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大量成立的纾困基金成效如何?

截止2018年12月21日,90%的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仍有146家上市公司质押比例超50%,虽自2016年后每年 发生的质押市值规模有所减小,但至今仍有约4.6万亿的股权质押规模并未解押,仍有强平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年底大量成立的纾困基金成效如何?

2016年以来,经济下行叠加“去杠杆”,流动资金紧缺现象逐渐显现,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社会信用等融资方面存在劣势。股权质押在一定程度上可激活公司冗余担保资产,在资产较少、规模不大存在其他不能满足银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是企业解决“融资难”和流动性需求的一种融资新方式,可满足补充流劢资金、银行增信等需求。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化工、医药行业股权质押的股数相对较多,均超过400 亿股;轻工、医药、纺织服装行业质押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A股总股本 22%。

截止12月14日,券商纾困资管计划规模已达到 417亿元,保险纾困专项产品规模已达910亿元。

纾困援劣机构通过借款方式让上市公司或大股东获得资金赎回质押股权,同时大股东将股票转让质押给援劣机构。 其中,大股东需负担借款利息,以及质押额差价中需要补充的资金或股票。该模式通过降低股票质押过程中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再质押时,质押价格较前期下滑),从而降低了爆仓风险,缓解了大股东短期流动性问题。但该模式较适用于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企业,因为质押到期后,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仍需具备还款的能力,否则将侵害纾困援劣机构出资人的利益。

在执行了大约1个多月的纾困计划之后,效果如何呢?

据测算,截止2018年12月21日,对比10月底,高爆仓风险的交易占比和未解押市值占比均分别减少至31.6%、47.9%。从各行业高爆仓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来看,计算机、家电、电子风险显著缓和;从各行业高爆仓风险个股 未解押市值占行业总市值比来看,传媒、纺服、轻巟未解押市值占下滑较明显。

2018年面临股权质押到期规模阶段性高点,约2.6万亿,其中约3000亿为当年发起质押且当年解押的市值,占2018年当年发起股权质押市值的20%。 2019年后,股权质押到期压力将边际缓解,预计约2.4万亿,年底到期压力相对较大。

年底大量成立的纾困基金成效如何?

从月份占比来看,2019年九月后风险较大,二月为质押风险最小的月份。

优质企业获得解质押机会更明显,化工、医药、地产、计算机等行业成为救助的主要方向,其中江浙、广东为解救最积极的区域,公司多半具有高ROE的优势。所以,目前纾困基金并非广泛撒钱,而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救助。

能够控制市场目前整体的质押风险,但对于个股的定点质押风险解除得看具体的公司情况,所以大家在一定要注意不要像前几年一样无所畏惧的炒作,一定要胆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