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用户67589468


战略轰炸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战手段,但是对国家实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二战中也只有美国和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行动。

战略轰炸思想其实在飞机诞生后就出现了,认为发展轰炸机,直接打击敌方的战争机器,摧毁其工业生产、经济、交通等命脉,后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开始得到了不少国家的重视。

但是战略轰炸非常需要强大的实力,首先就是航空技术,美国早在30年代就已经发展出了B17这样的重型轰炸机,后来还有B24、B29等多个型号,就是因为其航空工业实力强大。而像德国,虽然二战中后期开始发展重型轰炸机,但是在发动机等方面一直不过关,最终仅仅制造了少量HE177这样的不成熟重型轰炸机。

然后就是国家实力。重型轰炸机需要有巨大的数量才能达到作战效果,而且还要有燃料,弹药,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撑。战略轰炸的损失也是很大的,美国在对德战略轰炸中就损失了大量飞机和人员,但美国完全能够撑到对方倒下。而像苏联当时其实就发展了一些重型轰炸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为主角,因此我们才只能看到英美航空兵的战略轰炸。


前沿阵地


当然值得

所谓战略轰炸,是在战争中运用重型轰炸机对敌方的军用工厂,能源基地,道路桥梁,码头港口进行有针对有目的的破坏,攻击,使其无法正常运行,从生产上削弱敌方的战争能力。

以二战为例,由于英美对德国的鲁尔等重工业区进行持续轰炸,使得德国的许多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比如:由于原油生产的锐减,导致苏德战场上的大量坦克趴窝,德军无法按照原有的作战计划完成既定目标。

这为在战争初期受到德军重创的苏军获得了宝贵喘息的机会,为日后苏军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而对日轰炸中,首先针对的是飞机引擎厂,汽车发动机厂变速器厂,等核心器件生产厂,

。通过这种方式美军成功控制了日军的坦克飞机的产量,以此削弱了日军的机械化程度。

持续不断的轰炸再加上最后的两颗原子弹,成为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手段。避免了数以万计的士兵的伤亡。

但不可否认,这种深入敌后的战略轰炸,危险程度也随之上升。据统计,在对德战略轰炸中,美国损失飞机1.8万架,亡4.3万名飞行员;英国损失飞机2.2万架,亡4.7万名飞行员。德国损失飞机5.7万架。考虑到飞机的制造成本和飞行员的选拔培训上的支出,实施战略轰炸的成本还是非常高昂的。

同时由于这种轰炸只是从空中进行,方式单一,守方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弱轰炸效果。

尽管如此,战略轰炸还是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使得盟军用最小的代价换回战争最终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