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系列之——說不盡的黑臉包公


說起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宋朝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始終出現在人們的印象中。近些年來,不論是人們口口相傳,還是書籍、影視的出版和放映,包公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形象已經深深地植入了華夏兒女的骨髓裡,隨著血液靜靜地流淌。

開封臨近黃河,地勢低窪,從古到今黃河不斷地奪淮入海,這片土地下已經埋葬了幾座城市。古老的開封歷經了戰亂和水患,如今屹立在中原大地上,曾經有九個朝代在此建都立業,而如今,開封城輝煌依舊。在河南開封,考察組一行決定考察包公祠和開封府,瞭解在這片土地上有名的清官包拯的豐功偉績,已經他對於運河兩岸的人們思想文化的薰陶與影響。

本次,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組成員在領隊張秉政教授的帶領下來到位於河南開封的包公祠與開封府,追尋這位在運河岸邊成長起來的鐵面無私“包青天”,揭開包拯大公無私家國情懷的神秘面紗。


行走大運河系列之——說不盡的黑臉包公


01探尋包公祠

“千百年來, 每當人們遇到腐敗逆流瀰漫政壇,忠貞之士遭受壓抑, 廣大民眾溺於水火,正氣不得伸,有冤無處訴的時候,便想到了這位敢說真話,敢鬥邪惡,為民請命的清官,希望上天鑑臨,懲治邪惡,馴致太平。包拯的影響已經在隋唐大運河流經的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了。”翻閱著包拯的生平資料,張秉政教授意味深長的說,考察組對這次考察充滿了期待。

汽車行駛在開封的街道上,穿大街過小巷,在包公祠門前停了下來。在門外的石碑上,考察組瞭解到,包公祠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復重建的。史書記載,開封包公祠始建於金、元,經明、清等朝代歷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歷史。由於黃河水患,屢毀屢建。1984年,開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

進入宏偉氣魄的包公祠大門,考察組便看到了對面的包公湖,視野開闊,讓人心曠神怡。“包公祠由主展區、園容景區和功能服務區三部分組成。主展區有大殿、二殿、東西配殿、迴廊、碑亭、大門、二門等,陳列包公銅像、銅鍘及包公斷案蠟像、包公史料典籍、《開封府題名記碑》、碑文等。園容風景區內有假山、瀑布、石雕等。”跟隨著講解人員的講解,考察組參觀考察了這座為紀念包公的祠堂。

進入包公祠大殿後,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3米多,蟒袍玉帶,端坐靠背椅上,勁正如松,威嚴端莊。包公坐像兩旁陳列著歷史文物,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盞、木俑和普通硯臺等。山牆上鑲嵌有反映包公政績的彩陶壁畫,分為體恤民情、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清正廉明四個主題,壁畫邊緣有龍鳳圖案,展示了包公的氣魄和威嚴。

行走大運河系列之——說不盡的黑臉包公

大殿外有一尊香爐,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香爐上焚香祈願,“我們來自河南洛陽,因為丈夫從事行政工作,當然要學習包公的清正廉潔的精神,順便燒香也祈求家人平平安安。”

來自河南洛陽的王女士是一名小學教師,她和丈夫兒子一家三口來開封除了參觀包公祠還要參觀開封府,“學習包拯體恤民情、清正廉明的精神對於我工作是有很多的幫助的,也讓我警醒。”說著,一家三口笑了起來。

考察組漫步進入二殿,二殿內有包公石刻像拓片一幅,線條清晰生動傳神,逼真地再現了包公的風姿。更令人感動的是包公留下的一則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的家訓充分地體現了包公清心寡慾、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和嫉惡如仇、憎恨貪官的無私精神,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黨在今天倡導家風正,黨風必正,社會風氣必正是正確的。”在參觀中,張秉政教授感慨說。

在觀看二殿中央豎立一座《開封府題名記》石碑,為北宋遺物,上面刻有北宋183位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惟有包公名下出現了一條深深的指痕。“這是人們因敬愛包公,觀賞碑刻時指指點點,天長日久而磨出來的指痕,是包公受人們尊敬的實證。”講解員說道,連元代詩人王惲賦詩稱讚:“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驚烏繞匝中庭柏,猶畏霜威不敢棲。”

在東西配殿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傳說軼聞,歷史故事和優美傳說,如“包公擲硯”、“陳州放糧”,“怒打鑾駕”等。東配殿那三口威風凜凜的鍘刀,讓考察組想到了影視劇中的包拯的三把御賜的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上扎皇親國戚,中鍘貪官逆臣,下鍘平民百姓,顯示了包公除暴安良的雄威。

殿中的群體塑像“包公鍘趙王”是包公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精神的形象體現,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特別是東殿的群組蠟像《鍘美案》與真人大小一樣,色彩鮮明、形神俱備、毫髮畢現、栩栩如生。

參觀考察完包公祠後,考察組感慨良多。“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民造福,為國家造福,也可以為己謀利,為己掘墓。”張秉政教授說,而近些年一些黨員幹部紛紛倒在權力和金錢的“石榴裙”下,在權錢交易中喪失自我、鋃鐺入獄,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警示每一個共產黨員嗎?難道非要等到失去人身自由的時候才會想起什麼是人生最寶貴的嗎?答案可想而知的。

“每年的十月份是遊客最多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開封菊花展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蜂擁而至開封,各個旅遊景點也是人頭攢動,不亞於逢年過節的陣勢,也反映了人們對文化的喜愛和對包拯的敬仰。”在包公祠管理處,考察組成員瞭解到近幾年人們對清廉文化的重視和尊敬,也顯然受當前的廉政風暴的影響。

02溯源開封府

 離開包公祠,考察組便到了開封府,這裡是開封的府衙,也是包拯為官的辦公場所。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重建的開封府,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應,同碧波盪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

開封府與包公祠在建築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開封府依照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保留了了宋代的建築風格。以府門、儀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大體分府衙文化區、包拯傳說文化區、道教文化區、刑獄文化區、教育科舉文化區、遊藝文化區、休閒文化區等。


行走大運河系列之——說不盡的黑臉包公


進入開封府內,樹立在正廳院裡的巨石,就是“戒石銘”。其南面鐫刻“公生明”,提醒官員只有公正,一心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在告誡官員們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繞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是北宋開封府長官發佈政令,處理政務以及府衙舉行重大活動,公開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令人望而生畏。

明禮院坐落在開封府的東北角,是開封府的科舉教育文化區。院內的建築是“拱奎樓”,它的一層大廳是北宋科舉時的解試考場。

開封府校場的主題建築“英武樓”是開封府的演武迎賓場所和宋朝科舉時武舉考試的場所。開封府的西南角是刑獄文化區,也稱“府司西獄”。?設有獄神廟、囚車、獄神皋陶,並形象地展現了宋代刑罰的一些場面。

“考察過包公祠和開封府後感慨良多,公生廉,廉生威。包拯為後世為官之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行政執法不能依賴清官政治。老百姓盼清官,要清官,百姓的‘清官情結’今天體現如此強烈,值得深思。張秉政教授說道。

據瞭解,中國民間關於包拯故事的頗為豐富,在通俗文學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包拯去世後,包拯故事就在民間流傳,《合同文字記》和《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是最早的宋人創作的包拯斷案故事。

而歷史書籍也記載了許多關於包拯的故事及事蹟,《龍圖公案》、《三俠五義》、《七俠五義》等明清小說中記錄了大篇幅的包公故事,而在中國戲曲史上,沒有一位官吏能夠像包拯那樣,可以如此頻繁地出當今歷代的戲劇舞臺上,至今久演不衰,並且成為一類非常獨特的戲劇通稱──包公戲。包公戲的流行,從南到北,幾乎涉及到所有的戲曲種類。


行走大運河系列之——說不盡的黑臉包公


“一代清官包拯、于謙、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滄海桑田,千年後的今天,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蹟震撼人心,激盪靈魂。可以說,無論時空如何轉變,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潔永遠是人民的期盼。幾千年的文明傳承,廉潔奉公已經鑄成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熠熠生輝。”考察結束後,行走在回程的路途中,考察組人員陷入深深的思考。

回頭望去,包公祠與開封府依然屹立在開封的這片大地上,汴河流經的這片土地上依然生機勃勃,這裡的人們因為有這樣一位清正廉潔的“包青天”而更加的鐘靈鼎秀,人傑地靈。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專注於文化傳承,講述故事,搭建文創,在我們這裡,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調味品,關注我們,在閒愜的生活中品嚐文化帶來的悠揚滋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