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市場有多大?

智東西


智能音箱是一個什麼市場,今年蘋果的進軍方向就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

蘋果的智能音箱HomePod今天在中國區Apple官網上架了,人民幣售價2799元,白色和深空灰色可選,2019年初開放購買,蘋果將這款產品定義為“家的新聲”。

HomePod採用圓柱形設計,高度不足18CM,可隨意擺放在房間的每個角落。完全支持360°發聲,低頻更是深遠雄厚,配備的空間感知技術還可根據房間大小自動調節音效。在收聲方面,其內置六個環形排列的麥克風,用來捕捉房間內的各種聲音,只要說聲“嘿 Siri”HomePod就會被喚醒。當然了手機上的“嘿 Siri”一直被詬病為語音智障,HomePod將會有怎麼樣的表現,我們暫且靜等第一臺HomePod的用戶體驗吧。

HomePod與Siri和Apple Music的深度整合,除了播放音樂還可充當日常生活助理,可實現與手機上相同的智能操作。


千機問問,你的私人科技、數碼、智能家居疑問解答平臺,歡迎來撩,記得關注並私信問問君。

千機問問


據智東西不完全統計,做智能音箱的企業已近50家,還有許多正在進行中的或是不太知名的企業未被統計。此外,在智東西三個智能音箱行業相關的社群中,還有至少500家與之相關的硬件企業或技術提供商活躍在前沿陣地。眾多企業的湧入,智能音箱的浪潮已撲面而來。

從亞馬遜Echo到蘋果iPad,智能音箱的玩法套路已經非常明顯:音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內容+互聯網服務形成一整套完整服務,同時可擴展更多設備、內容的接入。

正是基於這套玩法,殺入進來的玩家們的玩法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國內的眾巨頭想建立生態,為既有的內容和服務尋找新入口,賺個盆滿缽滿;內容提供商開始聯合眾企業“抱團取暖”,攻城略地;中小創業者術有專攻,提供技術或硬件支持,搶佔時機,力求殺出一條活路。

智能音箱在國內經歷過2014~2015年的一波小高潮,在沉寂2年之後,再次成為一片紅海市場,廝殺中將形成下一片血海,這其中下面這些玩家誰會笑到最後?

一、緣起:亞馬遜的音箱帝國和它的跟隨者

亞馬遜Echo的爆紅,讓國內外的眾多廠商都看紅了眼。在國外,Google Home、微軟的Invoke和蘋果的HomePod相繼推出。而在國內上至BAT、京東、小米、聯想等互聯網巨頭,到傳統的家居、硬件企業,再到中小創業公司紛紛圍繞智能音箱展開其佈局,力求在這片新紅海中殺出一片天地。

其實與亞馬遜推出Echo智能音箱同一時期,國內也有一波玩家推出了WiFi音箱,如科大訊飛智能音箱X1、電蟒WiFi音箱、小智超級音箱等。

以科大訊飛的X1為例,它在2014年底上市,可以WiFi連網,通過手機APP進行設備控制,並接入不同的音頻資源。在定位上,這波音箱還是侷限在產品層面,而沒有把音箱作為一個家庭的交互入口來佈局。但較高的價格、繁瑣的操作、低智能化等導致用戶體驗較差,加之國內用戶使用音箱的比例並不高,並且還有藍牙音箱搶佔市場份額,這波WiFi音箱並未獲得市場的太多關注和認可。

而2014年8月亞馬遜悄悄推出其智能音箱Echo和語音平臺Alexa,眾人彷彿眼前一亮發現了新大陸。首先亞馬遜Echo解放了人的雙手,可以直接通過遠講語音進行操控,還可通過語音來控制家居,從而推動整個家庭智能化。

喜馬拉雅硬件總經理兼副總裁李海波曾說,他見過的智能音箱已不下百款,單單是深圳南山區一公里以內就有上百家提供硬件或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這些硬件企業許多是在PC不景氣時,便轉向了智能音箱這個風口。且不說大浪淘沙過後能夠存活多少,他們的存在和活躍也反應了當下國內智能音箱的熱潮。

二、互聯網巨頭:生態與延續

以BAT、京東為主導的巨頭,位居產業鏈的頂端,掌握著大量的資源,都企圖推出智能音箱產品來佔領家庭的交互入口。它們都希望通過音箱來構建以自己為主導的生態,從而掌控平臺上巨大的數據價值。此外他們佈局智能音箱也是為了尋找未來的交互入口,承載其電商、服務和內容等優勢。

在國內京東是最早向亞馬遜“取經”的公司,在2015年初就和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靈隆科技來研發叮咚音箱,在同年的8月份靈隆科技便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目前其官方公佈的累計銷量為100萬臺,儘管是國內銷量最多的智能音箱,但這也不過亞馬遜Echo的1/10。

這款音箱的背後不只是音箱,而是整個家庭的“入口”,為此,京東組了一個“局”,率先邀請了語音技術大牛科大訊飛,來共同研發產品,推出叮咚音箱。此後又推出全新的京東微聯,而目前其平臺上已經有500款家電產品,都可以通過叮咚音箱來控制。

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便聯合飛利浦推出了阿里小飛WiFi音箱,儘管當時採用的是按鍵語音,但也向家庭交互終端邁進了一部。6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稱,阿里和喜馬拉雅FM也在合作推出有AI能力的智能音箱。阿里有最大的電商平臺,試問阿里會放棄這樣一個佔領家庭購物的入口嗎?

而在今年的CES上,百度度秘和小魚在家聯手發佈基於DuerOS系統的新一代小魚在家機器人,試圖把視頻通話機器人打造成標杆式產品,佔領家庭交互入口,從而打通其搜索和商業化服務。另據瞭解,騰訊也在積極佈局智能音箱。

人機交互方式的演進是近期互聯網大佬喜歡談論的點,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時代,我們的交互方式也將伴隨從鍵盤鼠標到觸屏再到智能語音助手。

三、運營商入局

不單單互聯網巨頭、老牌家電企業在做智能音箱,運營商也參與進來了。在三大運營商中,目前已知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已經和第三方的音箱製造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

談到這裡就必須提及一個群體——深圳硬件“集團軍”,沒錯,他們是這波智能音箱浪潮中的重要一環,有太多的音箱硬件或者技術模塊來自這裡。而華美興泰(深圳)就是深圳硬件企業中的一個代表。

2017年6月,華美興泰(深圳)公司中標中國移動總公司IOT-HUB+智能語音助手音箱項目,標的金額3000萬人民幣。華美興泰核心負責人告訴智東西,他們在智能音箱上的研發已經有3年,除了語音識別使用的是科大訊飛的技術外,從音箱硬件、軟件、語意定義和內容接入都是他們自己在做。

華美興泰是深圳硬件企業中最早做智能音箱的一波,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之前從事路由器、移動電源相關的產品研發和生產。在2014年底智能音箱開始進入國內市場,華美興泰便轉向這個領域,正是憑藉著先入優勢和硬件積累,該公司和百度、樂視、中興等都有合作。該負責人稱,他們也是痛苦了很久,但真正的春天要到明年。此外,他還爆料不但中國移動在做智能音箱,中國電信也在做。

回到中國移動本身,這是其推出的第一個智能音箱項目,該產品將整合中國移動andlink智能家居協議和咪咕音樂資源。再加上中移動較早就佈局的物聯網OneNET開放平臺,可見中國移動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家居標準、平臺去的。

然而我們需要反思的是,中移動這樣近乎外包一款音箱產品,並接入自身的軟件和標準,其能否為用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呢?但從中移動在物聯網中的佈局來看,智能家居只是其局中一環,而智能音箱的作用更在於構建標準,從而將產品接入其雲平臺中,實現從運營流量到運營數據的轉變。

四、傳統家電企業:家庭場景之爭

在智能家居的市場爭奪中, 傳統的家電企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是老牌家電企業。互聯網的浪潮曾壓制了他們的光芒,而如今迎著智能家居的號角,他們再次向世人發出他們對科技的吶喊,彰顯他們與時俱進的能力。海爾、美的、長虹如此,中小智能家居、家裝企業亦如此。

在這股浪潮中海爾無疑是最亮眼的一個。在今年的CES Aisa上, 海爾就展示了其在優家生態、智能浴室、智能廚房等方面的進展,並且它也在做智能音箱。海爾優家的一位產品負責人告訴智東西,海爾也在聯合合作伙伴在做智能音箱,目前還在攻城階段,還未上市。

但海爾並未把整個家庭入口全壓在智能音箱上,該產品負責人表示,海爾在做“全屋語音”,而智能音箱只是家庭交互的一個場景。

海爾目前已經推出相應的終端產品,如智能冰箱、衛浴的“魔鏡”,但尚沒有加入語音交互,預計將會在下一代產品中加入語音交互模塊,這可以理解為將其它家電變成另一種形態的“智能音箱”交互入口。

此外,為了使智能音箱獲得更多控制家電的能力,海爾在部分遵循OCF標準的同時,也在積極構建以自己為主導的家居標準,以期在未來獲得更多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控制權。

五、內容提供商:新入口之戰

內容提供商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在於為渠道所束縛,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建立渠道,建立入口。目前,喜馬拉雅和酷狗都結合自身內容推出了相關的音箱產品。

就在今年6月20日,喜馬拉雅FM聯合獵戶星空、洛可可、佳禾智能推出“小雅AI音箱”。小雅AI音箱是一款全內容音箱,它由獵戶星空提供核心語音技術支持,喜馬拉雅負責內容、硬件落地,洛可可提供設計和佳禾智能負責硬件生產,是一款協同參與的產品。

正如獵豹移動CEO傅盛談及的,真正的AI不應該僅僅有技術,而是真正能和生活相結合的產品,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體驗。小雅音箱作為一款全內容音箱,能否在入口大戰中獲得更多的用戶,就需要深挖“陪伴”的內涵。

喜馬拉雅聯合幾位玩家組的這個“局”,讓我們看到了內容提供商如何建構一款智能音箱,以及在巨頭的包圍下,“抱團取暖”,參與入口爭奪的。

六、中小創業者:拿下訂單是關鍵

眾多中小企業以及創業者則是江湖的另一面,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更多的是大企業局中的一環,提供技術或者硬件,然後貼上別人的標籤。然而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存法則。

目前智東西瞭解到的,已有超過15家的創業公司推出了其自身的智能音箱,如Rokid的Pebble音箱,聚熵科技的小智超級音箱,出門問問的Tichome智能音箱,以及問之科技的麥寶智能音箱。此外,還有眾多提供硬件和技術解決方案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

問之科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智東西,他們目前有好幾個合作項目,主要的合作方式就是輸出方案,提供語音交互技術。當談及到其麥寶智能音箱時,他表示,推出音箱產品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進行技術展示,來吸引一些項目合作;其二是現有的一些家裝、家居公司有需求,可以直接將產品和這些公司對接。

而摩爾聲學則是一家深圳的技術解決方案商,其主要從事遠場算法和硬件方面。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講到,像暴風的產品,其智能電視的遠講語音和外設就是他們生產的,他們還在和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公司合作進行硬件和智能音箱的本體開發。

但當問及到智能音箱存在的問題時,問之科技的負責人稱,技術方面的瓶頸可以隨著技術的迭代來解決,但是當下最大的問題在於智能音箱市場太小,用戶沒有使用的習慣。

儘管國內音箱市場還有待開發,但是可以預見,部分硬件或是技術提供商近期會有大量的訂單湧入。這些中小公司和創業團隊,已經熬過了最苦的幾年,可以坐收這波智能音箱的紅利。

結語:家庭入口之爭

智能音箱火熱的背後,是對家庭交互入口的爭奪。眾玩家依託自己的優勢,紛紛出手,組成不同的“局”。而其目的各不相同,互聯網巨頭則是為了搭建未來生態,與延續其在內容和服務上的優勢地位;運營商則是為了實現由運營流量到運營數據轉變;老牌家電企業則欲霸佔更多家庭場景;內容運營商則提前佈局未來入口,主動掌握流量分發;中小企業暫時無需想太多,苦了兩三年了,先拿下這單!

智能音箱的紅海時代已經來臨,但這個領域,國內市場 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走出!


智東西


亞馬遜 Echo 近千萬的出貨量,帶火了智能音箱,國內已經在做和想做的創業公司不在少數。包括很多之前做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的創業公司,過去苦於找不到好的商業模式,現在都考慮往這個賽道上靠。但我的整體判斷是創業公司直接做音箱的機會很小。

具體幾個觀點:

創業公司的技術先發優勢並不重要

智能音箱的核心技術,硬件層面包括麥克風陣列,即機器能不能在幾米之外聽清楚,也就是遠場語音交互;軟件層面主要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

目前可能一些創業公司在硬件技術上、算法上有一些先發優勢,但這不重要。我非常認同老友雷鳴的一句話 :

長期來講,未來的人工智能之爭,會逐漸從人才之爭變為數據之爭,其核心在於數據的私有化以及人才的可流通性和長期充沛性。

簡單講,技術壁壘未來會越來越弱,因為人才可以流通,巨頭可以招最優秀的人才。未來數據才是核心競爭力。而在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領域,巨頭太不缺數據了。

所以智能音箱不同於安防、醫療等垂直領域,創業公司沒有數據壁壘,無法建立起長久的技術優勢。現在巨頭都把智能音箱這個業務作為未來新的流量入口,投入重兵之下,創業公司難以抵抗。

生態系統是創業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拿熱銷的亞馬遜 Echo 舉例,除了計時器和設定鬧鈴提醒這類工具外,國外消費者最常用的擴展功能(Skills)是播放音樂、智能家居(開關燈光)和新聞簡訊。

工具類功能對創業公司和巨頭來講都沒難度,這不是核心。真正的分水嶺是音樂、有聲讀物和智能家居,也就是我說的生態競爭,或者說合作夥伴之爭。創業公司要跟大公司拼生態和內容,幾無可能。

以智能音箱上的 Killer App 音樂舉例,數字音樂版權方面,今年 5 月環球音樂與騰訊音樂的聯手,意味著騰訊音樂娛樂目前囊括了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三大唱片公司的全部獨家版權。阿里音樂集團也擁有一些頭部內容。

現在創業公司在音樂版權上還能打打擦邊球,以後萬一這些巨頭認真起來,你怎麼辦?首先版權授權費會水漲船高,創業公司難以承受,就像當年影視內容一樣,視頻網站火了後,一集電視劇從以前的 1 集 1 萬到上百萬;其次如果巨頭真的很重視這事兒,完全可以不把最好的音樂資源授權給你,也包括《中國新歌聲》、《歌手》、《曉說》等優質的內容 IP 資源。

所以創業公司在以上這些資源上完全沒有競爭力,因為巨頭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生態體系。說白了就是,你創業公司的音箱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再準確,內容資源上卻差了一大截,消費者同樣不會買賬。

同理智能家居的生態系統一樣。我是巨頭,你是創業公司,做為一家智能電燈的廠商,會選和誰合作?肯定是誰賣得好,誰能長期做下去就跟誰合作。而且如果一個合作伙伴提供的 Skill 真的特別好,巨頭還可以補貼要求獨家。因此創業公司在和這些大公司爭奪生態合作伙伴時,同樣處於劣勢。

回到創業公司自身,創業公司必須有能力獨立提供價值,如果這個價值依賴於生態和合作夥伴,那就是生態系統的打法,創業公司就沒有任何優勢了。就像當年的 Android 和 iOS 火了之後,微軟這麼大的企業想進入也不行,沒辦法,這就是生態競爭的殘酷性。

巨頭都極為重視這條賽道

大家都覺得智能音箱是下一個流量入口(當然具體是不是,不是今天討論的話題)。國外也是大公司間的較量,主流的就是亞馬遜、Google 和蘋果三巨頭,聽說微軟和 Facebook 也很快發佈。為了搶場景入口,大公司可以有 100 種手段,各種推廣、降價、未來甚至不排除免費,如果成本足夠低的話。

亞馬遜的 Echo 為什麼賣得這麼好?你把亞馬遜首頁常年留給 Echo 的位置折成現金,你算算那是多少錢!再加上亞馬遜有 Prime 會員服務、流媒體版權以及電商服務等完成的生態系統。所以協同效應是很明顯的!

面對巨頭們搶奪場景入口,這種級別的戰爭,創業公司要躲遠點,不是濺一身血的事兒,而是很容易成為炮灰。這麼說吧,未來國內會有超過一百款智能音箱出來,但最終能留在市場上被用戶接受的不超過 10 款,剩下的都是炮灰。

(蘋果 HomePod)

退而求其次,創業公司不做硬件只做操作系統也不行

雖然創業公司做音箱做不成,那我做軟件,也就是智能音箱的操作系統行不行?對不起,也不行。首先,百度 DuerOS 和阿里的 AliGenie 已經選擇了做開放平臺。他們也為硬件廠商提供操作系統、Skills 以及內容的一站式服務,合作伙伴只需要提供硬件就完了。

不過即使這樣,DuerOS 和 AliGenie 我也不太看好。大家都想成為智能音箱的 Android,但我覺得很難。當年 Android 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硬件廠商,他們沒有做操作系統的能力,而且Android 允許合作伙伴做深度定製,提供了非常大的靈活性。而現在 “認真” 做智能音箱的都不缺軟件能力,所以每家都會有自己的 iOS。

智能音箱操作系統其實更像當年手機的第三方 ROM,大家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考慮用第三方的,但如果打算認真做,未來一定會把這個換成自己的,因為這塊是核心競爭力。

當年的第三方 ROM,最開始一個 license 賣 2 塊錢授權給手機廠商,後來倒貼 2 塊錢都進不去了,因為這是手機的核心,手機廠商必須自己做,再後來不做手機的第三方 ROM 全死掉了。未來智能音箱我認為只有幾個巨頭能玩,而且每家一定都是軟硬一體,都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創業公司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被巨頭收購

說了半天,是不是這個領域創業就完全沒機會了呢?也不是,你仍然可以做 Skills、做內容等等,配合巨頭的生態系統,雖然事聽起來好像沒有那麼大,但是有單點突破的機會,而且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巨頭們都很需要你。

還有一個機會就是被收購,而且這個機會可能還不小,特別是如果你還有好的技術。說白了,巨頭今天都覺著這事重要,但過去積累不多怎麼辦?那就花錢買時間吧!就像百度前些日子收購西雅圖的 KITT.AI 一樣,其他巨頭們都有類似的需求,也許正在到處找標的呢!

本文轉載自浩哥說(haogetalks),原標題《迅雷程浩:創業公司做智能音箱是九死一生》,轉載時已獲得作者授權。程浩,迅雷創始人,現在專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愛範兒


今年1月,Voicebot.ai對1057名年齡在18歲以上的美國用戶的智能音箱喜好進行了調查,現在他們終於公佈了調查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數據是在蘋果進入智能音箱市場之前的數據。

有趣的是,iPhone用戶比非iPhone用戶更傾向於擁有一臺智能音箱,比例差值有22%。在HomePod到來之前,比起Google Home,這部分用戶更喜歡Amazon Echo。

Voicebot.ai認為,蘋果的HomePod更多扮演的是一款奢侈品的角色,用戶主要拿它來聽歌,而Echo則能執行更為實用的任務。

報告還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信息,比如19.7%的美國成年人都在使用智能音箱,但只有4730萬人擁有對智能音箱的訪問權。這意味著許多美國人生活在一個擁有智能音箱的家庭裡,但那設備並不是他個人持有--因為智能音箱現在還不像手機那樣,一部手機只有一位用戶。

數據顯示,許多消費者平均持有1.8個智能音箱,他們通常將設備放在客廳(佔比45.9%)或廚房(佔比41.4%),亞馬遜仍舊主導著這個市場,其佔有率比谷歌要多出3.5倍。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智能音箱的增長速度幾乎跟早前的社交媒體應用一樣快。

而在使用智能音箱的過程中,問問題、聽音樂、查看天氣等則是用戶要求設備執行最多的。這組數據表明了智能音箱正在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據統計,63%的用戶每天都會使用它們,77%的用戶至少每週都會使用一次。

在那些沒有持有智能音箱的人群中,37.9%表示因為對設備不感興趣,21.2%表示他們能在智能手機中找到類似功能,16%表達了對設備隱私問題的擔憂,11.8%稱很快就會購置一臺,8.8%則表示設備價格太高,剩餘的用戶則因為其他理由。

此外對於未來潛在買家,有9.8%的人將在今年購入智能音箱,其中26%稱將選擇購置蘋果的HomePod。


teikaei2cnBeta


我認為,智能音響的市場,未來將和智能手機相當,而目前,智能手機才步入元年。

我們看看2007年,喬布斯發佈了iPhone 1,而2007年,iPhone的銷量是612萬部,標誌了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時代。


而在2016年,Echo賣出了650萬臺,而這一出貨量,和當年蘋果第一代手機的出貨量相當,證明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先知們在慢慢進入家庭“物聯網”的時代。


而在2017年,智能音響的總出貨量已經達到3300萬臺,而預計在2018年,智能音箱的總銷售量會超過5600萬臺。


這在我看來,2017年就是智能音響的元年,而未來音響將會承載這麼兩大功能:

1. AI助手:智能音響首先不僅僅是一個音響,他會是一個你的AI助手,而這個語音助手是完全通過語音來實現交互,當然,未來也有可能這個智能音響也會有一個屏幕。作為AI助手,你可以問它很多問題,比如你不懂得一些問題,如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或者你也可以讓他幫你叫滴滴,或者訂餐。當然,目前很多功能這個智能音響都還不夠完善,比如可能很多時候他還聽不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想,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未來這個AI助手,一定可以實現智能化和對於每個人的個性化。

其實,現在這個功能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前幾天,我用天貓音響訂了肯德基外賣,並且還給我的手機充了話費,體驗還是不錯。最讓我驚奇的是,朋友來家裡玩,他想用我的天貓精靈給他的手機充話費,卻被告知“我還不認識你”,即沒有通過聲紋識別。

2. 家庭智能控制器:在物聯網時代,這個智能音響將會是控制家裡物品的一個終端。想象一下,是這樣的場景:你晚上工作完一回家,一說話,智能音響就會通過聲紋識別,知道是你,同時幫你打開客廳裡的燈,同時,打開你臥室裡的熱水器。你也可以讓智能音響,打開電視,這時候,智能音響可能會告訴你,最近有什麼大片上映,問你想不想觀看。總而言之,你可以通過這個智能音響來控制你家裡所有的電器,從電視到空調。

其實,現在這個功能也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在家裡也裝了一整套小米的音響,掃地機器人,檯燈,電視,空調,空氣淨化器,小米音響也已經可以完全控制這些電器。


總的來看,未來,智能音響將會是每一個家庭所必備的,就像是智能手機一樣。目前一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全球約15億部,而未來,我想智能音箱的出貨量也會是這個量級,甚至是更多。


錢真理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披露的最新數據,在2018年第1季度亞馬遜智能音箱設備全球出貨量為400萬臺,而谷歌和蘋果等一線科技企業的湧入讓這個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2018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音箱設備出貨量為920萬臺,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蘋果和小米。目前亞馬遜的市場份額為43.6%,儘管出貨量翻倍,但份額相比較去年同期的81.8%有明顯下降。

亞馬遜和谷歌的市場份額總額已經佔到全球市場7成,但明顯可以看到其他品牌加入所產生的影響。在2017年第4季度兩者的總份額達到了84%,而在去年第1季度兩者總額達到了94%。

Watkins表示:“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市場搶眼的增長趨勢,而在國內室內亞馬遜和Google暫時缺席,給這些品牌更多的增長空間。在中國,阿里巴巴和小米表現搶眼,僅僅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就讓其躋身全球前五。”


cnBeta


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音響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作為新的智能硬件產品,智能音箱市場規模巨大。根據數據顯示,語音優先設備近年進入快速增長期,到 2017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200 億美元。研究報告則認為 7%的北美家庭將會在 2017 年年底擁有一個智能音箱,該比例將在 2022 年上升到 33%。同樣,西歐智能音箱擁有率也將在2022年接近 15%。

而作為對比,中國目前的這一比例還在1%左右,因此智能音箱在國內的市場可以說非常廣闊,不過現階段依然處於“百箱大戰”階段,不過隨著智能家居的不斷髮展,智能音箱市場的發展應該會越來越明朗。


泡泡網科技


要說前段時間最火的智能硬件,非智能音箱莫屬。繼亞馬遜的智能音響ECHO熱銷後,谷歌和蘋果紛紛殺入智能音箱市場,國內的小米、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相繼推出自家的智能音箱。各大巨頭的入局,儼然攪動了資本和創業者的神經。但是智能音箱的風口真的來了嗎?它在國內市場能走多遠呢?

智能音箱的風口真的來了嗎?

智能音箱只是個音箱嗎?

相對於傳統音箱而言,智能音箱不光是音響產品,還涵蓋了內容服務、互聯網服務、及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化產品。它不僅具備WiFi連接功能,提供音樂、有聲讀物等內容服務,還提供信息查詢、網購等互聯網服務,並且可以與智能家居連接,實現場景化智能家居控制,比如點播歌曲、上網購物,或是瞭解天氣預報。它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比如打開窗簾、設置冰箱溫度、提前讓熱水器升溫等。

智能音箱的行業現狀如何?


1.巨頭紛紛介入

一大波互聯網廠商,如小米、聯想、阿里、百度等依葫蘆畫瓢地紛紛推出智能音箱;喜馬拉雅、酷狗、獵豹等外圍玩家以不同姿勢進入;海爾、美的等家電品牌在小體型家電產品試水新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做智能音箱的企業已近50家。此外,至少500家與之相關的硬件企業或技術提供商活躍在前沿陣地。

2.國內仍在市場培育階段

根據淘寶(包含天貓)電商平臺,以“智能音箱”為搜索品類,為期30天的銷售數據調查。月銷量超過100臺的店面超過21家,共覆蓋15個品牌商(其中代工貼牌廠商不計其內),整體銷量為17645臺,不足2萬臺。

據有關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銷量在35萬臺左右,預計明年銷量將大幅飆升,全國智能音箱銷量將增長至120萬臺。然而,這還是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水平,2017年美國智能音箱出貨量預計2450萬臺。

智能音箱在國內面臨哪些問題?


1.用戶使用習慣還未養成

在國外,人們注重生活品質,聽音樂是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音箱的使用場景也更加豐富。例如,國外的家庭主婦會在廚房做飯的時候聽音樂或新聞,而在國內,人們暫時還沒有形成使用音響的習慣,並且智能音箱的主要消費對象---年輕人大都忙於工作,在家裡停留的時間不長。中國用戶更傾向於在路上消費更多內容,而不是家裡的起居室和臥室。

2.語音交互使用的滲透不徹底

語音交互雖然可以提高效率、提高便捷性,但是人們對於語音交互的接受程度仍需解決。例如,如今語音控制已經成為當今智能手機的標配,但真正會利用語音向手機發出指令的用戶並不多。

3.產品體驗一般

智能音箱的技術,在國內仍處於初級階段,語音交互需要足夠多的大數據、互聯網支撐,並且漢語相較英語更加複雜,語義理解難度更高。這使得目前的語音交互技術仍然不夠智能,無法給用戶提供最優質的體驗。以阿里發佈的天貓精靈X1為例,用戶使用後頻頻吐槽天貓精靈“太遲鈍”、不夠智能。

4.銷售成本高

智能音箱的銷售渠道目前主要在線上。場景營銷是智能音響開闢線下渠道的機會,小米之家、阿里未來酒店2.0等有望打開線下渠道,但場景銷售成本高,以目前智能音箱產品的規模來看,難以承受。

智能音響有望成為AI交互的入口

從當前階段來看,國內智能音箱行業還處於市場培育期,未來需要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阿里天貓精靈與萬豪酒店合作的未來酒店,就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隨著更多場景被開發出來,智能音響還是有望成為AI交互的入口。


虞滌新


這個音響市場不會大到哪裡去,必定會被手機消滅,一個APP就替代智能音響了,這件事必定有人會去做。翻譯機,智能音響,都是短期賺點錢。小公司開發這種智能程序可能成本太高,但是大公司做這種APP還是可以的,所以,智能音響沒有前景,看得到它會消失。


西格瑪的化學


全場景AI智能音箱可以說是近年來比較火的智能家居,可以實現語音控制,隨心播放和更換曲目,甚至直接切換到電臺,當然,更多的智能服務還是得依靠於音箱的載體——電視得以實現更多智能體驗。如果說AI智能音箱是一次尋常百姓家引入智能家居的革命,那麼這次革命的領頭羊就是電視,打個比方說,TCL C7劇院電視在原先智能電視的基礎上迭代更新,音幕分離,智能音箱單獨呈現,讓電視作為人工智能的最大載體,而智能音箱只要負責好“它”的那一塊就好了,這樣來看,智能音箱在人工智能的就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

這款集結了業界領先技術的電視,擁有將聲色完美呈現的能力。與傳統背光方案相比,C7的原色高色域色彩表現力大幅提升,全場景AI畫質實時識別畫面場景,針對識別的不同場景智能調整畫面動態效果,Q畫質引擎及全杜比視界從色彩、亮度、對比度、清晰度等方面打造出更完美的視覺感受。與哈曼卡頓、杜比合作,結合了Q音質引擎技術打造出的多維度立體聲場空間,擁有更寬的音域、更清亮的高音和更澎湃的低音效果,全方位的腔體發聲讓音域更廣更清晰,內置全場景AI,8米內實現喚醒聲源抓取,智能識別語音的同時也讓每一首音樂都如同身臨其境,每一句臺詞都帶你跳進畫面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