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农村稳则天下安

农业兴则基础牢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太仓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之称

我市的农业农村作为金子发光

还要从1982年开始说起

请看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大 型 全 媒 体 新 闻 行 动

《跨越四十年》之系列报道

《见证巨变话发展》

第一篇

《走在乡村振兴路上》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太仓是苏州地区率先组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仅推动了农经作物高产,还激活了农村经济。

自此,金子越擦越亮,太仓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一直走在了全国前列。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一张照片看一段历史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1994年6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来太考察农业,一行人来到了当时隶属于直塘镇的泰西村。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当时有人拍下了这张照片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原直塘镇泰西村党支部书记施金娥是当时的亲历者,照片的中间这位就是她。为此,她引以为豪,虽然24年过去了,但是这张照片还是完好地保留着。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对于当时的细节,原直塘镇泰西村农业社社长高永明,也是历历在目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当时温家宝碰到一个40岁左右农民,问他儿子是做什么的,农民回答开拖拉机的,温家宝说开拖拉机好啊。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当时泰西村因为村办企业发展得比较好,每年村里有

100多万利润。泰西村就拿出四五十万元用于发展农业农村

因此,泰西村的丰产方建设水平、种植管理水平、机械化水平在苏州地区名列前茅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1

历史背景

1982年,约有30万太仓人被束缚在60万亩土地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劳动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为接下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劳动力基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外,也反哺农业。

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为带动全市农业发展,太仓开始打造丰产方,确保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栽培水平领先全国。随着水稻、棉花的单产开始超过张家港、常熟,太仓农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2

辉煌继续

1996年到1998年,太仓农业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通过持续不断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0年后,原农业部对全国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的12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评测,太仓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已处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2017年,太仓开始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打造粮食机械化生产苏南样本。

如今,苏南农业依旧看太仓。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一个人物一段传奇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1992年,原太仓县棉种场孕育出了太仓农业的一张新名片——苏棉4号。这如同一道惊雷,在棉花生产领域和农业科研领域炸响。

棉花育种专家刘正銮成为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甚至全国棉花育种第一人。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从苏棉4号开始,每隔两年就推出一个更优秀的新品种:先后诞生了苏棉8号、苏棉12号、苏棉16号。2000年以后,还培育出苏抗杂1号,太仓602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现在的刘正銮,已经82岁高龄,而他一直在棉花育种领域辛勤耕耘到78岁时才退休。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谈到自己的成就,刘正銮说,作为老一代的科研人员,他想为农民做些事情。当时条件艰苦,他又当育种人员又当工人,非常辛苦,但是政府一直给予他信任和自由,才能取得如此成绩。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1

历史背景

一个县级棉种场,一个县级农业科研人员,在最简陋的环境下,用近20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长江流域最好的棉种,并向江苏、安徽、湖南、浙江等8个省份推广。

仅苏棉8号,累计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而在江苏,近一半面积种植太仓棉种。据《太仓市农业志》记载,苏棉8号成为太仓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97.36%,1996年,苏棉12号取代8号,之后,苏棉16号当家。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2

传奇续写

当棉花种植棉花逐步萎缩,棉花育种中心开始进行太空育种试验。通过卫星将棉种带上太空,形成基因突变,然后将这些种子在育种中心基地上试种,再选育新品种。

多年来,太仓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部门和属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校地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太仓先后参与研究并推广水稻绿色防控、零天化除、复耕地改良等新技术,助力农民省工节本、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熠熠生辉。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一种模式一个新焦点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稻草秸秆打包加工成牛羊饲料 ,羊吃秸秆饲料,羊粪发酵成有机肥还田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如此形成了厢镇东林村围绕“做强一粒米、加工一根草、养好一只羊”的目标,以“羊吃秸秆,羊粪还田”这一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主线,做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探索农旅结合,形成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东林村逐步建立了10家农企,包括东林农场、劳务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金仓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打造了牵羊人羊肉制品、金仓湖富硒米、金仓湖保鲜大米等一系列品牌,建成高标准的百亩采摘园,年游客人数

超1万人次。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了种植业、畜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劳务合作社年营业收入1500万,人员超350人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1

发展背景

在三农工作中,太仓屡有创新之举,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经验。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成为从案头到田间地头的热议话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太仓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同时注意生态和谐。太仓打造的“东林模式”,已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新样板。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02

百花齐放

为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农村生态文明,2017年至2018年,太仓连续两年申请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

2017年,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更是全国首批、江苏唯一,太仓正通过肥药减量、秸秆全量利用、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等措施,打造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范本。

此外,全市其他各村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村庄,改善农村环境,进行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太仓的乡村,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回望过去,太仓农业与农村硕果累累

把握当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放眼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跨越四十年,见证太仓农业的巨变~


太仓市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媒体发布

记者:苗苗

部分照片来源:太仓市档案局编《太仓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