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越來越近 我國多舉措提升冬奧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天氣網訊 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屆北京冬季奧運會將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冬奧會大部分比賽項目將在高海拔山區舉行,山區氣象條件複雜,同時冬奧會雪上項目對風力、風向、積雪深度等的氣象預報需求更加具體、更加精細化。目前距冬奧會正式舉辦只剩三年多的時間,目前冬奧氣象服務進行得怎麼樣了?賽場預報面臨哪些問題和困難?

冬奧會大部分比賽在室外舉行 氣象服務要求高

冬奥会越来越近 我国多举措提升冬奥气象服务能力

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舉辦"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

今天(13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宣傳與科普中心舉行"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本期活動的主題為"助力冬奧,氣象在行動"。冬奧會比賽項目可分為兩個大項——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北京冬奧會共有109個比賽小項,其中冰上項目佔30%,雪上項目佔70%,冰上項目比賽主要在室內,雪上項目主要在室外。北京冬奧組委特聘專家、原北京冬奧申委副秘書長趙英剛表示,雪上項目,如高山滑雪、雪橇等比賽的進行依賴於一定的氣象條件,而且不同項目對氣象條件的預報要求也不同。同時,山區的小氣候非常複雜,可能同一條賽道山頂和山腳的風力就有很大差別。因此,如何在比賽之前和比賽之中分析、判斷、把握天氣,更好地為賽會組織者和運動員等服務,使運動員發揮出更高的競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冬奧會,從氣象界來說,在冬奧會氣象保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中國氣象局冬奧氣象中心執行副主任劉燕輝表示。首先是缺乏氣象觀測資料,延慶很多雪上賽場都是新建的,而這些賽場都是氣象監測空白區。為保障冬奧氣象服務,按照國際奧委會、國際雪聯等的要求,從2014年開始逐步在這些賽區建設氣象站;從去年開始,按照不同比賽項目的要求建設不同觀測要素的氣象站。

其次,冬奧會氣象觀測不同於常規氣象服務觀測。過去對延慶等地的氣象觀測主要針對夏季天氣,比如暴雨、雷暴等對人民生活有直接影響的天氣。但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對氣象觀測要求非常具體、非常高,如雪的密度、溫度等。同時,對於賽場天氣這種中小尺度的天氣預報,在氣象界來說也是一個難題。

中國氣象局冬奧氣象中心現場預報服務組組長、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時少英也表示,相比常規天氣預報,體育賽事對預報要求更高,如降水相態變化(雨雪轉換)以及積雪深度等的預報。以積雪深度為例,賽事組織者需根據積雪深度預報來做決定調度多少人員清除賽道上的積雪,這就要求預報精度非常高。

冬奧氣象服務難度大 我國預報員多舉措提升預報技能

針對冬奧會的氣象服務要求和比賽山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複雜氣象條件,氣象部門已開始進行實戰演練,並採取"走出去"措施。時少英介紹到,目前,預報員按照"一場一測"的要求,不同預報員負責不同的賽事和賽道,提前瞭解賽事的氣象需求和賽場的氣象條件。同時,組織預報員去賽區進行駐訓。今年1-3月份,預報員到崇禮和延慶,熟悉地形、瞭解賽道和每個氣象站的位置等,預報員沿著賽道實地瞭解山腳到山頂的天氣變化。

為了快速提升預報能力,預報員也採取"走出去"戰略,去美國等國深造,向國際同行學習溫哥華冬奧會、平昌冬奧會等的預報經驗。

今年平昌冬奧會舉辦時,我國預報員也實地觀摩,瞭解高水平賽事的現場預報服務。同時,在國際奧委會的協助下,組織國際氣象專家開展冰雪服務的研討會,學習先進預報經驗和技術。

2017年6月,中國氣象局冬奧氣象中心成立,聯合華北、東北等省份的人員和技術力量,將舉全氣象部門之力做好奧運氣象保障服務。

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對於氣象服務的依賴度非常高、非常具體,而同時對於氣象部門來講,做出及時準確的預報確實也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在未來幾年當中,氣象部門如何做出更及時、更專業、更準確的預報將是目前面臨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