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發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8年4月17日,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簡稱CDRC)舉辦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暨‘紀錄片的邊界、類型與產能、價值’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課題組負責人何蘇六依託CDRC13年產業數據支撐,對2017年度紀錄片整體表現以及紀錄片市場發展情況進行了回望與前瞻,發佈了中國最權威的關於紀錄片行業的年度報告。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課題組負責人何蘇六。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發佈會現場。

數據之外,產業之內

CDRC結合近年來紀錄片市場的發展,認為中國紀錄片是一個價值和市場均被嚴重低估的產業,被低估的原因主要源於以下方面:

一是紀錄片產業數據之殤:新語境下全領域產業數據統計困難,真實信息難以完全統計。產業數據的嚴重被低估導致紀錄片市場不被看好。

二是新興媒體、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業及民間力量:紀錄片產業水平面下的隱形冰山。

三是邊界與類型跨界之爭:紀實短視頻、戶外紀實真人秀、網絡直播等泛紀實內容劃分歸類模糊,新的媒介語境倒逼學界業界重思紀錄片的邊界與類型。

四是紀錄片價值多元性尚未被清晰劃分和認同。

由此,CDRC在本次發佈和論壇中提出“數據之外,產業之內”的概念,結合新的時代語境和產業背景對紀錄片的邊界與類型、產能與價值進行了深入解剖和探討。

2017年中國紀錄片產業數據透視

電視媒體:專業頻道播出時長基本飽和,央衛視迎來平臺期。

根據CDRC年度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電視紀錄片全年總產量約2萬小時,同比增加5.8%;各級電視機構投入電視紀錄片製作(不含人力成本和技術成本),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用於扶持支持國產紀錄片生產的資金,超過38億元(不包括新媒體、民營機構等其他渠道)。

在黨的十九大在京召開前夕,央視和地方電視媒體集中播出了一批符合時代主旋律的電視紀錄片,取得良好收視,並在全社會取得巨大反響,紀錄片在觀看體驗上的視聽兼備、內容上的深入淺出,讓它可以成為政治傳播的拳頭文本。CDRC研判,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在主流話語迴歸的大趨勢下,紀錄片在政治傳播中的潛力將被進一步發掘和釋放。

院線市場:紀錄電影成為紀錄片產業板塊的重要一極。

2017年,獲得廣電總局電影局過審的紀錄電影一共有44部,同比增長37.5%;進入院線放映的中外紀錄片9部,同比增長50%,數量再創新高,有79.5%的紀錄電影沒有進入到院線;紀錄電影總票房為2.6 億元;票房再創新高。

紀錄電影在2017年整體表現良好,CDRC在發佈中對中國紀錄電影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認為紀錄電影必將成為紀錄片產業板塊的重要一極。但同時指出,當下紀錄電影市場意識和導向不強,行政化思維過重;產品定位、營銷發行、產業鏈開發等欠缺;缺乏成熟和包容的院線發行放映機制的建立;觀眾對於紀錄電影的認知與觀賞習慣培育十分必要。

新媒體:媒介技術驅動下泛紀實內容生態新景觀。

2017年,全網視頻總點擊量為12928.6億次,紀錄片總點擊量為90.5億次,佔比0.70%。其中,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的紀錄片視頻點擊量佔比分別為37.8%、32.8%、20.4%。相對於熱門網絡影視劇和網絡綜藝,紀錄片網絡點擊量仍然偏低。

但在新媒體時代,紀錄片放下過去高冷的身段,不少成為新晉網紅,不但長期出現在互聯網社交平臺熱搜榜,成為網絡議題,而且成功打入青少年喜愛的彈幕網站。

2017年,互聯網視頻點擊活躍的紀錄片共計2631部;從網絡傳播效果看,網絡媒體、微信公號及社交網民對紀錄片的關程度加大,超越往年。優秀紀錄片的湧現不斷吸引大眾眼球。

在新的媒介技術驅動下,網生紀錄片尤其是紀實短視頻熱潮的出現,成為媒體融合時代泛紀實內容生態新景觀。在發佈會上,CDRC針對對紀實短視頻這一風口進行了專題案例與觀點研討,具體觀點將在《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中呈現。

紀錄片間接經濟效益評估

近幾年紀錄片迅猛發展,除去紀錄片的版權收入外,紀錄片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獲得額外間接經濟收入,且推動相關地區文化產業等相關領域經濟發展。在“紀錄片的邊界與類型、產能與價值”主題下,CDRC在會上對紀錄片的產業和價值進行了更加多維的解讀,分析了紀錄片在IP品牌塑造與運營、衍生品開發、品牌傳播方面的獨特價值與可能性,提振了在場諸多業界人士的信心。

根據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最新確立的紀錄片邊界和類型劃分,據不完全統計,當下中國紀錄片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規模已超100億,帶來的間接經濟和社會效益更是不可限量。

結合近年來中國紀錄片市場的發展,CDRC在回望自2010年以來的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對中國紀錄片的未來產業發展進行了如下展望:

邊界與類型;在新興媒介技術驅動下,泛紀實內容生態呈現出新景觀,紀錄片邊界和類型的模糊化,讓產業背後擁有更多想象力。

國之公器;紀錄片主流話語迴歸,新時代紀錄片的政治身份將被繼續強化。

產業重思;中國紀錄片進入政治化產業時期。紀錄片的產業化同時也是一次國家在文化領域的謀變,是一場基於國家文化安全和當今社會價值考量所展開的一次國家層面的政治文化選擇。由此,中國紀錄片的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政治化產業時期。

數據共享;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業界學界合力拓展產業規模。

多輪驅動;互聯網、院線、主流媒體、公眾構成新時代紀錄片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紀實短視頻;從全民紀錄到全民創作,紀實短視頻成為泛紀實內容生態的新晉力量。

“紀錄片的影院觀看”會成為一種紀錄片接受的新常態,和紀錄片產業板塊的重要一極。另外,與會嘉賓圍繞“紀錄片的邊界、類型與產能、產值”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並進行了交流。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三多堂傳媒科技總經理高曉蒙。

高曉蒙表示,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對紀錄片行業來說有巨大的價值,但從業者應該主動地進行市場化的探索,積極地尋求發展之路。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湖南紀實頻道副總監黃彩良。

黃彩良提到,紀錄片的邊界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擴大邊界的確有利於產業升值,但是否毫無限制地擴大,還有待考量。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秋麗。

徐秋麗認為,我們是被嚴重低估的行業,但同時它又是一個被高度關注的一個類型,所以在高度關注和嚴重低估,這二者之間的落差就是紀錄片產業的困境。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宏。

陳宏表示,中國紀錄片將迎來千百萬時代,在這個契機上,應該把紀錄片最新的邊界、類型、定義都規定好,這樣行業才能更快地蓬勃發展。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幹超。

幹超提到了紀錄片文化標籤的重要性,在市場化探索方面提出找準用戶定位,跨平臺實現紀錄片價值的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祖光。

祖光強表示,應該轉變行業發展觀念,指導思想要朝著利於紀錄片行業生態發展的方向,要做大市場,做大需求,並且要研究紀錄片的商業模式。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北京紀實頻道總監嚴崴。

嚴崴說到,各個平臺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探索市場化的可能,突破自身的困境,最終達到整個行業的發展。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上海紀實頻道副總監唐俊。

“對紀錄片的邊界和定義應該適度寬鬆,像媒介融合時代,不需要死守過去的邊界。但轉邊界不是無邊界,定義紀錄片時不僅要考慮手法,更要考慮內核。”唐俊說。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副總監朱樂賢。

朱樂賢強調了對紀錄片產能的關注,強調市場化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根據成本的回收進行投放。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湖南知了青年文化公司代表謝韻。

謝韻提出了關於紀錄片運營的想法,在過程中將產品跨界運營,將紀錄片IP衍生出更多的文化產品,以此來擴大紀錄片行業的產能。

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4月17日,《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發佈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參會嘉賓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