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盡了力|李洱

我想,我尽了力|李洱

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後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專業作家,現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

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應物兄》為其最新長篇小說,獲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應物兄》後記

文 | 李洱

2005年春天,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我動手寫這部小說。

當時我在北大西門的暢春園,每天寫作八個小時,進展非常順利。我清楚地記得,2006年4月29日,小說已完成了前兩章,計有十八萬字。我原來的設想是寫到二十五萬字。我覺得,這是一部長篇小說合適的篇幅——這也是《花腔》刪節之前的字數。偶爾會有朋友來聊天,看到貼在牆上的那幅字,他們都會笑起來。那幅字寫的是:寫長篇,迎奧運。我不喜歡運動,卻是個體育迷。

我想,2008年到來之前,我肯定會完成這部小說,然後就可以專心看北京奧運會了。

那天晚上九點鐘左右,我完成當天的工作準備回家,突然被一輛奧迪轎車掀翻在地。昏迷中,我模模糊糊聽到了圍觀者的議論:“這個人剛才還喊了一聲完了。”那聲音非常遙遠,彷彿來自另一個星球。稍微清醒之後,我意識到自己還活著。後來,從車上下來兩個人。他們一句話也不說,硬要把我塞上車。那輛車沒有牌照,後排還坐著兩個人。我拒絕上車。我的直覺是,上了車可能就沒命了。

第二天上午,我接到弟弟的電話,說母親在醫院檢查身體,能否回來一趟?一種不祥的預感緊緊地攫住了我。當天,我立即回到鄭州。母親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你的腿怎麼了?"此後的兩年半時間裡,我陪著父母無數次來往於濟源、鄭州、北京三地,輾轉於多家醫院,心中的哀痛無以言表。母親住院期間,我偶爾也會打開電腦,寫上幾頁。我做了很多筆記,寫下了很多片斷。電腦中的字數越來越多,但結尾卻似乎遙遙無期。

母親病重期間,有一次委婉提到,你還是應該有個孩子。如今想來,我對病痛中的母親最大的安慰,就是讓母親看到了她的孫子。

在隨後一年多時間裡,我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生,什麼叫死。世界徹底改變了。

母親去世後,這部小說又從頭寫起。幾十萬字的筆記和片段躺在那裡,故事的起承轉合長在心裡,寫起來卻極不順手。我曾多次想過放棄,開始另一部小說的創作,但它卻命定般地緊抓著我,使我難以逃脫。母親三週年祭奠活動結束後,在返回北京的火車上,我打開電腦,再次從頭寫起。這一次,我似乎得到了母親的護佑,寫得意外順暢。

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裡,我常常以為很快就要寫完了,但它卻彷彿有著自己的意志,不斷地生長著,頑強地生長著。電腦顯示出的字數,一度竟達到了二百萬字之多,讓人惶惑。這期間,它寫壞了三部電腦。但是,當朋友們問起小說的進展,除了深感自己的無能,我只能沉默。

事實上,我每天都與書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隨形。我有時候想,這部書大概永遠完成不了。我甚至想過,是否就此經歷寫一部小說,題目就叫《我為什麼寫不完一部小說》。也有的時候,我會這樣安慰自己,完不成也挺好:它只在我這兒成長,只屬於我本人,這彷彿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如果沒有朋友們的催促,如果不是意識到它也需要見到它的讀者,這部小說可能真的無法完成。今天,當我終於把它帶到讀者面前的時候,我心中有安慰,也有感激。

母親也一定想知道它是否完成了。在此,我也把它獻給母親。

十三年過去了。我想,我盡了力。

2018年11年27日 北京

我想,我尽了力|李洱

李洱《應物兄》即將面世

欲參加新書首發活動,請點擊今天第三條推送

《應物兄》是李洱最新長篇小說,獲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後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誌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最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於其中,星漢燦爛出於其裡。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學建構方式,新的文學道德,由此誕生。

對於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座標。

人文社微店超前預售!

李洱親筆簽名+鈐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