字“調鼎技嫻,蓴羹鱸膾”就是對其烹飪技藝的最好評價。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說到畫,馬景海喜歡書畫、被稱為懂畫、愛畫的廚師,他自己也畫畫,但畫的不是花卉山水人物,而是每幅都與烹飪有關。牛、羊、魚、蝦、蟹。馬師傅工筆畫基本功紮實,把各種魚、蝦、蟹勾畫的十分逼真,而且是什麼品種分得一目瞭然;牛羊的各部位也標得仔仔細細;還有詳細的海魚迴游路線區域圖,這些畫都用畫軸裝裱好。這是他在教學用的獨家法寶。艾老展示的就是其中的一副。所以我們貨談回憶要學習馬景海為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精神。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到場師傅紛紛發言緬懷馬景海先生,說起馬老的工精神,那是眾人有口皆碑,趙樹鳳回憶,當時和馬景海經常參加授課交流活動,馬景海工作一然不苟,把工具都放右一個小箱子裡擺的特齊想,帶手布倍白,什麼時看什麼時那麼幹淨。而且馬景海不拘一格創新吸收其它菜系優點,光大清真菜品。陳連生伯伯講了一件事,在一次交流中,有一道扒肉條,老牛街的做法是用羊腰窩,而馬景海用的是哈爾巴,開頭不理解,後來經過比效腰窩肥,而且有一層皮特羶,而哈爾巴有筋瘦肉多,做出的菜有嚼勁,從那時起吐魯番也改為用哈爾巴。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馬景海從廚數十年,成績斐然,取得了許多成績1987年榮獲北京市優秀廚師榮譽證書。1988年在北京首屆京龍杯烹飪技術比賽中獲優秀獎。1990年北京舉辦第十一屆亞運會時他擔任清真餐廳廚師長。2002年被授予國寶級烹飪大師稱號。2004年1月編撰出版《清真菜精粹》。2001入選《北京當代名廚》。2012年被選入《國家名廚》。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為繼承發揚清真菜,馬景海培養了大批烹飪技術人才,為中國食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馬景海的徒弟趙品奎回憶當年師付事蹟,趙師傅己將馬景海技藝掌握,由其是大翻勺,能四面前後左右隨心所欲的翻,深得馬景海的真傳。而馬家菜在馬家後人也繼承下來,參加會議的有馬景海的兒子和重孫女,由其是重孫女馬豔萍,她從小就喜歡烹飪,又得年獨厚守著這德高望重的國寶級烹飪大師馬景海,那可是她太爺爺啊,馬豔萍小時候就經常在太爺爺身邊看他掌勺做菜,長大後也曾在太爺爺工作的又一順飯店幫他老人家打下手,87年馬豔萍的爸爸在廊坊開了家飯店叫安蘭餐廳,馬景海每週去一次,老先生看出她是個認真肯幹,又是自家的孩子,於是把自己這畢生的手藝,手把手教傳授於她,她得到了馬老做菜的真傳。現在馬豔萍在廊坊開了家馬大私家菜,雖然地方不大,由於菜地道,由其是燉牛肉,在廊坊那是一絕,提起馬大燉牛肉,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了廊坊當地的十大名吃,小店生意那叫火,想吃飯,你得提前約,要不真沒位置,不行,那天我得去廊坊嚐嚐。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調鼎技嫻馬景海,蓴羹鱸膾飯菜香

座談會開了將近兩小時,到場到的嘉賓大家紛紛發言緬懷馬景海生平,同時也由衷的感謝張文彥組織這此活動,緬懷烹飪先師,銘記烹飪歷史,傳承名廚精神。這樣的活動己組織了多此,如紀念武珏盛、郭文彬、劉俊卿、金永泉,庹代良等大師,使老前輩的優良精神傳下去,也感謝社會的支持和企業的參與,我也是西城出來的,參加工作時就知道又一順的馬景海師傅是個老革命,如走仕途能當個大官,但他從廚學藝,尊師敬教,愛崗敬業,不光手藝好,人品更好,在下不才特獻上一首藏頭詩以示對馬老之敬仰。

馬老革命少抗搶

景星麟鳳入廚行

海納百川多才藝,

調鼎技嫻飯菜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