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发酵等技术让玉米“蝶变”成诸多新产品

玉米营养丰富,堪称“五谷之王”。无论是从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上,还是粮食产量上都占据着明显优势。虽然玉米营养价值高,但是综合利用率不高,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低。如何利用现代粮食加工新技术,突破玉米加工技术难题,让“五谷之王”摆脱尴尬的局势,是玉米加工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现代生物发酵等技术让玉米“蝶变”成诸多新产品

微生物发酵技术让玉米“蝶变”数千种产品

据相关人士介绍,以玉米初加工产品或者直接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生物酶制剂催化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再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加工转化,深加工产品可达2000多种。目前,市场上已开发出了面条、饺子、发糕等玉米主食制品和预制粉;有玉米煎饼、玉米冷面、馇条等休闲食品;有全玉米乳饮料、玉米功能饮料等饮料制品;还有玉米罐头、玉米羹、玉米笋等鲜食制品等等。

笔者了解到,有研发团队又研发出酿制啤酒技术,以玉米代替传统大米、小麦、大麦等辅助原料来酿制啤酒,研制出不同酒精度的玉米啤酒,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啤酒风味口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啤酒采用特殊酿制工艺。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还需要借助专业的啤酒加工设备,才能更好地保证啤酒的安全与品质,满足当前啤酒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

高值化利用等技术让玉米“下脚料”变废为宝

日前,某创新研究团队突破了玉米黄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产业化的技术难题,可把玉米“下脚料”加工成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醒酒肽等系列产品,大大增强玉米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率,使玉米废弃物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一直以来,玉米粉由于加工性差、不易成型等难题,其利用率较低,主要作为畜禽饲料,其它深加工产品较少。随着玉米黄粉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产业化技术的突破,也催生了蛋白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双级酶解调控、超高压—酶解协同处理等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玉米粉深加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


现代生物发酵等技术让玉米“蝶变”成诸多新产品

笔者了解到,玉米粉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产业化技术可制作出的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玉米黄素、ACE降压肽、醒酒肽等,其表面质地结实、有光泽、抗磨损等,也能高度抗微生物侵袭。未来,该技术还有望开发出可食用口红、可食用面膜等日化用品,或将改写现有化妆品普遍含重金属、甲醛等有害物的历史。

生物应用技术让玉米“种出”新能源

笔者获悉,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利用生物质能源应用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把玉米秸秆“变废为宝”,成功解决了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压减燃煤消费、农村百姓清洁取暖等多个难题。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高效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主要利用生物能源新技术,不仅让设备的节电、自动化程度更高,维护费用大幅下降,还帮助农户解决废弃玉米秸秆禁烧带来的难题。

技术有突破,还赶上了政策的东风。该县成为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取暖推广应用试点县。今年冬天,该地5000户山区百姓可以用上经济实惠、安全环保的清洁能源,3年内将实现全县覆盖。玉米秸秆“种出”新能源,这将成为冬季农户清洁取暖的替代资源,这一加一减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谷物,它也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前列的粮食作物,2017年全国总产量已超过2亿吨。诚然,我国玉米整体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然而,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玉米醇溶蛋白技术、双级酶解调控技术等的突破发展,进一步丰富玉米深加工产品,使其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