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汉丞相、平津侯公孙弘

汉武帝在位时期,丞相就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被撤换,曾经担任过丞相的十三人中,有三人自杀,三人被杀,曾经战功卓著的李蔡甚至被灭九族,丞相一职位极人臣,性命却朝不保夕。

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李广堂弟汉丞相李蔡

公孙弘却是一个例外,虽然官场风云突变,但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公孙弘六十岁入朝为官,因不合皇上心意免官回家,七十岁时再次被举荐,七十六岁任丞相之职,七十九岁从丞相位安然离世。

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汉武大帝

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人,出身于一个贫苦之家,平时以放养猪为生,四十多岁时,受齐地学习之风的影响,开始研读《春秋》。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六十岁的公孙弘因贤良被征召入京,成为博士。一次,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匈奴国的真实情况,因内容不合武帝的心意,惹得武帝很生气,认为公孙弘不适合做官。既然皇帝不喜欢,干脆一走了之,免得引火烧身,公孙弘以身体有病为由,免官回家重操旧业。

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汉武帝茂陵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七十岁的公孙弘再次被推荐入朝为官。有了第一次为官失败的经验,公孙弘谨言慎行,先揣摩皇帝的心思,再按照皇帝的思路行事。每次上朝与众臣议论政事,他总是先陈述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绝不当面争执,既不失君臣礼节,又能圆满解决政事,博得了武帝的欢心。通过多年的观察,武帝认为公孙弘品行忠厚,善于言谈,又能理解自己的意图,加上他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在公孙弘七十六岁时,武帝任命他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公孙弘成为是西汉开国以来第一个从布衣起家的丞相。

汉武帝时期,从放猪倌到丞相,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古人智慧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为官者的命运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学识,也取决于皇帝的性格心情。公孙弘在处理政事时,如水行事,善于化解各种突如其来的矛盾,让皇帝放心,他使得自己安心。40岁发奋读书,从底层社会一个贫穷的放猪倌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公孙弘成为当时朝代少有的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