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更比一任貪?

還記得電影《天狗》嗎?

傷殘退役的李天狗,

被安排到偏遠的國有林場當護林員,

一進村就受到了村民異常熱烈的歡迎,

家家戶戶送錢送東西,

讓他非常感動。

當他明白了,

村民們靠山吃山,

送他東西也是一種行賄後,

耿直而又倔強的狗子

將東西都退了回去,

並勸說大家以後別再靠砍樹發財了。

換來的卻是村民很鄙夷的一句話:

一任更比一任貪。

當 “貪”成為一種常態,

成為一種幾乎印在內心深處的

價值觀的時候,

不貪反而是一種另類了。

正如,

當說謊被看成一種能力,

或者美德的時候,

誠實反而如同犯罪的囚犯一樣,

見不得陽光。

一任更比一任貪?

北周開國的奠基者宇文泰,

是曹操的粉絲,

作北魏的丞相

模仿“挾天子令諸侯”,

遇到蘇綽學士,

向他討教治國之道。

宇文泰問曰:國何以立?

蘇綽曰:具官。

問:何為具官?

曰:用貪官,反貪官。

既然是貪官,

為何又要用呢?

蘇綽回答說:

想讓別人為你賣命,

就得給人家好處。

他得了好處忠於你,

你皇位才坐得穩。

但是官又多錢又少,怎麼辦?

給他們權,

叫他們用手中的權去搜刮錢財。

他們要保護自己的財產,

所以希望穩定,

也就會維護你了。

宇文泰又問:

既然用,為什麼又要反?

蘇綽說:

官不怕貪,就怕不聽話。

以反貪官為名,

消除不聽話的,

既鞏固權力,

又可以得到人民的擁戴。

即使用貪官招致民怨,

還可以祭起反貪大旗,

把責任都推到這些貪官身上。

總之,

用貪官以結其忠,

棄貪官以肅異己,

殺大貪以平民憤,

沒其財以充宮用

的確,

如果人人都是清官,可了不得,

清官因為性格耿直,犯言直諫,

不僅給當權者很多尷尬,

更可氣的是,

不能隨隨便便把他下放或者罷棄,

否則人民不答應。

反之,

倒是善用貪官對於統治者最有益。

一旦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不是政策不好,

不是初衷不好,

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政策,

歪嘴和尚念歪了經。

一任更比一任貪?

拜祖先們所賜,

加上大部分人貧窮的認知,

“貪”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文化,

一種哲學。

大概中國社會的習氣,

數千年以來是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的,

反腐常提,而腐敗也常在。

這不僅是因為制度土壤,

環境養分,

更重要的是根植于思想的“理論基礎”

中國人的思維裡,

遇事首先想到的

不是法律,不是制度,

而是找熟人,託關係,走後門。

儼然這已成為公序良俗。

在行賄受賄或者貪汙腐敗上,

幾乎處處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形。

正如有人說中國的腐敗是全民腐敗,

沒關係的埋怨有關係的,

受賄少的埋怨受賄多的。

也許人心本就有很自私的一面,

所以貪一點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至於那些所謂的“老虎”“蒼蠅”,

大概一是敗壞了群體的名聲或者影響了群體的利益,

二是不忠於統治者而成為異己,

因而才獲得“以肅貪之名棄之,

則內可安枕,外得民心”的下場,

算是咎由自取吧。

一任更比一任貪?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李鴻章有幾段臺詞:

“不任人唯親,

還要讓我任人唯疏不成!

非要讓我的部下不聽話,

處處和我作對,

就不叫培植私人勢力了!”

“倘若有了生殺之權,

就嗜殺無忌,

有了行政之權就作威作福,

有了度支之權就為己斂財。

甚至有一點小小的權力,

比如說縣衙的差役,

收稅的小吏,官員的隨從,

如果把權力都用的無所不用其極,

那真的是國將不國!”

“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

第一要緊的什麼?

不是運用權力,不是濫用權力,

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力慾呀!”

盛宣懷認為,此番議論,直追古哲先賢。

一種根植於文化,

鏽蝕到骨子裡的貪腐文化,

不是三兩句誅心之論能輕易改變的。

正是應了劇中閻敬銘的一句臺詞:

話好說,事不好做。

就此而言,我更喜歡前期的康有為……


人生如戲,真誠才是最高級別的情商

做人最不可缺的是良知和氣節

堅持原則的代價,有時候是付出獻血甚至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