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重磅!朝鮮提出一國兩制新構想……”

最近,這篇“重磅”文在互聯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組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

文章說,朝鮮版“一國兩制”的內容包括:聯邦共和國應該互相承認和容納對方的思想和社會制度;成立雙方以同等資格參加的民族統一政府,雙方實行地區自治;對外採取中立政策,不加入任何政治、軍事聯盟或集團,等等。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半島正在走向統一嗎?半島在學鄧小平嗎?這些是許多人看到此文後心頭第一疑問。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朝韓與當年的東西德完全沒有可比性。

然而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其實是一本老黃曆了。

對於曾經被大國政治活生生撕裂的半島來說,家人重逢、民族統一,始終是在戰後幾十年裡,讓它最揪心的痛。但破鏡重圓,談何容易。

統一大業

早在1960年,金日成就提出:“如果南朝鮮當局不能接受北南總選舉,作為過渡時期的措施可以實行‘北南聯邦制’。”

在此後數十年裡,朝鮮始終是這一議題的相對主動方。

人們有理由相信,統一大業是金日成為之奮鬥終生的目標。他嘗試過武統,也提出過“北南聯邦制”的過渡設想,並在兩者之間不斷迂迴徘徊。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金日成與朴正熙

半島並非沒有過接近統一的機會。

1972 年初,長期敵對的朝韓兩國,出人意料地突然解凍了雙邊關係。

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金日成和朴正熙之間相互的暗殺風波還在半島風起雲湧,突然之間,柳暗花明。

促成這輪緩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在與周恩來的談判中,基辛格表示,如果中美關係好轉,越南戰爭結束,“我確信……絕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的美軍將從韓國撤離”。

駐韓美軍是紮在半島統一夢上的一根鋼針。圖為1953年《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簽定現場,美軍從此長駐韓國。

在基辛格結束訪華後,周恩來火速前往平壤,據稱與金日成密談了7個小時。

外界相信,正是這次密談推動了金日成向南方拋出橄欖枝。他確信,中美關係緩和必定為駐韓美軍撤出半島提供絕好機會,半島和平統一的機遇若隱若現。

在這次密談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金日成在公開演講中高調支持中美和解,同時提出願與韓國所有黨派直接對話,包括朴正熙所在的民主共和黨。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金日成與周恩來

令人意外的是,韓國方面不僅迅速回應,而且事情進展異乎尋常的順利。

在這期間,金日成與朴正熙表現得十分默契,都強調了獨立自主和統一後的光明前景。

朴正熙認為,“若將朝鮮的重工業與韓國的工業實力相結合,任何強大國家都不值得我們羨慕。”

金日成則回應說:“我們應該走向團結之路,而不是落入他們的圈套……我們不應依賴外國勢力。”

1972年7月,《南北共同聲明》簽署,雙方宣稱要“超越思想、信念和制度的不同”,以和平的方法實現自主統一。

這大概是半島最靠近統一的時候。

當時韓國《東亞日報》的報道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這一聲明簽署幾個月之後,朴正熙以促進統一為由,宣佈韓國實施戒嚴,關閉社團、高校,國家議會也被解散。

至此,朝鮮方面才明白,所謂和平統一的夢想,不過是對手用以打擊政治異己、奪取獨裁大權的工具而已。

1973年4月20日,簽署不到一年的《南北共同聲明》被宣佈失效,南北統一夢想化為泡影。

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

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是半島統一進程裡的一本老黃曆了。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自金日成1960年提出“北南聯邦制”之後,聯邦制就成為朝鮮統一政策的基本路線,並逐漸形成系統化理論。

1980年10月10日,金日成在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建國方案。

這一方案系統地提出“十大施政方針”,包含了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總體措施。此後,朝鮮的統一政策基本上是在這一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的。

儘管這一提議當時並未在國際上得到重視,韓國也沒有予以回應,但它成為朝鮮統一理論的制高點,迄今朝鮮領導人提出的統一政策也沒有超出這一範疇。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金日成去世之後,金正日指示,指為了祖國統一順利實現,最合理的方案就是以聯邦制為基礎,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

2016年,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七大上提出的統一方針,也基本是這一框架的延續。他定下了三個基調:

在時間上,“需要在我們這一代完成國家統一”;在方式上,“我們堅持以聯邦制的方式統一”;在手段上,“實現國家統一的手段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非和平的”。

反觀韓國,在統一問題上不僅顯得被動接受,而且由於政府更迭頻繁,黨派鬥爭激烈,韓國始終沒有連貫、系統的統一方案。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二戰後,由於李承晚和朴正熙政府都奉行“先滅共、後統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韓國第六任總統盧泰愚才第一次在憲法中承認分裂的現實,並原則性規定了必須實現和平統一。

與朝鮮方面的“聯邦制共和國”相對應,盧泰愚在1989年以總統特別宣言的形式提出“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

但這一構想隨著三次朝核危機而時斷時續,基本上,是朝核危機的走向左右了韓國政府對於統一的態度。

誰統一誰

儘管從長遠來看,人們普遍預期半島走向統一是大勢所趨,但阻礙統一的最大症結在於,誰統一誰。

從朝鮮方面所提出的構想來看,朝鮮主張在聯邦制度下,保留兩個相對平等、獨立的政體,雙方更多實現的是一種象徵意義的鬆散統一,比如使用相同的國名、國旗、國歌等。

半島統一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可能嗎?

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設計國旗

雖然如此,但在提出建立聯邦制國家之時,朝鮮正處於工業領先於亞洲的發展階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經濟遠遠好於韓國,這讓金日成堅信,朝鮮半島統一必然是共產主義陣營的勝利。

韓國方面雖然晚在80年代末期才提出統一路徑,但始終強調應由韓國政府作為主體建立一個“單一民主國家”。而隨著朝核危機的起起伏伏,“統一”更多地從民族夢想變成一種維護政治利益的談判手段。

隨著半島局勢緩和,尤其是朝韓關係轉暖,南北統一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個過程中,朝鮮這一輪出色的外交表現,似乎成了互聯網上的某種標尺,有人驚呼朝鮮出了個鄧小平,有人擔憂朝韓搞到一起中國被晾在一邊,也有人嘲諷中國外交團隊還比不上一個80後。

對此,叨姐有幾句話想說。

首先,這一輪半島局勢轉圜,最根本的原因並不在於朝鮮的外交手段,而在於朝鮮表現出願意棄核的姿態,並以實際行動展現誠意。

是否棄核,才是決定半島溫度的核心。

第二,朝鮮的這一姿態,以及半島當前的暖意,與中國多年來努力爭取的外交目標,是一致的。

第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朝核問題是多年積累下來的頑疾,寄希望於一朝解決是不現實的。此前中國民間普遍有種過度低估金正恩的看法,而現在這一情況正在變化,出現了一些過高估計朝鮮能力的聲音。朝鮮外交依然面臨很多困難,美國對朝鮮的極限施壓依然沒有鬆動的痕跡,朝美間取得互信,走向和解將是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

第四,中國支持朝鮮實現正當利益的訴求,中國和朝鮮的分歧只有核問題,雙方在地緣政治上的共同利益是廣泛的,用零和思維看待中朝各自的外交,認為朝鮮外交主動,中國必然被動,是一種狹隘的小家子氣。

(本文特別感謝遼寧社科院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呂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