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題記:

在成人的世界裡面,不強求,順其自然,或許就是最好的安排。

文 | 口公子

圖 | 口娘

《你好,之華》在巖井俊二的作品裡算不上最優行列,但也不差。裡面的“時空信息傳遞”、“替身與錯位”,看似是《情書》的反面,實則挖掘的是家庭代際的空間,引出稍顯過滿的群戲——每個角色都存在互文關係。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絕不僅僅只是《情書》升級版,更是三代人命脈相連的愛恨羅曼史。巖井俊二唯美不失殘酷,周公子細微處見真章,能看到他倆合作,是三生有幸。秦昊的痴情,張子楓的懵懂,吳彥殊的夕陽戀,每位演員都各得其所,交織成家族群像。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與其說是“錯過”,不如說是“失去”和“遺憾”的故事。在這個依舊以葬禮作為開場的電影裡,幾乎所有人都處在失去和遺憾的人生歷程中,但取代了大雪的是外面燦爛的陽光,有時候你幾乎能感覺到之華毛衣的觸感。故事有很大部分都在追溯之南的過往,而看完後我一直在想的卻是之華,和她寫信時塗的天藍色指甲油一樣,沉靜而悲傷地覆蓋了對這個故事所有的感觸。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留白部分給了人無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給了人深刻的印象;巖井俊二有一種獨有的靈氣和直覺,知道在何時進入細節何時轉向廣闊的世界觀然後何時在切換回細節,對影像的嗅覺也是敏銳的,在《情書》中的遺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華》裡。開頭的葬禮和結局的“情書”首尾呼應,是對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電影的落地上陳可辛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攝影和選景甚至部分演員的狀態以及情感的共情會讓你恍惚這是一部日本電影,但人物面對的困境卻讓人回到現實。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輩的情感以及兩代孩童之間的某種情感鏈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而正是這些看起來是閒筆的情節卻在關鍵時刻迸發出了非常強大的能量。期待巖井導演的那本延伸。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如果說《情書》給我們的印象是純愛,那麼這部電影留給我的印象則是無奈。而在成人的世界裡面,不強求,順其自然,或許就是最好的安排。巖井俊二依舊維持了音樂和感性的雙水準,故事裡橋段設計的精妙,畢業宣言從頭貫穿到始終。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樣一段發言稿卻彷彿有了生命一般煥發出不同的意義。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女孩頓悟愛情,男孩頓悟死亡,成人頓悟過去,一部久違的懷舊片,足夠真誠也足夠動人,日本人擅拍死亡,日本人也擅拍愛情,如果這兩者還需要佐證,那麼這部便是最好的證據了,即使那些漢化後的臺詞仍然會有些許格格不入,儘管面前橫著《情書》一座大山,甚至我會對投資者們時隔二十年後拉來巖井拍這麼一部漢化版《情書》的初衷示懷疑,討厭它的人大可以罵這碗冷飯不夠新鮮,但跟那些或言之無物或虛情假意的同類型片比,巖井俊二仍然拍出了近年內地市場最好也最被需要的電影,他不止將紛至沓來的“外來和尚”們遠遠甩至身後,甚至那些土生土長的內地導演們也鞭長莫及,於理性上,此前所擔心的文化和地域隔閡幾乎都被悄然隱去,以往合拍或翻拍片所暴露的水土不服問題基本不存在,而於感性上講,情感體驗又哪來國別、民族之分,用眼去看,用心感悟,便好。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唯一讓人詬病的可能就剩影片中涉及的家暴問題了,不過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如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可以把家暴拍成小清新的除了巖井俊二還有誰?-口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