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當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

你好哇,我是艾諾,歡迎可愛的你來到我的俱樂部。

勒龐的《烏合之眾》是大眾心理和群體理論的經典著作。這本書是我在大二時候就買回來的書,但是當時翻開不太能懂這本書的思想就扔在角落了,現在再看,也就突然明白白其中的意思了。

《烏合之眾》:當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

這裡的“群體”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個人,而是心理學上的定義,就是在某些既定條件下,並且也只有在這些條件的下一群人。這樣積聚成群的人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感情與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形成了群體心理。近年來,國內的公眾情緒力量悄然興起,並且難以遏制地呈噴湧趨勢發展,成為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烏合之眾》:當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

我們以為歷史是某些英雄梟雄暴君的舞臺,其實不是,真正握有絕對權力的,正是在那些人物後面,面目模糊的烏合之眾,英雄梟雄不過是善於引導迎合烏合之眾的意志。

烏合之眾的意志是集體的無意識活動,勒龐認為,也是一個民族的整體屬性。

在群體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中將之歸結為三點:

首先,群體的普遍性格特徵受無意識支配。“人們在智力上差異巨大,但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無意識的深層結構中,包含著時代相傳的無數共同特徵,它們構成了一個種族先天的稟性。

其次是由傳染現象導致。這對公眾情緒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同時還決定著它所接受的傾向。傳染雖然是一種容易確定其是否存在的現象,卻很難解釋清楚。

第三則是群體易於接受暗示的表現,這也正是上面所說的傳染所造成的結果。

《烏合之眾》:當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

下面是來自《烏合之眾》的摘選,大家可以感覺一下,最後的最後,勒龐“對我們之前那些文明的偉大和衰敗的原因加以評價”,最後那幾頁的概括很精彩,個人覺得,可以單獨摘下來,放到中學語文教科書裡:

  • 首先,群體的普遍性格特徵受無意識支配。“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它們目前的組織賦予它們巨大的力量。我們目睹其誕生的那些教條,很快也會具有舊式教條的威力,也就是說,不容討論的專橫武斷的力量。群眾的神權就要取代國王的神權了。”(P4)
  • “有時,在某種狂暴的感情——譬如因為國家大事——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徵。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們聞風而動聚集在一起,從而立刻獲得群體行為特有的屬性。”(P12)
  • “群體中的個人不但在行動上和他本人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在完全失去獨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讓一個守財奴變得揮霍無度,把懷疑論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實人變成罪犯,把懦夫變成豪傑。在1789年8月4日那個值得紀念的晚上,法國的貴族一時激情澎湃,毅然投票放棄了自己的特權,他們如果是單獨考慮這件事,沒有一個人會表示同意。”(P19)
  •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群體固然經常是犯罪群體,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義的群體。正是群體,而不是孤立的個人,會不顧一切地慷慨赴難,為一種教義或觀念的凱旋提供了保證;會懷著贏得榮譽的熱情赴湯蹈火……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有著無意識的成分,然而正是這種英雄主義創造了歷史。如果人民只會以冷酷無情的方式幹大事,世界史上便不會留下他們多少記錄了。”(P19)
  •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P23)
  • “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壞,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在這方面,就像許多其他方面一樣,群體中的個人類似於原始人,因為他不能作出細緻的區分,他把事情視為一個整體,看不到它們的中間過渡狀態。群體情緒的誇張也受到另一事實的強化,即不管什麼感情,一旦它表現出來,通過暗示和傳染過程而非常迅速傳播,它所明確讚揚的目標就會力量大增。” (P33)
  • “群體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異質性群體中間,又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在群體中間,傻瓜、低能兒和心懷妒忌的人,擺脫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P33)
  • “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P34)
  • “進一步說,對於他們自己的英雄的感情,群體也會作出類似的誇張。英雄所表現出來的品質和美德,肯定總是被群體誇大。早就有人正確地指出,觀眾會要求舞臺上的英雄具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勇氣、道德和美好品質。”(P34)
  • “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但是其強度各有不同。但這個方面,支配著人們感情和思想的基本的種族觀念,會一再表現出來。”(P36)
  • “群體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也能表現出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舉動,即孤立的個人根本做不到的極崇高的行為。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作為號召,最有可能影響到組成群體的個人,而且經常可以達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在群體的智力難以理解的多次戰爭中,支配著群體的肯定不是私人利益——在這種戰爭中,他們甘願自己被人屠殺,就像是被獵人施了催眠術的小鳥。”(P39)
  • “我們不該對群體求全責備,說他們經常受到無意識因素的左右,不善於動腦筋。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開動腦筋考慮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們這個星球上根本就不會成長出文明,人類也不會有自己的歷史了。”(P40\41)
  • “所有時代和所有國家的偉大政客,包括最專橫的暴君,也都把群眾的想象力視為他們權力的基礎,他們從來沒有設想過通過與它作對而進行統治。……要想掌握這種本領,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說,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不管刺激群眾想象力的是什麼,採取的形式都是令人吃驚的鮮明形象,並且沒有任何多餘的解釋,或僅僅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P50)
  • “在改善或惡化群眾的頭腦方面,教育至少能發揮一部分作用。因而有必要說明,這種頭腦是如何有當前的制度培養出來的,冷漠而中立的群眾是如何變成了一支心懷不滿的大軍,隨時打算聽從一切烏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辯者的暗示。”(P80)
《烏合之眾》:當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