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連通三省過境橋-一清水大橋

清水大橋,位於銅仁城北郊桐梓坳的小河段上。 為等截面懸鏈線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 橋身由一道主拱及四道腹拱組成,全長172.84米。其中主拱跨度90米,橋面淨寬13米,1993年9月動工,1994年底竣工。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大橋引道工程位於市區,是銅仁城市西外環線閉合的關鍵路段。又是城市的主幹道,全長3.66公里。經過二次擴建,此段路基寬由12米增至40米,1988年底路基已拉通。共投資3734.58萬元。清水大橋連接著40米寬的引道直穿銅仁西市區與銅仁新車站連在一起。清水大橋不但是川、湘、渝三省市車輛過境的主要通道,還是通往渝懷鐵路“銅仁站”的要塞。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雙虹臥波風景橋一一錦江大橋

錦江大橋位於三江交匯處銅巖東側的錦江上,即與上述東門大橋和下南門吊橋相望,又與南側大江上的大江坪橋和北側小江上的興市橋以銅巖為中心形成三足鼎立。錦江大橋為中承式鋼筋混凝土拱橋,全長115米,橋面淨寬25米。1995年7月動工,1997年7月竣工.是連接城南老城區與銅江開發區人車兩用交通橋。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錦江大橋,實為銅仁的一座風景橋。不僅橋面下一拱跨江,如長虹臥波,而且橋面上兩邊又各起一拱,如兩弓懸空,提攜著大橋,外形十分美觀;橋上裝配了彩燈,橋頭裝配射燈;立體廣告燈,一到晚上彩燈齊明,錦江大橋更顯得壯麗輝煌了。橋上的燈光倒映水中彷彿天上七色彩虹,輕風掠過微波盪漾,浮光耀金。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春夏之交的傍晚,河面上升起一層如絲如縷的薄霧,這時宛如置身在煙雲繚繞的天庭鵲橋上。佇立橋頭,南望開發區,“農業銀行大廈”以及鱗次櫛比的居民新宅樓,透露著改革開放,迅速發展的氣息。

北望老城區,明清時代的古建築群,僅存的古老舊城牆和舊社會曾依託水運成為銅仁最繁華熱鬧的中南門大碼頭遺址。 西望三江匯流處,銅仁最佳景觀一的“跨鱉亭”獨立在波心之中的銅巖上,四角懸鈴,三面倒影,風姿獨具,隱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此亭最早為1516年參議蔡潮建,此後復建復毀,1983年再次重建。 古人稱銅巖為:中流砥柱”,清代的劉秉彝詩讚道:“銅巖真秀拔,屹立水中央,砥柱如長在,何畏狂瀾狂。”歷代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們多有詩詞讚譽之。亭上裝配了五光十色的彩燈。一到晚上,“跨鰲亭”猶如神話傳說中的“寶蓮燈”,五顏六色、玲瓏剔透地漂浮在水中央。

本土文化|古城三江映彩虹(四)

尤其是到春暖花開或盛夏時節,錦江橋成了人們的釣魚臺。男女老少提著釣竿來到橫跨錦江的橋欄邊垂釣。特別是一些上班族們工作了一天後,提著釣竿來到各自理想的場地,一邊垂釣,一邊放鬆自己。 當夜幕降臨時,垂釣者們藉著遠處投來的燈光,憑著那敏捷的感覺和經驗,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魚竿的動靜。當有人釣起一條大魚時,人們的驚呼聲,讚賞聲,匯成一片,整個場面形成了一幅千垂百釣樂融融的壯觀場面。一天的緊張,一天的疲勞,全都煙消雲散。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