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或許很多人並沒有看完翻拍序列中打頭陣的網絡劇《北京女子圖鑑》,沒能等到戚薇飾演的女主角召集前男友們之外的所有熟人一起辦個公眾號,只看到她的奮鬥起點是一個包。之後的《上海女子圖鑑》飾演女主角羅海燕的王真兒沒有戚薇知名度高,點開一看,女主角奮鬥的起點處還有一個包……這些到一線城市奮鬥的外地女孩子是怎麼一回事?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日本原版的《東京女子圖鑑》最初的藍本,本就是面向中高端消費的都市女性生活服務類網站的文章,因為很受讀者歡迎進而被改變成亞馬遜網絡劇打開日本市場的第一彈。從起源上看,《東京女子圖鑑》與“消費主義社會”很難脫開干係,女主角本人一直從事著和消費相關的行業,跳槽之後又在海外一線奢侈品品牌工作,消費升級的過程都有。

不過不同的是,《東京女子圖鑑》在國內傳播的過程中消費主義的概念被淡化了,女性追求自我的過程被放大,因而奮鬥起點處的這個包看上去就有一點罪過。

《上海女子圖鑑》的確也靠女主角不斷消費升級展示事業上升、認識提升的過程,當然也沒少了“女子圖鑑”系列中的重頭戲:換男人。圍繞在女主角周圍的男性伴隨著女主角的消費升級不斷變換社會身份,總體上呈現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狀態。

但也沒有否定出發時交往的男性的好。開篇處同學聚會上與初戀男友擦身而過回頭彼此問候的鏡頭,放到全劇結尾處重演一遍,甚至還帶出一些開放式結局的感覺——羅海燕的情感歸宿尚未確定,吃回頭草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性。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較之“北圖”,《上海女子圖鑑》在整體上和《東京女子圖鑑》相似之處更多些。

首先是服裝、造型、美術、化妝上的像,這一部分可能是有日本人的功勞的。國產網絡劇近幾年喜歡請日本大師,當然外來大師念出的經未必盡如人意,比如馬思純、盛一倫主演的《將軍在上》,就請了日本造型設計師和田惠美和美術總監小澤秀高,整體呈現出的“大染坊”效果雖然震撼,但要說“賞心悅目”那真的是需要及時就醫看看眼科。

《上海女子圖鑑》的幕後陣容裡也有小澤秀高。照明則有赤津淳一,這位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可能比較陌生,他參與的大多是都市題材作品,有電影也有那種獵奇的校園題材電視劇,作品很多,在日本業內有一定的名氣。妝化指導井川成子的名氣可能是最大的,作品也是最多的,早一點的作品有今村昌平的電影《楢山節考》、近一點的有根據三浦紫苑小說《強風吹拂》改編的同名電影,電視劇有《W的悲劇》,如果日本影視劇看得夠多,井川成子參與的近四十部作品裡總有一部是看過的。

或許是這些更加成熟有經驗的創作者參與其中的緣故,或許是國產影視行業在創作自由允許的範圍內成熟一大步的緣故,《上海女子圖鑑》整體上對都市生活所呈現出狀態的把握的確要好很多。

偏冷感的色調、對建築外觀和內部大面積幾何圖形的反覆展示,一方面改編了國產影視以角色面部為核心的構圖模式,加大景深讓整個畫面更大氣一些,一方面強化了都市生活的硬度,強化了鋼筋水泥玻璃牆面帶來的疏離感,反襯出梧桐樹下的上海市中心脈脈柔情——上海男導演果然最愛的還是典型的上海。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在保留了一部分《東京女子圖鑑》中臺詞的情況下,《上海女子圖鑑》在故事情節設置和精神內核上相似之處很多,但為了配國內觀眾的道德需求,並沒有安排女主角結了婚再離,連和年輕很多的男性談戀愛這種事都分配到了配角的頭上,用劇中角色的話總結一下,就是“雖然有過一些感情經歷,但清白乾淨”。上海女性和東京女性有像的地方,但終究不是,要說《上海女子圖鑑》傳達的女性精神是什麼?用《創造101》選手王菊的母校校訓表述即可:獨立、能幹、關愛、優雅。

當然,網絡劇沒有讓女主角羅海燕(林真兒飾)陷入真正的困境,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門檻她都輕鬆跨過去了,學什麼就一定能夠成功,彷彿此前不行都是沒有認識重要性的結果。加上情感關係對象的種種幫襯,較真地要證明她的獨立、能幹多少有些牽強。經濟能力一般的時候還會忍著憤怒和恥辱收下對方家長給的兩萬塊分手費,經濟能力提上去之後價值市中心三房兩廳的鴿子蛋鑽戒說退就退、讓留都不肯留。這種太過暗示經濟實力和骨氣成正比的手法只能當作一種象徵,而不是一種行為指南。

但能夠肯定的一點是《上海女子圖鑑》一定程度地體現了女性群體內部的“守望相助”。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羅海燕在人生路上有兩個導師,上司是她的事業規劃師、同事成了她的情感參謀。如果說“上海女子圖鑑”鑑了什麼,大概指的就是這兩個說出劇中大部分醒世箴言的女性角色。從時間線上趙嘉(劉孜飾)是羅海燕的未來,而羅海燕則是陳欣怡(陳熙文飾)的未來,他們入職的時候英文不好、不受重視,經過努力學習最後分別變成了Scarlet、Harriet和Cindy,一代代對“當年那個自己”的默默提攜照顧,幫助一代代人成長。《上海女子圖鑑》當然沒有迴避女性群體那些貓兒打架式幼稚無聊的傾軋和鬥爭,但女性榜樣的存在還是讓它好過全是俗套。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

情感參謀徐笑(金莎飾)自始自終頂著一個初中英語課本里的名字出場,作為全劇僅次於新世紀“傅文佩”楊呈遠姆媽(徐幸飾)的上海女性典型,這個角色幾乎每一次出場都要像雜誌裡情感專欄的裡的“老師”一樣教育女主角一番,價值觀不一定契合每一個觀眾的需求,但都可以聽聽看,關鍵詞只有兩個,一個是“美”,一個是“穩”。展開來講每個觀點都可以獨立成篇,首先要自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吝惜付出但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宮鬥劇裡的好姐妹到了最後往往是彼此撕扯時下手最狠的人,女性群體內部好像除了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別的風景,許多現代都市情感題材,有名有姓出場次數多的女性角色大多也和女主角處於對立的狀態,大環境襯托出《上海女子圖鑑》的這一點難得。這部網絡劇當然也有各式各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單憑它描摹女性群體的方式,就不算跑題,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象,也對得起“圖鑑”的這個落腳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