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功狗失晚节

在北大建校五十二周年的时候,傅斯年先生说出这样一番话:“梦麟先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元培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先生,但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两位先生办事,真不敢恭维。”一旁的蒋梦麟道:“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

我们两个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1964——功狗失晚节

北大二功狗


梦麟先生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与北大牢牢地连在了一起,曾四任北大校长,也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洋政府拟解散北大,蔡元培愤而离职,回转浙江,劝解不下,只能折中,由蔡元培学生兼同乡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一职。

在全体学生欢迎大会结束后召开的教职员会上,蒋梦麟谦虚地说:"我只是蔡先生派来代捺印子的,一切请各位主持。"正是这一句话,使得他在北大站住了脚。

而后在胡适、马叙伦等人的帮助下,得以将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释放,顺利度过暑假并招得新生四百,及9月20日蔡元培不抵各方压力,再次任职北大校长。

1964——功狗失晚节

左起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


1920年蔡元培出国考察,蒋梦麟再任代理校长。1923年,蔡元培再度出走,由蒋梦麟再任代理校长至1926年被北洋军阀逼走。

1930年,蒋梦麟受蒋介石所聘,任北大校长。任职15年,正值国家危亡,仍使北大自力更生,蒋梦麟功不可没,可以说,北大是由蔡元培和蒋梦麟一手发展出来的,蔡元培是发展者,而蒋梦麟就是“创业易,守业难”的守护者。

初掌北大之时,北大教授严重不足、学生质量下降、财政经费匮乏、图书资源流失,且明显有“纪律弛,群治弛”弊端。他明确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取消评议会,改设校务会议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实行教授专任制度,辞旧聘新,打破终身教授,遭到非议,却建立了一个有效率的行政体制。

他向文法理三学院的说道:“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放手做去,向全国挑选教授与研究的人才。”蔡元培入主北大后提出自己的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开创了中国大学的传统。由此,蔡元培也被尊称为"北大之父"。

将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办学方针贯彻全校并身体力行者,乃是蒋梦麟,其后是胡适、傅斯年。在北大,学校的发展、部门的设置是请蒋梦麟通盘计划的。

1964——功狗失晚节

蒋梦麟


可这样一个人,其声名却是有些狼狈。原配孙玉书颇有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意思,虽有夫妻之实,却少夫妻之情。及至1928年,好友高仁山被军阀杀害,为照顾其遗孀陶曾谷,遂将其聘为秘书,结果竟日久生情,蒋梦麟欲与原配离婚,娶陶曾谷为妻,他还向亲朋好友宣称,之所以要和陶曾谷结合,

完全是为了尽朋友之间的义务。引起知识界的一片嘘声。

好友胡适答应为其证婚,可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与胡适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看不起蒋梦麟,竟在蒋梦麟新婚之日锁上大门,不让胡适前往证婚,逼得胡适只得跳窗前去证婚

1964——功狗失晚节

胡适与江冬秀


而与陶曾谷的婚姻也颇为让人无奈,陶曾谷的为人与北大诸教授的关系也颇为不和,傅斯年也承认

蒋梦麟“与北大教授感情不算融洽,总是陶曾谷女士的‘贡献’”。

到了1944年,蒋梦麟以行政院秘书长兼任北大校长与当时大学校长不得兼任政府官员的规定不符,更使得矛盾激化,掀起了“倒蒋迎胡”的风波。


他的后半生不断地往政坛靠拢,随颇有建树,却也瑜不掩瑕。

1958年陶曾谷去世后,蒋梦麟于1960年欲续弦,与徐贤乐结合,受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举世皆敌,就连老友胡适也反对蒋梦麟娶徐贤乐(时徐贤乐五十余岁,徐娘半老,仍具风韵),此事甚至惊动了宋美龄,结果蒋梦麟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与徐贤乐完婚。结果婚后七月,两人离婚,却因财产起了纠纷,打起了官司,轰动台湾岛。事实证明,蒋梦麟错了,徐贤乐只是一个拜金女,以蒋梦麟古稀之年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她的欲望。

1964——功狗失晚节

徐贤乐


1964年1月,经调解,蒋徐二人协议离婚,由蒋支付给徐赡养费50万元。6月19日,蒋梦麟便因肝癌病逝,终年78岁。

在蔡元培的掩盖下,他对北大的功劳似乎不足一提,可如果不看蔡元培,蒋梦麟可谓一代教育大家。而在政治官僚这个标签的掩盖下,他的功劳就更为微小了。更何况,他任北大校长之时,得罪的人又何其之多,多少人,不愿他被提起,可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记载。


注:功狗为褒义,如萧何、蔡元培、胡适等后方指挥为功人,韩信、蒋梦麟、傅斯年等冲锋陷阵为功狗。

图片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