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贫困怎么了?我们过得好着呢

最近,网络上一个新词突然火了起来:隐形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怎么了?我们过得好着呢

既然是热词,想必一定戳中了很多小伙伴的内心,不知你是不是和小诺我一样,有一种“对噢,我好像过的很好,但是却一分钱存款没有“的幡然醒悟。

如此精准的形容简直让我想用小拳拳砸人胸口。但是看着看着,又突然顿悟:

怎么了?

年轻人隐形贫困又怎么了?


小诺今天神经病了么?并没有,接下来就把我是如何想清楚这件事儿的过程分享给大家:

首先呢,咱们需要定位一下自己隐形贫困的真正原因:

1隐形贫困的成因

1、消费升级的欲望

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上的不断升级,总能激发人们想要消费的欲望,或是将已有的消费进行升级。

这种追求物质的行为也像是一种身份象征,一方面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也是换取某种社交的通行证,希望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同。

2、比拼式、享受式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城市生活,会给年轻一代造成比拼式或是享受式的消费方式。

各大社交平台、各种娱乐软件,似乎总会时不时向公众散发一种靠消费能力倒推一个人的地位、品味如何的导向。

因此,也就有越来越多收入有限,但消费起来没有上限的人出现,来证明自己也能消费、享受的起。

3、超前消费意识

去年美联储发布的《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中曾有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如果突发意外,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能否拿得出400美刀的急救钱?结果有44%的美国人拿不出来

在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将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还款;27%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承担这笔钱;15%的人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

可以发现,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庇护下,普遍人会产生超前消费的意识。


那么,我隐形贫困了,就真的那么恐怖么?

并~不~是~

2我就是这样安于隐形贫困的

有些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抵御风险,但是有一定的手段应对风险,起到的效果甚至比有存款更管用。

美国人之所以不留备用现金,以信用卡作为支付方式,原因在于,美国当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信贷体系,让他们即使口袋里不留钱,也仍有信心。

就像当今社会下的很多隐形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敢做月光,或者不考虑后果的大肆花销,不去存钱,是因为他们拥有安于隐形贫困的底气,他们有能力处理好随时可能突发的经济事件。

当发生突发状况时,有几十万的保额的保单来保障有钱应对,你可以有钱治病,不用担心丢掉工作后的经济损失;还有的人提早为父母配置保险,这样当他们真的有一天罹患疾病时,不用因为医疗费短缺,自己又没有额外存款来解决而自责。

其实,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无论持何种消费观都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如果你已经做到了将保障配置齐全,面对经济风险也有办法规避,即使月光无存款,也不用承受这样那样的道德压力。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处之泰然的底气,那么首先建议减少冲动性消费,因为消费之余,偿还的痛苦很可能大于购买时的快感。

并且可以在你每个月买买买之余,将一部分花销用于保险配置,这类花销虽然没有一双鞋,一个包所带来的满足感直接,但它就是可以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为你提供对抗风险的能力。


所以说,机智如本诺。

虽然看似是月光,甚至可以为了心仪的东西而负债,实际上人家在消费时早已做好了风险规避,因此花起来也更有底气。

当然,如果你是连想去消费的经济基础都没有的显性贫困人口,那么还是先努力赚钱才是。

更多精彩欢迎来官微:灵智优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