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風流宰相,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

謝安出身於名門世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在德行、學問、風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養。四歲時,譙郡的名士桓彝見到他大為讚賞,說:“ 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即東晉初年名士王承)。”

當時的宰相王導也很器重謝安,青少年時代的謝安就已在上層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然而謝安並不想憑藉出身、名望去獵取高官厚祿。東晉朝廷先是徵召他入司徒府,接著又任命他為佐著作郎,都被謝安以有病為藉口推辭了。

江左風流宰相,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

後來,拒絕應召的謝安乾脆隱居到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屬文,挾妓樂優遊山林,就是不願當官。當時揚州刺史庾冰仰慕謝安的名聲,幾次三番地命郡縣官吏催逼,謝安不得已,勉強赴召。僅隔一個多月,他又辭職回到了會稽。後來,朝廷又曾多次徵召,謝安仍然予以回絕。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滿,接連上疏指責謝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對謝安禁錮終身的決定,經皇帝下詔才赦免。然而謝安卻不屑一顧,泰然處之。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徵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

江左風流宰相,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普通話

據陳寅恪先生考證,謝安有一絕活,叫做“洛下書生詠”,能用洛陽書生腔唸書吟詩,而史書上記載“(謝)安能作洛下書生詠,而少有鼻疾,語音濁。後名流多學其詠,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謝安患有鼻炎,估計比較嚴重,說不定長了鼻息肉,發音的時候鼻音重濁,給人造成一種傲慢和不屑一顧的錯覺,這倒很符合謝安的名士風。一時間謝安的發音,引得當時的江南名士紛紛效仿。

江左風流宰相,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

謝安墓

一次,桓溫請謝安和王坦之赴宴,實際上是想除掉他們,以掃平他奪權道路上的障礙。王坦之嚇得要命,謝安卻神情鎮定,他走上臺階,擤了擤鼻子,用標準的洛陽音大聲指責桓溫,如此高貴的鼻音濃重的洛陽話一開腔,桓溫被徹底鎮住了,揮退了埋伏的刀斧手。雖然這不是桓溫不殺謝安的主要原因,但謝安的“洛下書生詠”確實名氣很大。

後來桓溫死了,謝安掌權,“洛生詠”簡直成了“官方語言”,只有畫家顧愷之對這種語言潮流不感興趣,有人曾請他作“洛生詠”,他譏諷說:“我為什麼要學這種‘老婢聲’!”“婢”有輕賤之意,據說是謝安遠不如桓溫以前重視顧愷之,看來,顧愷之並不是真看不起“洛生詠”,不過是發洩對謝安的不滿罷了。

江左風流宰相,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

今人考證出我國古代以洛陽音為標準音,那麼謝安說的就是地道的“普通話”了。按專家的說法,此普通話已經有四千多年悠久的歷史,為了讓今天的讀者感同身受,專家還專門選出兩句唐詩作示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用古代普通話讀,發音應該是“將則蒙虐廣,捏節底尚爽”了,這無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