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謝安高潔,王導公忠。蒙求的第七位乃是謝安,東晉陳郡陽夏人。一門名士真風流,關於謝安,我們美文共賞。

來自中國士大夫的尷尬

自魏晉以來,中國的士人階層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一邊,他們嚮往嵇康那樣的真君子風度。

一邊,他們又渴望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最終,他們只成就了一句詩:“是故進亦憂,退亦憂。”

並且,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文明史上一直延續。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李白,號稱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如果你要說他的政治建樹,不好意思,沒有;

張居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士人出身的鐵血宰相,不過你要說他的處世風度,不好意思,不咋滴;

中國的士大夫,在風度與政治中間,總是難以兩全,要麼都是半瓶子水,要麼乾脆什麼都沒有。

謝安,是個例外,並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例外。

退可隱於東山三十春,進可傲然攜妓出風塵。士大夫的終極理想,謝安實現了。

02

玩風雅,就要向林下之風看齊

喝茶、談琴、唱曲兒、拜上師這四大件如今被戲謔為四俗。風雅這個詞實在太有魅力了,以至於每個人都想沾沾它的光。

其實這不能怪當代跟風者的膚淺,因為這種跟風古來有之,尤其是在魏晉。

大眾審美喜歡白皮膚的,男人們就使勁往臉上擦粉,學名士服食五伏散,穿著寬敞大袍到處瘋瘋癲癲,最終形學了個八分像,風骨卻半分也沒學來。

謝安的風雅有七賢的林下之風,亦有一個真儒士的錚錚傲骨。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謝安出身不錯,雖然謝家在當時的朝堂上確實不是那麼耀眼,但是也不至於沒落。謝安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像所有的跟風少年一樣,愛好風雅。

不求功名利祿,但願山水之間。謝安拉上老王(王羲之)一夥人常常在會稽山陰一帶遊玩,官府請了好幾次讓他去做官,就是不去,跟嵇康有點像。

河南的老百姓坐不住了,天天呼喚偶像出關,後來有人這樣評價謝安:“不鳴萬人待其鳴,一鳴萬人共其震”。可想而知,謝安那時候的名聲有多大,同為跟風的少年們看傻了,這波操作太6,他們還沒有回過神來。

一般來講,三顧茅廬的故事講到這裡,下一步臥龍就該出山了吧。不,這就是謝安的厲害之處。

這位中國歷史上的頭號淡定哥,依然天天慢條斯理的帶著歌女們遊山玩水,彈琴做賦,活生生把自己從一條臥龍熬成了中年臥龍,好在不油膩。

這一年的謝安,四十歲了,還在遊山玩水。

老謝家在自己弟弟謝萬的精心經營下,一天不如一天。終於有一天謝安的這位老弟帶兵北伐前燕國,讓人家打的屁滾尿流,最後還逃跑了。士兵們紛紛要宰了謝萬,後來他們覺得好歹得給謝安個面子(知道謝安的面子有多大了吧,要知道唐朝人殺楊貴妃的時候可都沒想著要給唐玄宗個面子啊!),於是,謝萬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謝萬可憐巴巴:“老哥,這把歲數了出山吧,老弟撐不下去了啊!”

謝安看了看越來越弱的謝家以及亂哄哄的朝堂,收拾收拾包袱,出山了。於是才有了那一句:“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酷不酷?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03

政治霸凌的第一次認慫

謝安出山這件事除了滿足了群眾粉絲的呼喚之外,也引起了當時最大的弄權者——桓溫的不安。

桓溫這位朝堂霸凌與老謝也算是好朋友,但是你說過你不出山,如今你出山了就不是好朋友了,朝堂霸凌說:東山不是你想出,想出就能出。

當時的皇帝年幼實力弱,桓溫一度想要取而代之,這回回京面聖更是做好了準備。皇帝他老媽一看情況不妙,說老謝你和隔壁老王(王坦之:跟王羲之不是親戚)去接接桓溫大將軍吧。

王坦之正猶豫著怎麼推辭,畢竟朝堂霸凌不好惹啊,那邊淡定哥謝安開口了:OK。

這廂桓溫一聽,好啊好啊,正好趁機宰了謝安,於是在會面的飯館子裡埋伏了刀斧手,形勢堪比鴻門宴。

謝安和老王進了飯店,老謝一臉淡定,老王滿頭是汗。桓溫淡定自若,桌子底下全是刀斧手,他們想謝安這次算是玩完了,臉上笑嘻嘻。

這時一陣風吹過來,掀起了桌布的一角,露出了刀斧手的大白牙。

場面有些尷尬,王坦之嚇得瑟瑟發抖,謝安鎮定自若,操著濃厚的河南口音開口唱道:“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場面劍拔弩張,但是在場的人也都被謝安的氣度鎮住了。

謝安說:“老哥,這把歲數了比劃鴻門宴啊!大家都是文明人,你羞不羞。”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此時,尷尬如桓溫,此時的桓溫比項羽還尷尬,因為老桓這事幹的比項羽還不體面,皇上迎接你的宴席,你特麼居然唱了出鴻門宴,還沒嚇唬住人家謝安。

於是桓溫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開個玩笑,開個玩笑”。桓溫的心虛,有違反君臣綱常理虧的心虛,也是面對謝安名士風骨的心虛。

橫行霸道的朝堂霸凌,在名士風度面前,慫了。一直熬到桓溫死,都心心念念讓皇上給他加九錫(皇上給的最高賞賜,後漢以後“九錫”差不多可以是“篡權”的代名詞了),加九錫的稿子傳到老謝手裡,謝安說稿子寫得不好,得改,於是這稿子一直改到桓溫死還沒有改好,一代朝堂霸凌,就這樣死在了加九錫的迷夢裡。

04

一門名士真風流

謝安出山後,謝家名望漸漸迴歸正軌,於是有了後來劉禹錫烏衣巷裡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世說新語》中有很多講述謝家的故事,詠雪的謝道韞,後來的謝靈運、謝朓都在延續這個家族的傳奇。流傳最廣,歷史影響最大的就要屬淝水之戰了。

這場戰爭開始之前,還出了一個小插曲,前面說了謝安出山的時候,晉軍基本上就是一幫弱雞,這個時候瘸子裡邊拔將軍,得挑出個帶頭的來。

謝安推薦了自己的侄子,謝玄。朝堂的人不比群眾,眼光不夠雪亮,覺得謝安這是在搞裙帶關係,覺得名士也就那麼回事,根本不懂軍事,他們不同意。

謝安說你們讓我舉薦賢臣,我就只舉薦賢臣,為什麼要避開親戚,這就是“舉賢不避親”的來歷,大概只有謝安這樣的真名士才能完全不畏懼世俗的閒言閒語吧。朝堂上的人還在猶豫,但是此時的前秦志在吞併東晉,這一仗敗了就是亡國。

亡國的鍋沒有人願意背,最終謝玄還是上場了。淝水之戰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東晉以少勝多,打敗了兵力是自己十倍的前秦,前秦也從此走上下坡路。

從此,謝氏一族名聲大噪。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謝安並沒有從此留戀朝政,他的心還在東山,還在山水之間。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謝安終於辭官回到了心心念唸的東山,就像是一個飄飄然的仙人,出山拯救了一番亂世,然後返回。

他完成了這之前士大夫的所有幻想,也成為了這之後所有士大夫的幻想:進可居廟堂之高,退可處江湖之遠;進可建功業揚名萬世,退可真名士萬眾仰慕。

05

真風已逝,大偽斯興

淝水之戰後,東晉也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數載光陰,一直到謝安重返東山去世,東晉的太平盛世才畫上句話。

謝安的死不僅僅是東晉太平盛世的完結,也是整個名士之風的完結。從此以後,兩晉風流算是,完了。

此後碌碌千載光陰,有謀事的仁人志士,有謀名的文人雅客,但是再也沒出過謝安。就像是後人譜寫的廣陵散,沒有了嵇康,雖也是好聽,到底少了幾分韻味。

從此,真流氓和偽君子大肆橫行。

後來,進東山的人總有怨言,不是世道不好就是蒼天無眼,全然毀了興致;再就是那些攜妓的人多半出不了風塵,出風塵的顧及名聲,也不會攜妓。

如今人們標榜有趣的靈魂,大概就像那個時候人們標榜名士風度一樣,殊不知,“真”的東西是從來不用標榜的,只有假貨才一定要辯白自己是個真貨。

裝模作樣的文人雅客越來越多,從前雲遊四海的名士如今雲遊街頭,生怕被世人忘記了,商業匯演上的古琴,衚衕口的茶藝館,還有穿著長袍馬褂訓示世人的“上師”,不禁令人唏噓。

歷史嘛,總是驚人地相似。

蒙求人物第七——謝安:論豪門,你們弱爆了!

謝安不僅僅完成了中國士大夫的終極理想,他也完成了一個家族的終極理想。

後來的歷史上也確實出現了很多有名望的家族,但沒有一個像江左王謝兩家一樣。

據說,當時的皇室舉辦一場婚禮,如果沒有王謝兩家人在場,這場婚禮是不作數的。厲不厲害?玄幻不玄幻?

難怪就是後來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詩仙李白,都要經常寫詩來羨慕一下謝安,畢竟,無論是在士大夫圈混,還是隱士圈混,拜一下教主也是不為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