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第一雄關的古道——梅關古道


關古道位於廣東省南雄市約30公里梅嶺頂部。 梅嶺,是五嶺之一的大庾嶺一段,故梅嶺又稱大庾嶺。“梅嶺”其名相傳源於戰國末年,越王后人梅絹率越人南遷居此拓荒築城,並在嶺上廣種梅樹,因而得名。得文人過客傳誦,梅嶺山中十里梅花終為世人所知,名傳至今。 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

《梅嶺三章》詩碑】 1936年10月,白色恐怖籠罩,革命處於低潮。由於陳海叛變,陳毅等再梅嶺經歷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歷險。在這九死一生之際,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詩詞中有這麼一句:“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表達了他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如今,他戰鬥過的梅嶺遍種了“自由花”。



【梅嶺半山亭】 在南雄梅嶺南坡的“來雁亭”至梅關關樓的中段,建有一處涼亭,名為“半山亭”,供遊人休息的地方。亭子前對陳毅元帥《梅嶺三章》詩碑廊,後靠紅梅叢林,環境優美且富有文化氣息。亭內石刻一副百字長聯,系廣東梅縣人、清朝“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作。

【狀元樹】 清朝乾隆年間,南安水城寒苦人士戴衢亨,進京應試科舉高中狀元,朝中派人察其家中風水……後來,戴得知自己身世,他特在梅關古道旁栽樹以表根在嶺南,故此樹稱“狀元樹”。自古以來,許多考生在狀元樹下許下美好的願望,希望自己能再無涯的學海中獲得廣博的知識,取得優良的成績。【衣缽亭】 在梅關關樓以南約200米處幽靜的山谷之中,有一座“衣缽亭”,亭裡面穩穩地安放著一尊六祖缽。其實,這


梅關古道被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南雄梅關歷來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南北咽喉,京華屏障”

【北伐軍出師處】 梅嶺是“北伐軍出師處”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所竊取後,代之而起的是各地軍閥的割據和混戰。北洋軍閥對內鎮壓人民,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孫中山先生髮動南方革命力量,武裝反抗北洋軍閥。從1922年至1926年,他建立和領導的國民政府先後發動了三次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北伐軍三次經過梅嶺進入江西作戰。北伐戰爭是辛亥革命的我完成與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